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將核威懾視為國家安全戰略基石。近年來,俄羅斯不斷加強戰略核力量建設,穩步推進核裝備現代化改造,開展新型武器系統的研發,大幅提升了陸海空突防能力和作戰能力。
普京總統在2019年底國防部擴大會議上稱,俄羅斯核力量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三位一體”核力量體系中現代化裝備達到82%;“先鋒”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于2019年12月進入戰斗值班,俄羅斯成為世界上唯一部署高超聲速武器的國家,也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次引領世界開發一種全新武器;俄羅斯將繼續開展新型武器研發工作,包括“先鋒”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波塞冬”核動力水下無人潛航器和“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等;通過實施大范圍的現代化改造,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到后期更換大多數蘇聯時代的武器。
截至2020年初,俄羅斯擁有約4310枚現役核彈頭,部署在遠程戰略發射裝置和短程戰術核武器上。其中,約1570枚是部署的戰略彈頭:約810枚部署在陸基彈道導彈上、約560枚部署在潛射彈道導彈上,以及200枚部署在重型轟炸機基地。另有870枚戰略彈頭以及約1870枚非戰略彈頭貯存在武器庫中。此外,還有約2060枚退役但仍完好無損的核彈頭等待拆除,核彈頭總庫存約6370枚。
俄羅斯戰略核力量現代化始于1998年,計劃于本世紀20年代中期完成,旨在更換蘇聯時期制造的戰略核武器系統。作為國防軍事建設的優先項目,俄羅斯穩步推進戰略核力量現代化。
俄羅斯現役302枚洲際彈道導彈,可攜帶1136枚核彈頭。2019年俄羅斯洲際彈道導彈部隊現代化改造取得重要進展,首個裝備“先鋒”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的導彈團正式進入戰斗值班,其射程達到洲際范圍,飛行速度達27馬赫(約3.3萬千米/時),不同于傳統的“拋物線”式彈道,其飛行軌跡是“打水漂”式跳躍彈道,能突破當前北約和美國的所有反導系統,成為俄羅斯戰略層面制衡美國的重要“殺手锏”。
2019年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的3個導彈團換裝現代“亞爾斯”移動式陸基導彈系統。2020年將有22套裝備“亞爾斯”和“先鋒”彈道導彈的發射裝置進入戰斗值班。到2020年3月,俄羅斯已完成 “薩爾瑪特”洲際彈道導彈生產設施的現代化改造,將開始批量生產。該型導彈最大射程為1.8萬千米,起飛重量約200噸,有效載荷10噸,使用先進發射井系統和液體推進劑,能突破現有的任何導彈防御系統。
俄羅斯現役3型10艘戰略核潛艇,包括1艘“德爾塔”-Ⅲ、6艘“德爾塔”-Ⅳ和3艘“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現役潛射彈道導彈包括“浦魚”、“輕舟”和“布拉瓦”等3型。2019年,“德爾塔”-Ⅳ換裝“輕舟”導彈,可攜帶4枚核彈頭;“德爾塔”-Ⅲ 換裝“浦魚”導彈,可攜帶3枚核彈頭;最先進的“北風之神”可攜帶16枚“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2019年“北風之神”-A級首艇“弗拉基米爾大公”號成功試射“布拉瓦”導彈。按照計劃,2020年俄羅斯將裝備2艘“北風之神”級核潛艇。
俄羅斯現役2型戰略轟炸機約60~70架,其中50架“圖”-95MS和10~20架“圖”-160,二者均可攜帶重力核彈,分別可攜帶16枚和12枚AS-15(Kh-55)空地巡航導彈,后者還可攜帶AS-16(Kh-15)短程攻擊導彈。2019年,俄羅斯對這兩種轟炸機進行了現代化改造,裝配了新型巡航導彈系統,即常規導彈 AS-23A(Kh-101)和具有核能力的 AS-23B(Kh-102);5架“圖”-95MS武器發射系統、航空電子、導航系統和引擎完成升級;改進型“圖”-160 M2配備新型航空電子設備和特殊隱身涂層,2027年前入編空基戰略核力量。
2020年俄羅斯計劃完成6架“圖”-95MS的現代化改造,圖波列夫飛機公司已于2020年3月完成第一批“圖”-95MS戰略轟炸機的小規模升級,用新系統更換部分老舊的無線電和導航設備,以提高“圖”-95MS的效能并延長其使用壽命。該型轟炸機攜載核導彈,可打擊偏遠地區軍事基地和大陸作戰區域后方的重要目標。經現代化升級改造后,將配備新的控制系統和Kh-101導彈。此外,俄羅斯正在研發新一代隱身轟炸機PAK DA,預計第一架原型機將于2021年或2022年建成,2025年或2026年實現首飛,2028年或2029年開始批量生產。
俄羅斯正在對部分非戰略核力量進行升級,并部署新型武器,逐步淘汰蘇聯時期的武器。2019年,俄羅斯開發多種新型非戰略核武器,包括短程和近程彈道導彈、地射巡航導彈、反艦導彈等,并進行了現代化改造,重點提高武器精準度、擴大射程、降低當量,以抵消美國和北約的常規力量優勢。據估計,俄羅斯非戰略核武器庫存總量約1870枚,分別部署在海軍、空軍以及各種防御力量。俄羅斯可能擁有更多非戰略核武器系統,其庫存量在不斷增加。
2019年12月,俄羅斯所有陸軍導彈旅完成短程彈道導彈現代化升級改造工作,裝備新一代“核常兼備”戰術彈道導彈“伊斯坎德爾”-M,可發射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射程至少350千米。
2019年12月,俄羅斯“亞森”-M級“新西伯利亞”號核動力潛艇下水,能發射各類海基巡航導彈,尤其是多用途“口徑”巡航導彈、“寶石”反艦導彈,以及新型“鋯石”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將于2020年入編海軍序列。“亞森”-M級首艇“喀山”號目前仍在測試中,原計劃于2019年底入編北方艦隊,但部分輔助配件和機械不符合國防部制定的規范要求,可能會推遲到2020年底或2021年服役。俄羅斯計劃再建6艘“亞森”-M級潛艇,預計2020年至少建成2艘,2027年至2028年全部建成,能發射SS-N-26巡航導彈、SS-N-16核反潛火箭彈以及核魚雷。俄羅斯海軍正在對現役“塞拉”級多用途攻擊型核潛艇、“奧斯卡”Ⅱ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和“阿庫拉”級多用途攻擊型核潛艇進行升級。
俄羅斯已入役的新型遠程“核常兼備”“匕首”空地彈道導彈可由“米格”-31K 攔截機或“圖”-22M轟炸機發射,用于攻擊海洋和陸地目標,射程高達2000千米。俄羅斯目前正在研發Kh32導彈,以更換Kh22空射巡航導彈;此外,“圖”-22M3中程轟炸機和“蘇”-24M戰斗轟炸機正在接受升級,二者最終將被“蘇”-34戰斗轟炸機所取代。俄羅斯已開始部署“蘇”-34戰斗轟炸機,計劃到2020年部署120 架。
2019年,4套裝備Kh-35反艦巡航導彈的“巴爾”和“堡壘”機動式海岸防御導彈系統入編俄羅斯海軍,可有效阻止敵方軍艦靠近俄羅斯海岸線,并用于對付敵方的兩棲登陸和海上突襲。俄羅斯現已完成新一代S-500“普羅米修斯”防空導彈系統某些部分(包括發射器)的測試,該防御系統使用遠程和高空攔截技術提高導彈防御能力,不僅能擊中彈道導彈,還能擊中空氣動力目標(飛機、直升機、其他空中目標)以及巡航導彈。
為有效應對敵國導彈防御系統、建立抵御外部威脅的可靠保障,俄羅斯努力加強國防能力建設,積極開展新型核武器系統的研發。新型RS-28“薩爾瑪特”可攜帶多枚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將于2021年完成部署;“先鋒”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2019年底進入戰斗值班,能突防當前北約和美國的所有導彈防御系統,俄羅斯成為世界上唯一部署高超聲速武器的國家;“波塞冬”核動力水下無人潛航器可裝備“核常兼備”武器,通過放射性污染可使敵國沿海城市長期無法從事軍事、經濟和其他活動,將于2027年完成部署,由“奧斯卡”級核潛艇攜載;“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攜帶核彈頭,采用低空隱蔽突防,具有機動變軌和射程無限的性能,可突破現役和未來導彈防御和防空系統,目前仍在測試中。
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和危險的核環境,俄羅斯通過積極發展戰略核力量、非戰略核力量,以及新型核武器系統以增強戰略威懾和戰備水平,積極謀求與美國保持戰略平衡,保障國家地緣政治與利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