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張媛媛(寧波市康寧醫院心理咨詢治療中心副主任醫師)

很多患者上網一查,覺得吃精神類藥物會成癮,就產生心理排斥;還有患者吃了一段時間的藥后癥狀緩解,就自行停藥;這些都是誤區。實際上,抗抑郁藥并不存在依賴性,但突然停藥會造成一系列停藥反應。
專家指出,患者服藥后情緒會明顯改善,思維方式發生改變,行為活動更加活躍,睡眠、軀體不適、飲食等都會有好轉。同時,抗抑郁藥物的不良反應大多比較輕微,副作用在開始服藥的前兩周內較明顯,但會隨著用藥時間延長而減輕。若出現身體不適,應及時向醫生咨詢,聽從臨床醫生診斷后給出的處理意見。
抗抑郁藥的所謂“成癮”,是因為斷藥方法不當。專家提醒,如果隨意停藥,患者狀態就會變差,最終還要繼續服藥彌補之前“欠”下的藥,最終延長治療時間,得不償失。任何藥物的停用都要漸進式的。為了確保療效,防止復發,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緩慢停藥。
此外,患者和家屬也要了解,抗抑郁藥物并不含有激素成分,至于抗抑郁藥影響智力也是本末倒置的說法。抑郁癥本身會對大腦產生影響,一個危險因素就是抑郁癥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所以,患者使用抗抑郁藥物不需要過分擔心。如果決定使用藥物治療,要本著徹底消除癥狀、恢復社會功能、預防復發的目標,嚴格聽從醫囑、規范用藥。
據《柳葉刀·精神病學》2019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抑郁癥的終生患病率是6.8%。抑郁癥患者遵醫囑停藥半年后,狀態穩定,可不再頻繁到門診治療;如果狀態一直不穩定,則需要定期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