文|劉 森
一顆進了中藥鋪的化石,揭開遠古“巨猿”的演化秘密
還記得電影《金剛》嗎?巨型靈長類動物出現的畫面,總能撥動人的神經。誰能想到,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曾經竟然真的存在過一種巨型靈長類生物——巨猿。
2019年11月14日,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里,中國和丹麥科學家組成的團隊聯合宣布,通過一顆牙齒化石,他們成功描繪出了一只生活在193萬年前我國廣西地區的步氏巨猿的樣貌:一種身高超過3米,體重超過300斤的巨型靈長類動物。報道一出,即引起了學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雖然媒體紛紛報道:發現了遠古“金剛”,史前“巨人”現世,但其實,它并非金剛(以大猩猩為原型),更非巨人。如果仔細觀察它的頭骨就會發現,它的許多結構,特別是牙齒,與大猩猩有很大區別。
首先,它的牙齒更粗大厚實,且磨損和齲齒嚴重,說明它主要取食堅韌、高糖、高纖維的植物;其次,它的犬齒和門牙結合在一起,更利于切割植物纖維,也和大猩猩的尖利犬齒不同。那它究竟是什么呢?

巨猿、大猩猩和人類頭骨對比(左) 巨猿的牙齒化石(右)

與人類相比,巨猿的大小估計?H. Bocherens
追根溯源,科學家們對這只巨猿的牙齒化石進行了遺傳物質測試,并和2000多萬年以來的眾多大型猿類的遺傳信息做了對比。最終發現,這一曾經生活在我們星球上的最大的靈長類動物,大約1200萬年前從猩猩家族中分離出來并獨立演化,和原始人類一起并存了將近100萬年。而現生猿類中與它關系最近的,是生活在東南亞地區的亞洲猩猩(又稱“紅毛猩猩”)。
說來有趣,這顆巨猿的牙齒化石曾差點兒進了人類的肚子。
早在1935年,荷蘭古生物學家孔尼華在香港的中藥鋪,從來自華南地區的“龍骨”(古代哺乳動物的骨骼化石,在傳統醫學中被用于鎮心安神)藥材中辨認出3顆巨大的靈長類牙齒,這就是這只巨猿的存世之物。為了紀念曾主持周口店遺址發掘(后英年早逝)的加拿大學者步達生,孔尼華將它命名為步氏巨猿。


孔尼華(1902—1982)荷蘭古生物和古人類學家,阿姆斯特丹皇家科學院成員步氏巨猿的發現者和命名者
這枚牙齒雖然比人類牙齒大得多,卻和人齒有著許多相似的特征。因此,當時的人類學泰斗魏登瑞將其改名為“巨人”,甚至認為“北京人”和今天的我們都是其后代。這并非異想天開,因為當時出土的“北京人”頭骨都很厚實,骨壁厚度幾乎是現代人的兩三倍,而這頗讓學術界迷惑不解。于是魏敦瑞認為,“北京人”是從個頭巨大的祖先(巨猿)進化來的。
直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古生物學家首次在廣西找到了巨猿化石的確切產地,并先后發現17個化石地點,證明巨猿曾經廣泛分布在廣西、貴州、重慶、湖北和海南等中國南方地區,其中絕大部分化石產地在廣西西南部。
這些于不同時期發掘的大量的巨猿化石,讓古生物專家在長達近一個世紀的探索中,初步弄清了巨猿在中國南方出現和滅絕的時間為距今200萬~30萬年,并基本確認巨猿并不是人類的直系祖先,而僅僅是人類演化系統中的一個旁支,大概可以理解為相當于今天人類的表親。

巨猿群居復原圖
從猩猩家族分離出來之后,巨猿們是怎樣生活的呢?
加拿大專家杰克·里克根據對巨猿牙齒化石的化學分析認為,步氏巨猿應當生活在茂密的亞熱帶森林,主食包括竹子、樹葉、草類和果實,比當時生活在同一環境的大熊貓食譜寬泛。
由于身軀沉重,成年巨猿主要取食接近地面的植物,行走方式很可能接近大猩猩,用手指、后腳掌共同支撐體重,只能偶爾直立起身子。由于雌性步氏巨猿只有雄性的一半大,它們很可能也像大猩猩一樣,以一頭成年雄猿為頭領,過著小集群生活。
那么,它們又是如何滅絕的呢?
一般而言,大型動物食量大、繁殖慢,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力較差。在步氏巨猿生活的末期,正是冰川期反復出現、北半球氣候劇烈動蕩的階段,這給巨猿的生存造成了極大威脅。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的專家對17顆巨猿牙齒進行了分析,發現許多牙齒都有發育不良的現象,或者遭到了侵蝕,這可能是饑餓和疾病的象征。因此專家認為,隨著北半球氣候變冷,巨猿偏愛的竹子等食物越來越少,使它們不得不轉向缺乏營養、酸性較強的植物果實等食物。這些食物中的酸侵蝕了巨猿的牙齒,從而加速了它們的滅絕。
從性情上看,史前巨猿應該和今天的猩猩一樣,是十分溫和害羞的動物,對原始人類并不構成大的威脅。相反,原始人類倒可能是導致巨猿滅絕的原因。
大約在100萬年前,走出非洲的直立人進入東亞,在這里遭遇了龐大而遲鈍的巨猿。過了50萬年,巨猿消失了,而人類依然存在,并且更加強大。有學者認為,當時的人類比巨猿更敏捷,殘酷的競爭迫使巨猿把竹子、植物果實等作為主要食物,而這樣一種長期處于劣勢的競爭,最終導致巨猿滅亡。
時至今日,在世界的一些角落,從地攤文學到“科普”網站,仍不時出現“野人”出沒的傳說。對于“野人”真面目的猜想,最常提到的一種就是“巨猿說”。
人們認為,沒有滅絕的巨猿躲到了人跡罕至的角落,繼續生存,變成了“野人”。實際上,巨猿不僅比傳說中的“野人”個頭大得多,而且跟現代猩猩一樣,大多數時候是四肢著地行走的,與目擊報告中的兩足行走的“野人”形象相去甚遠。即便巨猿僥幸存活至今,這短短30萬年的時間,也不足以使它們演化成類似“野人”的樣子。另外,傳說中的“大腳怪”生活在北美溫帶森林,“雪人”則出沒于高寒的喜馬拉雅山區,都遠離巨猿化石的分布區,氣候和環境也不適宜大型猿類生存。
所以,盡管我們期望巨猿這種巨大而神秘的生物依然存在,但事實告訴我們,這只能是幻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