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師范大學
我國是世界上學習英語人數最多的國家,不僅是基于我國的人口基數,也是因為從義務教育階段到各高校都非常重視對學生外語能力的培養。對英語學習的投入,無論從設備、師資力量等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都非常大,相應的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生們的英語能力和人民的英語普及率均得到了普遍提高。在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中,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是一項重要教學內容,現如今,在其不斷衍化及改進的過程中仍存在一定問題,嚴重制約著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以及英語教學體系化的建設。我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從2013年12月開始,將翻譯考試內容由單一的句子翻譯改為整體段落翻譯,其內容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從閱讀理解能力及實際翻譯的落筆書寫,難度有較大提高。針對這一變化,使得大學英語四級測試的目的能夠實現從應試能力向實際運用能力的轉變,這就對考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交際運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這也對我們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需要我們反思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教學的工作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 存在的問題
1.學校和教師的重視程度不足
在我國的非英語專業教學中可以看出,從教科書和各類考試的試卷側重點可以體現出,一直以來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占有較大比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往往處于大學課程的邊緣科目,即使在英語類教學中也是如此,從具體原因分析,即便在高校教育改革實行的體系中,各高校都普遍都延長了英語學科教學學時,但英語翻譯卻沒有設立專門的課程進行學習,甚至將翻譯教學模塊放在讀寫模塊中體現,這在很大程度上壓縮了翻譯教學的時間。更多的教師,受到一般教學思想和模式的束縛,一味追求試卷的高分數及所謂的教學質量,最終把時間,精力和重點放在相對來說更容易出成績的寫作和聽力語法知識上。學校和教師均沒有認識到英語翻譯教學對于學生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起到的重大影響力,僅僅關注學生的試卷成績,卻忽視了學生真正能夠為己所用的交際能力。對于翻譯教學,沒有學校的支持及課時的保證,更談不上重視程度,導致英語翻譯教學在課堂上只是一筆帶過,實質的學習內容很少,影響了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鍛煉和提升,使得學生的英語翻譯只能紙上談兵,卻無法獲得實際應用。而作為大學生,上了大學,中學階段的高強度學生生活不復存在,大學的學習內容主要依靠學生自發的求知欲望和自控能力,部分學生知識為了學分能夠順利畢業,并沒有意識到翻譯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難以實現自身翻譯能力的提高,而真正想要學習的同學無處學起。
2.缺乏創新教學能力
受應試教育的傳統模式影響,只注重學生的試卷成績,學校、教師及家長三方面的施壓,凡事為主要學科讓步,墨守成規,只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導致英語翻譯教學拘泥于形式,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對于英語翻譯這種實際交際能力的提高形成強大的阻礙。高校英語教師在傳統英語教學中,通常把翻譯教學與閱讀理解混為一談,圍繞教師自身喜好,忽略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同時由于缺乏平時的練習積累,使學生沒有良好的機會通過課堂環節提高自己的英語翻譯能力。這種似機械版的“投食”教學,只是學生沒有探討、交流的機會。并且,大多數高校是大班授課,對于翻譯教學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人數眾多,難以對學生在翻譯中出現的個體問題逐一解惑,對于教師的精力和時間的要求都難以實現。
二、 改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策略
1.改善非英語專業學生的教材結構
在教材出版前期編寫過程中,除了基本的翻譯練習,可以考慮添加一些翻譯技巧和翻譯原則方面內容,在基本原則指導下,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理解,并依據知道精神,提升翻譯興趣,提升翻譯知識,對構建完整的翻譯知識體系添磚加瓦,對于提高學生翻譯能力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在翻譯素材選題上,希望選擇多領域優秀素材,多樣的題材資料更容易被接受,貼合時事的題材,也會引起學生的共鳴。
2. 創新模式
基于科技進步及網絡的普及,教師教學模式也在與時俱進,“互聯網+教學”模式是教師教學創新的首選方式。首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上針對今日授課的要點內容,提前準備相應食品課件或圖片,以直觀形式幫助學生了解課堂學習重點,在課堂上讓教師能夠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使學生心中有數,明確老師的思路及觀點,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不明確之處可及時反饋,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課件可以反復使用,課后學生可以復制到個人移動存儲設備,進行課后復習。
3. 加強互動
教學互動是英語翻譯學習中必要的一環,加強英語翻譯的實際操作性,使得學生在該過程中能夠進行英語翻譯能力的實踐和鍛煉,這對于提高學生英語翻譯能力起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在英語翻譯教學工作規劃中,教師必須重視教學互動環節,設置相關的教學指導,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互動。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建立小組的方式,鼓勵學生課堂上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英語互動機會,使學生能夠在該過程中提升英語翻譯能力。
4. 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英語翻譯最終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應用,因此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和評價顯得尤為必要。只注重考試成績的考核顯然不適用于作為英語翻譯學生的唯一標準,對學生的翻譯能力進行多元化及多角度的考核標準才是更為公平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全面掌握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使得培養出的學生能夠滿足現代社會的要求,不至于與實際應用脫軌,導致學生對自身產生懷疑,從而打消學習的積極性。
三、 結語
我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部分題型的改革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示,似一股巨浪,沖擊著我們之前傳統的教育觀念。為了順應時代進步,跟緊社會發展的步伐,高校及大學英語教師都應認真反思和研究翻譯教學的改革模式,轉變傳統理念,創新工作,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有綜合素質的英語人才。作為國家棟梁的大學生們,更應該從實際出發,符合社會要求的全方面人才,躊躇滿志,報效祖國,實現理想與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姚艷波.政府網站外宣翻譯規范性探討——以舟山市政府網站
[2] 陳小慰.外宣翻譯中“認同”的建立[J].中國翻譯, 2007,(1).
[3]楊仕章文化翻譯論略[M].軍事誼文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