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因其具有分布差異性、傳播廣泛性與危害嚴重性,歷來被各國政府視為國家治理中的難題之一。自2003年我國頒布實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以來,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體系框架逐步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不斷提高。新形勢下,工會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應急工作水平要不斷改進提高,職責作用要不斷增強,更好地發揮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工會一切工作的先決條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工會工作是黨治國理政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要堅持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只有在黨領導的偉大事業中不斷推進工會各項工作,引導職工群眾聽黨話、跟黨走,才能更好地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使工會成為推動歷史前進的積極力量。
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的政治保證。歷史證明,我們取得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戰斗的每一次勝利都離不開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從2003年的“非典”疫情到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事件,再到2013年的H7N9禽流感疫情,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歷次戰斗中,中國共產黨都以非凡的擔當與果敢的行動,彰顯出黨的領導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正因為黨的領導具有全面性、系統性和權威性,才能夠快速、統一、高效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風險挑戰中保持政治定力與執行力,團結帶領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在突發事件中,工會肩負重要政治責任,更要自覺服從服務黨和國家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工作大局,為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貢獻工會智慧和工會力量。工會要永遠保持自覺接受黨的領導這一優良傳統,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前,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忠誠黨的事業,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工會干部要提高大局意識和職工意識,加強應急處置理論學習、增強應急處置實踐本領,走在職工群眾前列、走向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第一線。要在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有序地將應急工作落實到廣大職工群眾中去。堅決防止“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工會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第一線,堅決杜絕不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敷衍塞責、不敢擔當、失職失責等行為。
以人民為中心是黨的工作導向,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是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的基本原則。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把“人民至上”貫穿工作始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牢記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前必須“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要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越是緊急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越是要緊緊依靠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全面落實應急措施,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則,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是工會工作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中,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變,杜絕脫離職工群眾的“四化”問題,抓住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生命健康問題,牢記黨的重托、不忘工會基本職責,為職工群眾排憂解難,始終同職工群眾心連心。各級工會要自覺深入到基層職工群眾中,成為應急沖鋒的戰斗堡壘,把執行黨的應急部署的堅定意志與服務職工群眾的應急實效行動統一起來,協同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
切實履行工會維權服務的基本職責,使職工群眾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安全感。竭誠服務職工是工會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哪里有職工及其需求,哪里就應該有工會及其維護和服務。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及時開展職工心理疏導,消除職工群眾的焦慮恐慌情緒,了解職工群眾的實際情況與所需,及時反映職工訴求,特別是關系到職工群眾生命健康和基本民生的問題,做到急職工之所急,解職工之所憂。關心關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中的一線職工,落實職工的安全防護措施和待遇保障,及時開展形式多樣的慰問和服務。指導相關企業做好勞動用工、工資支付,妥善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造成的勞動關系問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切實幫助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遇到實際困難的職工及其家屬,發揮好工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著力提升工會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實效。
工會工作要適應新形勢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呈現的新情況新特點,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強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機制的建設。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日趨復雜頻發,呈現成因多樣、危害復雜、治理困難等新特點。新的歷史條件下,工會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應做到常態化、實效化、制度化,應加強工會應對突發事件的危機意識,建立健全應急應對機制,依法依規開展應急處理工作。建立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制定有效應急預案,規范應急處理的原則、程序、內容和標準,明確各級工會相關部門和人員的具體責任。規范應急請示報告機制,做到重大職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及時請示報告,迅速響應。健全工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輿情宣傳機制,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對職工的思想引領。完善應急聯動機制,凸顯工會統一領導、上下聯動、網絡健全、覆蓋廣泛的組織優勢。強化應急資金保障機制,設立應急專項經費,規范應急慰問金和慰問物資等專項資金使用和發放標準。
根據互聯網時代的新變化,要以改革精神不斷創新工會應急機制和應急手段,引領職工發揮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改革創新是新時代工會工作的發展動力,工會面對新情況和新任務,圍繞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有力有序推進改革,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取得新進展。創新互聯網工會應急工作機制,實現線上線下同時滿足職工需求,依托信息化手段,拓展線上宣傳平臺和載體,實現全方位、多渠道、人性化的輿情引導。線下積極落實應急舉措,眼睛向下、面向基層,做好應急資源向基層傾斜,著力擴大應急服務的覆蓋面、增強代表性,提升應急保障水平,切實增強應急工作中工會組織的凝聚力。 團結動員各行各業職工特別是與應急工作密切相關的一線職工,發揮主人翁精神,有序參與應急處置工作,積極投入到應急藥品的生產工作、醫療科研的攻關工作、交通通信物流的服務保障工作之中。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期間,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引領工人階級充分發揮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的力量,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施工和生產任務,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發展。
運用矛盾分析方法,統籌協調應急工作與日常工作,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推動工會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矛盾分析法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認識方法,在工會日常工作、應急處置工作以及涉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工作之間,做到既把握重點又統籌兼顧,協調好近期與長遠、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把突發事件應急工作與工會日常維權服務工作進行有效銜接、協同推進,在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同時統籌抓好工會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大考過后,善于總結經驗與教訓,不斷改進應急工作處理方法,實現工會應急工作由應付、應急到應對的根本轉變。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特殊時期,工會更要積極發揮在應急工作中的職責作用,做到思想和行動與黨中央的整體應急部署相統一,積極聯動,迅速全面鋪開應急工作,發揮職工“娘家人”“貼心人”的作用,團結動員廣大職工,不畏艱難、同舟共濟、精準施策,在關鍵時刻彰顯工會組織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