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會審計是各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通過對工會組織的會計憑證、財務帳簿及報表等有關資料進行檢查,摸清財務收支、落實政策決議及資產管理等方面的真實情況,并對其會計核算、財務收支及資產管理等進行評價和建議,及時披露并糾正經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保障工會經濟活動的健康發展。由于目前部分基層單位的領導對工會及工會經費收支管理不夠重視,監管體系存在缺陷,導致工會經費在財務收支、資產管理、維權支出、專項資金管理及使用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領導缺乏對經審工作的系統認識,重財務輕經審,對經審工作重視不足、支持力度不夠,經費和人員方面沒有足夠保障。第二,受編制人員限制,存在經審人員普遍年齡偏大,且多為兼職,獨立性較弱,專業技能缺乏,工會經審委員會形同虛設。第三,多數單位經審人員中精通財務、審計專業知識的人才較少,缺乏宏觀思維,在審計過程中難以揭示工會經費收支和資產管理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導致經審委員會對工會經費和資產的管理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從根源上提出解決辦法,難以推動實際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很多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工會組織還沒有建立包括預算管理制度、專項資金管理制度、采購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大額資金審批制度、經費支出監督檢查制度、集體研究、民主決策制度等在內的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具體實行過程中如職工慰問、采購流程因制度不完善,造成標準不統一、程序有瑕疵。
實際執行過程中仍有超預算、無預算開支現象,預決算對比比例差異較大,預算編制、追加、調整預算程序存在手續不全、不合規的情形,也缺乏明確的問責機制,預算執行約束不強。
第一,有些工會組織未將各項經費收入全部納入本級工會經費預算管理,存在賬外賬或小金庫。第二,“八項規定”實施后,行政賬戶審計越來越嚴,一些領導通過工會賬戶往來科目或工會經費收入專用票據,向工會賬戶轉移資金,核算不屬于工會收入性質的業務內容。第三,仍存在未按照規定及時計提、足額上繳、擅自截留工會經費的情況。
第一,超標準和超范圍列支工會經費,存在工會經費列支行政支出的情況,如伙食補助費、夜餐費等。第二,大額資金支出未經過集體決議,未嚴格執行規定程序和權限履行經費支出手續。第三,未按照政府采購管理相關規定執行集中采購或招投標程序,采購支出缺少相關采購合同、采購明細、驗收單及物品發放領取單等相關支撐文件。第四,工會經費支出應突出工會在職工幫扶、救助、慰問等方面的作用,在困難職工幫扶、職工關懷方面應給予更多重視。第五,經費沉淀嚴重,應盤活存量資金,通過預算支出安排加大沉淀資金使用。第六,專項資金支出缺乏有效監管,存在改變用途、資金長期結存的現象。第七,仍有違反總工會經費使用“八不準”要求的情況。
第一,貨幣資金方面仍有些工會未單獨開立獨立銀行賬戶,工會資金由行政代管。第二,固定資產沒有每年定期組織固定資產清查盤點,對于盤盈、盤虧或報廢、損毀的固定資產,沒有及時查明原因,并報經批準處理,存在品牌、數量等方面賬實不符的情況。第三,固定資產報廢未按規定程序進行。第四,固定資產使用效益低,有些固定資產一直閑置未用或用處極少。第五,資產管理人員變動頻繁,多為兼職,未及時辦理固定資產交接手續,資產取得、保管、使用、報廢、盤點等事項留痕不清。第六,合同管理方面,存在合同簽訂不全、合同履行全過程一人負責、管理合同權責不清等問題,且合同審批、執行、編號、分類、歸檔等過程銜接存在脫節。
第一,崗位設置方面仍存在崗位職責權限不清的情況。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工會財務人員多為兼職,且崗位設置上未遵循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第二,工會專用票據保管、財務印章、會計檔案及其他會計資料未按照相關要求執行。第三,會計科目使用不準確,未嚴格按照《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要求準確核算。第四,往來款項長期掛賬,未根據情況及時核銷并進行正確的會計處理。
一方面,通過法律法規完善基層工會審計監督體系,賦予內部審計部門及工會經審委員會在基層工會經費審計方面的法律權利,在人員和經費上給予保障。另一方面,提高意識,加強審計監督,推動基層工會組織審計工作常態化工作機制,對于規模較小工會組織,可以聯合內部審計機構定期對工會經費進行審計或者通過審計業務外包,加強審計監督。
各基層工會應建立包括收支預決算、貨幣資金、財務收支、專項資金管理等在內的完整的制度體系,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將其貫徹于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防止錯誤和舞弊的發生,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工會經審部門應主動創新,順應大數據審計形勢,通過計算機審計對比數據分析,提高審計效率,促進監督關口前移,加強事前防范,繼續實施從源頭、過程到結果的全面審查監督,推動審計建立事前預防、事中監督、事后整改的運行機制,增強審計的針對性及時效性,擴大審計影響,注重審計結果的應用。
首先,加強有關財經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相關的財務制度及審計專業知識方面的業務培訓,提高財務、經審人員的理論水平,提升整體隊伍素質。第二,通過拓寬人才選拔途徑,解決人員專業對口及編制問題。可以依托專業中介機構,通過鼓勵職工、合作事務所的優秀人才通過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等方式選拔財務審計人員,充實隊伍,解決人員晉升問題。第三,建立崗位輪換及交流任職制度,增強財審人員宏觀觀念,拓寬財務、審計人員的視野和知識面,使他們能夠結合工作為決策部門提供高質量的信息和建議,以便發揮財務審計人員在管理上的作用,更好地為工會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