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愛琳
摘 要:本文以風靡世界的一款叫做《英雄聯盟》的游戲為例,通過對其不同版本的官方翻譯本為研究對象,從音譯、意譯與直譯兼意譯的角度,分析并研究該游戲中人物名稱、技能名稱及人物臺詞的翻譯策略,并探討在翻譯的過程中,如何巧妙地運用音譯、意譯與直譯兼意譯的方法,使得在翻譯外來詞匯時,讓其更加簡明易懂,從而達到文化傳播的目的。
關鍵詞:《英雄聯盟》;翻譯;文化
一、《英雄聯盟》中的音譯現象
《英雄聯盟》的翻譯團隊最多采用的方法就是音譯法。2020年7月23日,《英雄聯盟》里增添了一位新英雄——Lillia,國服將其譯為:莉莉婭。她是一只半人半獸的生物,她的上半身是人形,而下半身是鹿形。Lillia從小就和媽媽生活在一個荒蕪的魔法森林之中,它們能和外界交流的唯一渠道就是夢境。但是有一天,夢境中斷了,荒蕪的森林里也出現了許多外來人,她只能選擇將外來人催眠以維持森林里原有的寧靜。
通過背景故事并結合拳頭公司所出的英雄原畫可以看出,Lillia是一只非常害羞、單純且靈動的生物。當我初次見到Lillia這個名字的時候,不禁想起“Lilia”這個詞,該詞是阿拉伯語中表示“百合花”的詞語。而“百合花”又讓我想到了“Lily”這一詞,這在西方常用于女孩的名字,它源語拉丁語,名詞指百合花,作為形容詞蘊含了“pure”的意思。而Lillia恰好是一只與花與樹與大自然相關且純凈到沒有出過森林的生物。國服將Lillia翻譯成了“莉莉婭”,不僅表現了人物的性別,還體現了人物同大自然的關系。將“Lillia”的末尾字譯成了“婭”字,在整體的讀音中也能突顯出人物的活潑可愛。
二、《英雄聯盟》中的意譯現象
提及意譯的手法,我第一個想到的英雄就是“Eternal Hunters- Kindred”——“永獵雙子—千玨”。
它是由羊和狼的幽靈體組成的共生體,白色類人形的羊頭射手叫Lamb;黑色漂浮的狼頭叫Wolf。它們倆共生共死,一同執行獵殺任務。Kindred蘊含著同宗同族的意思,表現出了該英雄羊形和狼形靈體之間的親密關系。將Kindred翻譯為千玨,是基于其發音的。就文字的發展過程來看,“千”字形似于“羊”字,在這點上來看,是非常符合該英雄的形象的;再來看“玨”字,“二玉相合為——玨”,這個字的妙處就在于同英雄的屬性完美契合,前面我們了解到該英雄是羊靈和狼靈的結合體,而“玨”字,是兩個玉的結合,一呼一應,最終形成了“千玨”這個詞。
再來看對“Eternal Hunters”的翻譯。Eternal就是表示永恒的意思,而hunters表示的是獵人的意思,在這里用的是復數形式。國服翻譯為:永獵雙子,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透露出了強大的翻譯功力?!坝阔C”翻譯出了詞組的本身意思,而“雙子”的出現,最為點睛之筆,它表現出了hunter的復數形式,同時還表現了人物的特征,可謂是絕妙!臺服將該英雄的名稱和姓名翻譯為:永恒獵人——鏡爪,相比于國服的翻譯,臺服對該英雄的稱號翻譯平平,且對其姓名翻譯讓人覺得云里霧里。所以“永獵雙子——千玨”的翻譯,無論是從達意還是從內涵的角度來看,都表現得非常完美。
三、《英雄聯盟》中的直譯兼意譯現象
《英雄聯盟》在人物臺詞方面慣用手法就是直譯兼意譯相結合的方法,翻譯出的話不僅古色古香,并且讀起來朗朗上口。
銳雯是上單英雄中少有的女性角色之一。她在諾克薩斯長大,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諾克薩斯軍隊的劍士長,并且還獲得了最高指揮部獎給她一把用巫術所鍛造的附魔黑色符文劍。不久之后,她的軍隊就前往了艾歐尼亞,參與了諾克薩斯蓄謀已久的入侵戰爭。但是激烈交戰了一段時間后,銳雯和她的部隊被諾克薩斯放棄了,他們成為了戰爭的犧牲品。她所率領的部隊無人生還,而她是靠著符文劍上的魔法才勉強活下來的。最終銳雯親手毀了這把劍,用殘破的劍刃刺進右手,以血來祭奠戰友們的亡魂。
于是,便有了銳雯最經典的臺詞:“What is broken can be reforged!”,國服對這句臺詞的翻譯是“斷劍重鑄之日,騎士歸來之時!”這是典型的直譯兼意譯的翻譯手法,前半部分“斷劍重鑄”是直譯過來的,“What”指代的是符文劍,與“broken”結合,便是“斷劍”;而后半部分“騎士歸來之時”是結合了銳雯的故事背景所意譯出來的句子,為的是與前半部分形成呼應,讀起來朗朗上口。這里的“broken”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指劍斷了,另一方面是指心死了,這也暗示了銳雯開始尋找自己救贖的旅程。
結語
通過分析并研究本土化的《英雄聯盟》在翻譯上所使用的手法得出如下結論:在采用音譯時,一定要以忠實“音”為根本,在確定“音”的框架后,要篩選出最能反映翻譯內容特點的漢字,這樣所得出的音譯的結果才是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并且在經過人們的細細品味后能給人一種恍然大悟之感;在采用意譯時,一定要結合所翻譯的內容的特點,以該特點為大框架,隨后的翻譯一定不能跳出這個框架。意譯是相對的自由,它必須在忠實“意”的條件下,才能完美地發揮,達到最大的自由,切記意譯不是隨心所“意”;在翻譯過程中,能做到“直譯兼意譯”是最好不過的,在準確表達原文內容的同時,還能通過意譯給人無限的遐想空間,這才是最令人佩服且津津樂道的翻譯。一定要把握好這其中直譯與意譯的度,若超過這個度,就有可能回歸了單獨使用其中一種手法的情況了。
參考文獻:
[1]Nida.Eugene 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Wehrmeyer Ella,Antunes Sarita.Different strokes for different folks[J].Translation, Cognition & Behavior,2020,2(3):189-208.
[3]黃德新.音譯法使用于誤區[J].山東外語教學,1996,(2):39-41.
[4]張新苑.從《神奇動物在哪里》看虛構生物名稱的翻譯[J].名作欣賞,2018,(21):141-142.
作者簡介:曹李姣(2000—),女,漢族,陜西省咸陽市,西北大學歷史學院2018級歷史學基地班,本科生,宋史研究。
指導老師: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