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雙笙之魚
越是愛情至上的人,越是容易把人生搞得支離破碎。
情感來自哪里?親密關系。眾所周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最不可控的事物了。如果還把自我價值依附于某段關系,這簡直想想就可怕。
馬丁曾提出“我與你”和“我與TA”的關系理論。
“我與你”的關系:我放下所有期待與預判,接納你的全部。
“我與TA”的關系:我愛你,我對你好,那都是有目的的,比如喜愛你的美貌,比如喜歡你的溫柔……
但前者只發生于瞬間,而后者才是關系的常態。換種表達就是:這世界根本不存在無條件的愛。一切都是有條件的。
打個比方,你男朋友現在很愛你,但可能幾年后,他不愛了。因為你老了,顏值下降,窮了,庸俗了,脾氣不好了……人生變數那么多,條件很容易發生改變——身體衰老,認知不同,經濟不匹配,審美有變化,這些都有可能導致關系的崩裂。
所以,有時不得不承認,越是愛情至上的人,越是容易把人生搞得支離破碎。
當情感因為聚焦過多成了一種負荷時,癡情的人們,對于情感與事業的天秤,你可否把砝碼往事業加一點?那樣,你就不會再因為一次失戀而否定整個人生。因為你的幸福有一個東西在托底——自身所創造的價值。愛人不給你安全感了,存款可以;愛情解不了你的寂寞,工作的成就感可以——考研,沖業績都可以。
愛情中,不要因為一棵樹,而失去了整片森林。你更需警惕的是,不要因為愛情,而失去了整個世界。把伴侶當作自己的天的人,以為真正的幸福是對方給予的。其實,所謂的依賴和放不下,往往是因為自己還沒有找到可以實現自我價值的東西。
一旦你忙碌起來,一旦你找到了可以讓你肆意展現的舞臺,你就不會再把自己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到另一個人身上,仿佛沒了他,生活就繼續不下去了。
我們常常歌頌偉大的愛情,但千萬別把一段感情看得太重,你要明白,我們這一生并不是為了愛情而活。當我們把自己的世界變大時,你會發現當愛情消失,離開的不過只是一個人,自己還有更精彩的生活。
曾有一位大學生在網上給我留言:“我失戀了,可是我好想他,看書時會想他,吃飯時會想他,睡覺時也會想他,做任何事都沒了精神,只要我一安靜,就會想到他。我該怎樣才能忘了他?”我說:“你集中精神去做一整套考卷試試?!?/p>
楊絳先生說:大多數人的問題是想得太多,而書讀得太少。
這里的書指的不僅是書本,還是見識與眼界。當我們的眼界很窄,只看得到眼前人時,那就會不由自主地被對方主宰自己的生活。
而我們見識得越多,越知道自己今天所遭受的愛情之痛不獨自己一個人經歷,在這千年的歷史中有許多人同我們一樣。
眼界越寬,越明白我們所追求的純潔純真的感情是一份奢侈品,真正的愛情不是和一個人廝守到老,而是在每一段感情中升華自我。懂得這些,便不會再去要求愛情拯救人生,也不會要求愛情改變命運,更不會因為在愛情中受過一點傷便對愛情喪失信心。
見過世界的人,永遠相信愛情,永遠期待愛與被愛,只是遇不到也沒關系,我們還有其他的生命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