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斐斐
(上海日清建筑設計有限公司,上海 200080)
天津拖拉機廠改造項目位于天津市南開區。南開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區,也是北方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該項目為歷史悠久的天津拖拉機廠舊址。天拖廠建立于1956年,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這片土地上的風風雨雨。然而還是與其他國企一樣,不可避免地在天津城市化的浪潮中支離破碎。老廠房在這片區域矗立的太過悠久,以至于早已在周邊場地和人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場所記憶。在設計上的策略采取兼容并蓄,精神存,面貌新。完整保留了老廠房內部主結構和屋頂形式。用現代建筑的設計手法,完美復刻鋼、玻璃和紅磚,保留歷史肌理的同時,體現現代和時尚感,打造熱鬧時尚的商業氛圍,讓老廠區煥發活力。
天拖作為天津最有新中國特色的工業廠區,規模龐大,極具保留和展示價值。工業建筑體量巨大、尺度宏偉,高度為6~20 m。本工程為使改造后的建筑合理延長使用壽命,具備現代創意產業二次利用的價值,對現有舊廠房的清理恢復、加固修繕、改造、翻修等。
天拖地塊位于南開區功能發展板塊的兩橫三縱交匯處,北部為天拖北道,是鞍山西道科貿帶發展延長線。東側緊鄰城市主干道紅旗路,并毗鄰天南大高教區,西側緊鄰侯臺城市公園。天拖DJ地塊項目原天津拖拉機制造有限公司,按照規劃將建成商業、辦公、居住混合型地產項目。值得關注的是,項目開發將保留天拖10萬m2的老廠房,但由于老廠房建成已有50多年的歷史,需要對舊廠房進行加固和裝修,未來將主要安排用于綜合商業,樓層1~3層。
該地塊業態分布為:西邊老廠房改建為商業區,東北超高層建筑為辦公樓,東南是由3棟住宅及配套商業組成的住宅小區,實現豐富的業態和便利的生活,以一個貼切的、人性化的設計理念營造出別具一格的、浪漫的空間氛圍。在環境設計方面積極營造濃厚的人文氣氛,滿足品味生活的需求,體現本居住區與眾不同的品牌個性。方案總平面見圖1。
圖1 方案總平面
建筑是在地塊內原有廠房基礎上改建而來,保留了大致的平面輪廓和結構形式。平面上考慮到與周邊地塊和道路的連接關系開了幾個洞口,從而將廠房分為5座單體建筑。建筑間仍由原有的桁架相連,內部廣場和建筑立面上嵌入了若干玻璃體塊。通過玻璃盒子、架空的桁架和實墻體塊的穿插,在整個項目內營造出豐富的空間虛實變化。景觀空間也跟隨著建筑體塊關系收與放,創造出舒適多變的外部空間。
整體呈U字形形抱基地,南向開口平直大氣。5個建筑單體多以長軸立面作為商鋪入口,山墻面為實墻面。在南側的兩座單體正對入口廣場的兩個山墻面均采用了玻璃幕墻外加符號性很強的金屬框造型。金屬框均考慮有凹槽的細部,同時在轉角部位設計了與紅磚材料交接的做法,從而使玻璃、金屬、紅磚三種材料能精致融洽地交接在一起。
從破敗的舊廠房,改造成一個時尚浪漫、舒適個性的人文商業街區,必然需要從空間上給予一定程度的合理轉換,以下總結了三重空間設計轉換。
1)功能轉換:從原來大跨度、無障礙的大型機械生產車間到現在的零售商鋪,天拖舊廠在功能上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這種轉變是以空間、尺度、界面等變化來引導的。
2)尺度轉換:舊有車間排架式的大尺度廠房,高度為6~20 m,跨度通常以6 m為模數。但商業功能卻需要較小的尺度,高度和面寬都需要重新審視,對人更有親和力。
3)氛圍轉換:廠房的空間是嚴肅、緊張的,與之相反商業空間卻是自由活躍的,這種轉換就對廠房的界面、材料、景觀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柔化界面、更新材料、營造景觀來塑造商業氛圍。
在這里,一系列筒形拱頂構成整個建筑中的主要形體,自然光線透過拱頂上方的開口,呈現在沒有隔墻的空間中,此時人-建筑-大自然達到一種有機的融合,彼此促動的藝術效果。正如路易斯康說的那樣“我們都是光的產物,通過光感受季節的變化。世界只有通過光的揭示才能被我們感知。對于我來說,自然光是惟一真實的光,它充滿性情,是人類認識的共同基礎,也是人類永恒的伴侶。”
因延續地域的文化歷史,在立面設計上大量采用紅磚建造,該設計最大特點就是采用紅磚包裹建筑。設計一開始就確定用老廠區特有的磚紅作為標致色。金屬鋁板外噴銹紅色金屬漆,質感細膩挺拔,與紅磚主墻面相得益彰。鋁板內延伸著通長的凹槽線腳,堅挺而干脆;而紅磚砌體表面又琢磨著多樣的造型和排列方式,流連在光影中模擬出原有磚墻斑駁而自然的效果。
我們通過“磚皮”這一概念進行有組織、有規劃的思考,外立面做成凹凸變化的外墻,原有窗戶的位置、尺寸經過調整后,產生凹凸有序的變化,設計師利用這種形式去減輕磚材所帶來厚重的感覺,與此同時,層疊的紅磚墻,宛如建筑物幾層皮膚的重合效果,故名“磚皮”。傳統的材料,經過設計師精心的設計,具有了嶄新的形式,如同一部瀕臨淘汰的機器,在機械師的改造下,重新煥發活力,使之具備比以前更強勁的性能,而且也增添了一份情感。圖2為廠房改造空間實景。
圖2 廠房改造空間實景
通過對磚材的詩意性建構,試圖向人們傳遞信息,勾起人們對往事的回憶,讓人們領悟到歷史合理性發展的脈絡。由此可見,對磚材的二元次建構,可以實現對傳統材料的再次運用,并賦予建筑界面以深刻的內涵。
設計始于對老廠區場景的一些經典片段模糊的幻燈般的放映:從破敗的外墻由外而內看去,廠房的桁架如哥特教堂飛扶壁般靜穆,工業建筑特有的直率粗樸反而讓人覺得內心簡單安寧,仍留在墻壁上的宣傳欄如天拖宣言的鐵牛精神般執著宣揚著人們的那種熱望,因此種種,這種如圖騰樣的語境冥冥中造就了這種場所精神的涅槃新生。
原有的老廠房此時已然破敗且傾頹,但工業建筑直接簡單的構造邏輯以及構架之間的韻律是基地最直接的暗示。設計從空間到材料整個階段都在追求場所記憶在新時代的重現。在細部推敲確定合理的構造邏輯的前提下,紅磚砌塊豐富的組合語匯延續了老廠房紅磚表皮的時間記憶的廣度和深度。建筑主體在原有廠房結構的基礎上采用框架結構加固,立面由玻璃幕墻、金屬幕墻與紅磚砌體相互結合而成。
在該設計方案確立時,我們力求在規劃與建筑設計上有項目自己的特色,成為該區域建筑的亮點。注重新舊建筑之間的轉換,在建筑界面和材料更新上塑造出一個空間自由靈活的商業布局。
有些人淺薄、有些人金玉其外而敗絮其中,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麗的人,當你遇到這個人之后,會覺得其他人只是浮云而已[4]。
——電影《怦然心動》
這是一個讓人怦然心動的建筑綜合體,集時尚消費、科貿創意、生態宜居為一體,體現天津工業歷史風貌的區域文化中心[6]。
老廠房的文藝復興,散發著蓬勃的生機,晨光中有耋耄漫步,暮色下有稚童嬉戲,也許這就是老廠區留下的散淡而不失豐富的生活片段再現。半世紀白駒過隙,世間滄桑在足底滑過,令人嗟嘆。場地西側梧桐大道,貼合著涅槃后煥然一新的廠房,靜靜佇立在那里,環境不著過多筆墨,任花開花落,看云舒云卷。圖3為項目鳥瞰圖。
圖3 項目鳥瞰圖
隨著工業遺址數量的不斷提升,其改造工作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這是天津拖拉機廠地塊更新的嘗試性建筑,在歷史記憶中打造,開啟當下,矚目未來。望此次項目的探討和分析,能對當前設計行業對舊廠房的改造更新工作,提供輔助性的幫助。讓舊廠房換發新的活力,利用舊建筑本身的文脈和肌理的延續,保留人們心中的舊情懷和場所記憶,同時用現代的建造手法和材料特性,符合人們當今的生活消費習慣,打造貼切生活又時尚繁華的現代建筑。新舊建筑之間的合理轉換,設計出一個既有情懷又現代的生活場所。
[ID:009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