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川
(中鐵十六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162)
工程進度、施工環境等均與橋梁質量存在密切關聯。盡管市政橋梁規模相對較小,且難度不大,但依然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隨之表現出各類質量問題,直接對市民的日常生活產生影響。對此,各參與方需要積極承擔起質量控制責任,強化所有員工的質量意識,提升施工規范性,創建安全施工環境,確保橋梁施工質量。
1)橋頭跳車。縱觀大量的市政橋梁工程,橋頭跳車是尤為普遍的問題,直接降低了行駛質量,車內人員難以獲得舒適的行車體驗。具體而言,在長時間的車輛行駛之下,荷載將會直接作用于剛性構造物以及柔性路基連接區域,隨之加大了沉降,表現出愈發明顯的橋頭跳車現象。
2)支座問題。在連續彎橋施工中,中間支墩通常設計為單支座形式,而在兩個端部則為雙支座形式,若上述支座處于異常狀態,將會對橋梁的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彎橋存在自重力,作用于梁結構后隨之形成扭矩,但此時中間支座依然遵循設計要求而工作,隨之出現支座失效的現象。
3)邊跨合龍。受到邊跨合龍的影響,易出現縱向變形現象,改變原有的邊跨線形。在合龍時需要嚴格控制溫度,若此項工作不到位,必然會引發縱向變形。此外,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也并非穩定不變,在時間逐步推移之下,將出現明顯的收縮,并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地基下沉問題。
4)箱梁腹板處易出現斜向裂縫,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箱梁腹板上斜向裂縫
結束混凝土箱梁澆筑施工且滿足強度要求后即可拆模,在此環節的影響下易出現斜向裂縫[1]。通常而言,此類裂縫主要集中在底板與應力管道周邊區域,裂縫的方向具有一定規律,與底板形成45°交角,或者是與預應力管道同向。從斜向裂縫的成因上看,與預應力束小于主拉應力有關,若拆模時機不當也容易產生斜向裂縫。
充分的前期準備可為施工質量提供保障,主要體現在設計圖紙審核、施工人員培訓、施工所需材料與設備的選擇三個方面,上述均是前期準備工作中尤為關鍵的內容。具體而言,若要保證工程質量,就必須全面審核工程圖紙,分析與實際施工環境的適應程度;工程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施工人員的支持,因此要做好培訓,提升每位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增強各項操作的規范性;原材料是決定工程品質的基礎,所以需要挑選合適的原材料,并適配具有良好性能的工程設備。
2.2.1 線形控制
諸多因素均會引發橋梁變形問題,使其與設計要求發生偏差,加大了合龍難度。對此,需要在施工環節控制橋梁線形。基于工程需求,線形控制的關鍵主要體現在兩點,即平面線形與縱向線形,施工人員需要通過實時的控制與調整措施縮小兩類線形與設計值的誤差。
2.2.2 施工工藝控制
1)基礎結構質量控制。確保基礎質量的關鍵在于對基坑開挖與回填兩個環節的施工控制。在正式開挖前,需準確掌握施工現場的地表水截留情況,以此為基準確定合適的基坑開挖線,做好測量與放樣,為土方開挖提供指導,精準開挖到指定位置,待結束基坑開挖作業后,交由相關部門進行質量驗收,評定基坑尺寸的合理性,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進入后續施工環節。在基坑回填作業時,所用回填土的密度尤為關鍵,這是決定回填密實度的重要前提,要求回填土滿足設計要求,且通過密度檢驗后方可正式被用于施工中。部分情況下會出現翻漿或彈簧土等不良問題,此時需隨即局部回填,盡可能控制構筑物的下沉,給施工提供安全的環境。
2)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挑選合適的原材料,以普通硅酸鹽水泥較為可行。粗骨料的粒徑略大一些,通過提升砂率的方式可降低強度,從而改善包裹性;反之,若砂率偏小,將會大幅提升強度,但包裹性相對更差[2]。混凝土配制時,砂的含泥量應小于5%,需使用潔凈中粗砂。經試驗后確定合適配比,精確稱量材料并均勻攪拌,提升水泥漿與集料的貼合程度,不可在兩類材料之間產生間隙。可引入行業內先進的混凝土施工工藝,針對工程實際情況做合適的改良,控制好攪拌時間,為避免漏漿現象,需做好支模前的準備工作,即在模板下口涂8 cm砂漿,使其具有足夠的平整性。
2.2.3 應力控制
橋梁成型階段,受力必須與設計要求相符,需控制在應力限定值以內,確保橋梁的正常承受能力,延長其使用壽命。現階段,行業內并未出現一種可精確控制應力的方法。對此,從本工程的實際情況出發,做出適當的調整,以不影響橋梁受力性能為前提,盡可能提升橋梁承載能力,使其能夠抵御外界撞擊的不良影響,避免掛籃掉落等工程事故。
結束施工作業后,便進入到驗收環節,需針對地基、灌注樁等各類工程結構做全面的檢查,各項指標均要滿足建筑質量要求。若出現問題,需在第一時間采取處理措施,通過返工或加固等方式確保工程質量。
1)橋頭跳車長期以來均是市政橋梁工程中的突出問題,在質量控制環節,便要通過科學的措施加以解決,盡可能避免此類問題。現階段,主要從路基、路面以及軟基三大結構作為突破口,通過可行的優化方法消除橋頭跳車現象。在實際施工中,要盡可能減輕路基土的自重,控制橋臺路基的沉降。關于路面結構的處理,可通過增設搭板的方式解決。
2)支座問題的解決。為了消除支座問題,需從設計階段入手,施工人員不可埋頭苦干,而是要與技術人員積極溝通,雙方針對支座易出現的問題展開探討。關于輕微變形,基于單支座預設偏心的手段可以解決。若支座存在明顯變形現象,則要在中墩處設置雙支座。不僅于此,支座設計還需要綜合考慮到工程實際情況、技術規范等多方面因素。
3)合龍施工。宜在現場溫度變動幅度較小的時段合龍,可在支架與梁結構之間增設適量的四氯乙烯滑板,在其作用下緩解縱向變形程度,降低對支架穩定性的不良影響[3]。施工中,需提升合龍段支架的穩定性,可使用具有較大剛度的材料,合理控制預留拋高值。在此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全程參與,針對合龍段實際狀況展開全方位分析,充分考慮到縱向變形量、剛度等指標,施工中通過合適的措施控制。
4)斜向裂縫的解決。質量控制人員實施跟蹤監管,嚴格規范澆筑、拆模等各環節施工作業,提升工程行為的規范性,以實際情況為準合理調整施工計劃。從實際施工能力出發,分析施工與設計之間的偏差,工程參與方積極溝通,總結引發偏差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調整措施。選擇合適的時機拆模,重點考慮混凝土齡期是否達到設計要求,同時在操作中要嚴格控制荷載,不可超出許可范圍。
綜上所述,在城市化建設大背景下,市政橋梁工程的建設規模持續擴大,其施工質量問題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為全面提升市政橋梁的整體質量,給廣大市民提供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就必須從市政橋梁工程的實際狀況出發,總結其中的問題,探尋引發各類問題的具體成因,富有針對性地采取質量控制措施,從技術、管理等多個角度切入,提升施工質量控制水平,給市政橋梁的建設創設穩定環境,為我國的城市化建設事業助力。
[ID:00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