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范利(中國老年醫學會會長、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截至2017年底,老年人占世界總人口的9%,而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2.4億人,占總人口的17.3%。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加,養老也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世界性難題。我國在解決養老問題上,也進行著各種嘗試,有了一些突破。

“你家中有老年人嗎?你要為幾位老年人養老?你如何為家中老人養老?……”在聯合國對世界人口構成的調查中,這些問題愈加突出,正進一步演變成世界性難題。

聯合國報告中預測,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8億人,從各地區2050年的老齡化比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的推算值來看,老齡化比例最高的歐洲已達28%,北美為23%,亞洲為18%。即使是全球年輕人口比例最高的非洲,老齡化比例也將提高至6%。更形象地來講,每6個人中就會有1人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口將超過15億,占總人口的16%。依這些推算數據來看,全球所有地區都將直面老齡化問題,建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制將成為全球共同面臨的課題。
據我國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7.0歲。專家預測,2050年前后,我國老年人口將超過總人口的1/3,人口老齡化及養老問題將集中爆發。而就我國傳統來看,居家養老是我國居民的首選方式,但子女工作繁忙、獨生子女居家養老負擔重等問題,也為傳統養老方式帶來了不少沖擊。
在家養老是中國家庭首選的養老方式,但在如今“421”(4個老人、1對夫妻、1個孩子)的家庭結構下,要解決養老問題,不僅需要家庭的力量,還需要社區養老服務力量的加入。國務院曾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中指出:“社區養老服務是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支撐,具有社區日間照料和居家養老支持兩類功能”?!睹裾聵I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也指出社區養老服務的重要性。因此,越來越多的機構去嘗試開發居家養老(確切地說是“專業化社區照顧支持的居家養老”)這一新型養老方式。
例如,北京提出社區養老的“9064方案”,即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家庭照顧養老,6%的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社區照顧服務養老,4%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同時還出臺了社區全托養老的補貼政策;再如,一些大城市的社區推出半日托、日托養老服務。這些社區養老機構能夠為社區范圍內的老人提供營養餐,提供休閑活動的場所。因為都是社區中的鄰里鄉親,彼此較為熟悉,也更容易溝通。而且因為有社區養老中心專人的看護,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老人獨處時可能出現的意外。
此外,還有一些采用“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街道養老照料中心等機構。這些街道養老中心,配有醫務室、助浴室、理發室等,可滿足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還有完善的老年人活動空間,包括閱覽室、棋牌室、活動廳等,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而且,除了托養服務,養老中心還向周邊社區的老年人提供老年餐桌、家庭助潔、助浴、就醫陪護、康復護理等居家養老服務。這類養老中心現已成為了當地街道“無圍墻敬老院養老” 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單位,為更多社區推進新型養老方式提供了借鑒。

近年來,部分發達國家也在力推多功能的社區養老模式,其中日本的經驗較為成熟。其多功能的照顧服務涵蓋托養服務、日間照料和上門護理。主要服務內容包括助浴、康復護理、居家療養管理指導、護理用品租賃、短期入住護理和居家住宅改造,以及老人心理問題治療等。
其實,日本這種居家養老方式就類似我國的家政保姆。但目前,我國專業且有責任心的護工和保姆非常緊缺,而且大多價格不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國很多機構和組織也進行了各種試驗。例如,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和解放軍總醫院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聯合成立了“老年醫學培訓中心”,開展了老年照護師公益培訓班,并且制定了老年照護師標準。
“老年人群呈現五多:高齡老人多、慢病老人多、失能老人多、失智老人多、空巢老人多。原來只靠小阿姨、保姆等傳統家政來照顧家里生病的老人,扶個身、倒個尿……現在是遠遠不夠的?!敝袊夏赆t學會會長、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范利介紹,現在的老年人需要一個專業的醫療護理服務,真正地讓老年生活好過一些。如果這些老年人沒有得到科學合理的照護,那么因為照護不當而導致的風險將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尊嚴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而老年照護師就是一種介于護工和護士之間的新型職業。擁有老年照護師資格證的人,要經過包括老人居家環境的生活照料、急救知識、專業技能等多項基礎理論知識,以及老人鼻飼飲食、口腔護理、輪椅使用、更換衣服和各項身體清潔等多項實際應用的培訓,懂得老年人照護的基本醫療知識,提供的是一種專業技能服務,從而解決了傳統的家政服務、普通的養老院無法提供的老人護理需求。
綜上來說,這些“升級版”的居家養老方式最根本的就是幫助老年人在消除了孤獨感、保持與社會聯系的同時,提供了更人性化且帶有醫療性的專業護理,為我國現代化養老更新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