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高專院校是培養實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在當前中藥學的教學中,存在諸多的問題,不利用實用型中醫人才的培養。因此,在今后高職高專中醫藥的教學中,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提高中藥學的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專業中醫人才。
關鍵詞:實用型人才;中藥學;改革
前言
中藥學是一門綜合性的知識學科,它主要研究中藥的基本理論,同時對于各類中藥來源、性能、采制、功效和臨床應用上都有詳細的涉及。在中醫藥類的專業當中,中藥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也是中醫理論和實踐中的重要構成部分。高職高專院校是培養實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其中所開設的中醫藥專業在中藥學的教學當中,首先要確立起為社會培養起專業技能型人才的目標,重點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中藥學的教學在相關專業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可是,在目前的一些高職高專院校內,在中藥學的教學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課程的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多個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為了培養出實用型的專業中醫人才,高職高專院校必須要加強中藥學教學的改革。
一、高職高專中藥學教學現狀
1.課堂灌注式教學
在中藥學的教學過程中,不管是板書式教學,抑或是全新的多媒體式教學,都始終擺脫不了灌注的形式。雖然經歷了多詞教學改革,但中藥學教學始終沒有太大變化。中藥學的教學改革,大多集中在教學方式的變化上,卻沒有改變灌注式教學的現狀。
2.缺乏實踐教學
在過去,中藥學因為占用課時數過多,而縮減課程為實踐讓路。可實際情況是,這些課時并沒有真正為實踐讓路,而增加了一些其他專業的選修課。在中藥學的實踐教學中,存在經費缺乏的問題,往往難以有效開展。很多教師將精力完全投入到了理論教學中,而無暇顧及實踐教學,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缺乏實踐經驗。
3.考試形式單一,內容雷同
在中藥學的考試上,通常都采用閉卷的筆答形式,在考試內容上多有雷同。因為中藥學中有眾多的藥味,學生常常很難拿到理想的考試成績,同時缺乏臨床經驗,不會用藥。
二、高職高專中藥學教學改革的主要手段
1.啟發式教學
在過去的傳統教學中,教師是中心,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常常只是對課本知識的單純講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只負責聽和記筆記,收獲不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模式下出來的學生往往都是書本人才,沒有很強的創新意識及開拓精神。采用啟發式教學,對于中藥學教學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全面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加大自學的內容,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前安排給學生預習的任務,而在課堂上,教師則以提問題的形式對重點難點進行詳細全面的講解。學生事先都有充分的準備,因此在課堂中他們都會非常的積極,對于一個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全面加深強化理解。原本枯燥乏味的灌注式教學變得更好有趣、生動且便于學生理解并加深記憶,充分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向著更深層次的知識不斷探索和實踐。
2.注重實踐
每一個章節的教學活動結束之后,就帶領學生們去中藥標本館參與實踐。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看到實物,仔細觀察它們的形狀,并嗅出它們的味道,對于中要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知。在這個過程中,教學在一旁進行詳細的講解,將課堂中的知識還原,并時不時的進行提問,從而幫助學生將理論和實際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構成一種相對完整的認識。
同時可以充分的利用起學校的周邊環境,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采摘中草藥,讓學生先看到經過加工之后的中成藥,又能夠野外中認識到原生態的中草藥,從而培養起學生識藥辨藥的能力,并掌握采摘技巧,將來能夠更好的去從事中醫藥的實踐工作。決不能培養成只懂得書本理論知識,而沒有實踐能力的書呆子。同時可以講幾個學生組合在一起成立起一個專門的興趣小組,在周末或者節假日的時候,帶領學生們到野外采藥,將它們采摘之后在學校專門的中藥植物園內種植,并帶領學生們積極的展開各類中藥實踐,寓教于樂,讓學生們在實踐當中充分的掌握到中藥的相關知識,加強辨別能力。
3.相關知識的有效銜接
中藥學涉及廣泛,和很多中醫基礎性課程以及臨床學科都有著緊密的關聯,在中藥學的教學中,應當將這些知識點有效的串聯起來,幫助學生們構建起完整的中藥知識結構。
在每一章節的教學過程當中,對那些功效類似且具有相同味道的藥物進行對比,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并加深記憶。同時對于各類藥物的不同特點,進行歸納和總結,對于它們的共性以及不同加以有效的區分。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表格比較的形式,讓學生們有一個相對直觀的認識,對于藥物特點加以有效的區分,并自己進行歸納和總結,強化對中藥知識的掌握。在每個章節的學習中,加強各類知識之間的串聯,溫故而知新,將所學到的知識形成一個系統的體系,加強學生對于中藥知識的全面掌握,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懂得融匯貫通,將來能夠順利的從事臨床工作。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想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要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盡管中藥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同時也是邊緣學科,但其中涉及到多個方面的中藥學知識,從事該科目教學的教師需要對各類中藥知識都有全面的了解,不然很難從事中藥學的教學工作。鑒于此,學校應當為中藥學教師創造必要的條件,落實制度化。
(1)中藥學教師每一周都要有1~2天的臨床實踐,從而更好的開展床旁教學。
(2)在中藥學教師的頭3年里,應當在中藥房內進行4至6個月的實習。
(3)中藥學教師每年都應該到野外收集相關的藥用植物,從而更好的對中藥進行辨認。
(4)教研室應當配備實驗室和儀器設備,或將相關實驗室全面開放,方便中藥學教師及時進行實驗,驗證對于教學中產生的疑惑。
參考文獻:
[1]蔣家瓊,王輝,李娟.深化教學方法改革,提高高校教學質量——湖南省高等教育學會2009學術年會綜述[J].大學教育科學.2010(02)
[2]宋祖榮.淺議如何提高中藥學教學效果[J].現代企業教育.2010(08)
[3]侯愛敏,黃明華.城市科學類課程群教學中三個較為成功的方法[J].經濟師.2011(02)
作者簡介:馬凌茜(2000-),女,漢族,陜西西安,本科學歷碩士學位,陜西國際商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