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艷
2020 年,我們將迎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為此,特開展第二十二屆“海峽·冰心”杯“喜迎小康 放飛夢想”青少年寫作大賽。
什么是小康呢?該詞西周時就有了,《詩經》中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之句,指的是民眾生活比較安定。在《禮記·禮運》中,小康所描繪的是在夏禹、商湯、周公等治理下出現的盛世。從古至今,各個朝代對“小康”的理解都有其時代特征,我們當今所說的“小康”當然也有。作為學生,我們可以把自己看到、聽到和想到的東西記下來,用自己的語言去闡釋“小康”。結合本屆征文主題,我們不妨從下面三點入手: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風貌,抓住當下的主流,你的文章一下子就能引人眼球。比如“創新”“中國夢”“不忘初心”“鄉村戰略”等都是很好的切入點。此外,還有很多奔小康的典型人物,如我們身邊的企業家,寫好他們的故事,同樣能反映主題。下面的作文片段,小作者就是通過“鄉村戰略”這個主題切入的。

在爸爸的記憶中,裊裊炊煙就是兒時最美麗的景色。陣陣炊煙就好像一個個身穿白紗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在夕陽的映照下婀娜多姿。小時候,天還沒亮,他就要早早地到稻田里幫忙割稻子,一不小心便會被割傷,火辣辣地疼。到了正午,太陽炙烤著他細嫩的皮膚??珊髞?,他和許多同齡人一樣,為了生計,放棄種地,背井離鄉,懷揣夢想去打工。直到幾年前,爸爸才回到日思夜想的家鄉工作,這全拜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所賜。近年來,隨著國家和當地政府退耕還林以及城鎮化建設,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相繼出臺,吸引著離鄉的人們回到家鄉創業,回到了那個“夢開始的地方”。爸爸就是其中一員。
要反映事物的發展變化,對比是最好的辦法。在中國人民奔小康的歷程里,可拿來對比的東西太多了,橫向上可以和別的國家、地區對比,縱向上可以和歷史上的東西對比,如文具的變化、校舍的更新、交通工具的發展等,都是很好的切入點。要注意的是,在選材時同學們要寫自己熟悉的東西,務必多查找資料,不能想當然地胡拼瞎湊。下面這段文字,小作者就是通過對比來呈現變化的。
爸爸介紹道,他小時候的作業本寫得滿滿的,正面寫完了還舍不得扔,背面也要利用起來。還有筆,奶奶窮得連一支筆都買不起,爸爸只能專撿別人扔掉的禿筆頭,用一種細細的竹子把筆頭塞進去用。爸爸說,逢“六一”兒童節或學年評獎,他最期待的獎品就是本子和鉛筆……
聽完爸爸的介紹,想到我現在完全不用考慮這些事,本子什么的都由國家免費提供,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生活在一個好時代,一定不能辜負了它。
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全面小康之后,我們國家會在此基礎上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因此,同學們可以盡情發揮想象,暢想明天更美好的生活。要注意的是,想象一定要有根據,最好能由一件具體的事情觸發。下面的一段,小作者就由“蛟龍號”生發聯想,值得一看。
蛟龍號作為我們正在應用的唯一一艘深海載人潛水器,是潛水器中一匹黑馬,在探索深海中有重要作用。它的下潛深度是國家深海探索能力的象征,在世界科考作業型載人潛水器中,只有蛟龍號能達到7000 米的工作深度,中國走在了挑戰人類深海探索極限的征途之上。這種進步,讓我感到無比驕傲。我熱愛大海,“蛟龍號”讓我對探索深海有了更大的期待和更多的夢想。首先,我希望我能在海底建造一些房子,把一些占地面積大的場所搬到廣闊的海洋中去,這樣的話,陸地上就不會那么擁擠啦。
不論從以上三個切入點中的哪一個入手,同學們一定要結合“小康”這個點進行闡發。
祝同學們都能獲得好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