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鳴 盧加元
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現狀與成因分析
楊 鳴 盧加元
[南京審計大學]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也越來越好,新媒體也廣泛被大眾接受應用。但西方國家也在利用新媒體大肆傳播其“普世價值”,在意識形態領域加速對我國的滲透,試圖動搖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肩負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任,如何正確的引導學生抵御西方國家資本主義思潮,如何正確處理意識形態和教學科研工作的關系,已經成為高校迫在眉睫的問題。
高校;意識形態;新媒體
互聯網+新媒體的出現與應用,讓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新媒體正日益成為思想、信息和社會輿論的主要集散地。西方一些敵對勢力更是借助了新媒體的發展加速了對我國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滲透,他們投入巨大資源建立網絡話語權的優勢,試圖動搖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社會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妄想顛覆社會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1] [2] [3]。因此迫切要要了解和分析新時代特別是新媒體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現狀及其成因,加大意識形態工作創新的力度,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主導權、主動權。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深刻闡述了意識形態工作的現實問題和意識形態領域日益錯綜復雜的形勢。如果意識形態安全受到了侵害,必然會造成大眾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混亂,引發社會性風險,從而影響政權性質、社會性質,從根本上危害國家安全。只有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才能真正的將中國各民族凝聚起來,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確保黨的領導地位不動搖、人民民主專政政權不被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被破壞。
我國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高等教育必須堅決貫徹執行教育方針,必須將意識形態工作放在首位,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開展工作,積極引導大學生深入了解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認知,為黨和國家培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堅定的擁護者和信仰者。
我國的高等院校有著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核心任務,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對我國社會主義人才培養工作能否順利展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層面,更多的有為青年通過高校的深造,走向社會,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中堅力量。正是由于高校處于人才培養中的至關重要的地位,使其不可避免的成為一些西方勢力對我過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主要場所。
新媒體行業在我國急速的興起,給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西方敵對勢力利用各種新媒體平臺借助各項熱點事件有計劃的引導輿論,向大眾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特別是大學生群體由于其三觀還遠遠沒有成熟,更容易受其蠱惑、欺騙,從而挑戰和沖擊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話語權。簡便的操作、迅捷的傳播速度、龐大的受眾對象和商業傳媒發展的趨利傾向,都使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難度大大提高。當然利用好新媒體對開展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也有巨大的幫助。新媒體傳播可以突破時間、空間、人數的限制,將抽象、枯燥的文字內容,轉化為更易使大眾接受的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使得嚴肅的意識形態內容變得更為通俗易懂,增加其吸引力和感染力,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爭取更多的受眾和認同。
目前雖然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并頒布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指導意見和具體的工作要求,但現有的高??己?、評價體系,以及人們慣有的思維習慣使意識形態教育工作沒有得到應有重視。部分高校黨委對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嚴重不足,認為意識形態是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意識形態工作做的好壞沒法直觀判斷,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到科研方面。重學術、輕政治,重實用、輕意識形態教育的情況在我國高校普遍存在。許多高校存在一種錯誤認知,認為意識形態教育只是思想政治課教師或者輔導員的工作,與其他部門和教師無關。正是因為這種錯誤思想,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學校各部門、院系沒有形成意識形態教育合力,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合作,一線教師并沒有將意識形態的內容融入到“第一課堂”中,只靠思政教師和輔導員有限的教育時間根本無法達到滿意的教學成果。
目前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最大問題就是理論與實踐缺乏緊密的聯系,“知”和“行”脫節,忽視實踐。新時代的大學生借助新媒體可以廣泛的了解整個世界,各種思想的碰撞、技術的進步和社會變革使大學生思想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獨立思考的能力越來越強。然而高校意識形態教育模式卻未能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不能及時根據新問題、新情況變革改進,教學內容理論偏多,與當下國際要聞、社會熱點、學生感興趣的關注重點脫節,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降低,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的進步,新媒體在社會的廣泛傳播,使社會思潮逐漸向多元化發展。多種紛繁復雜的意識形態在大眾滋生蔓延,我國核心的價值體系在激烈交鋒中正在逐步被削弱,這對新時代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產生了巨大的威脅。高校作為知識、人才密集的地方,其意識形態工作更加嚴峻。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迅猛入侵高校校園,導致部分高校領導者、教師和學生都出現了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淡化、政治立場不堅定、革命意志衰退、思想道德滑坡、價值取向功利化等等的意識形態領域的問題,對我國核心的意識形態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力。
當前高校在意識形態工作方面存在制度缺失的現象,如內控管理不健全、內部監督不完善等問題,沒有形成制度的閉合鏈。黨建工作中缺少對基層支部工作的有效督導,導致個別教師不支持,甚至抵觸馬克思主義,在課堂上無意間就發表過激言論,宣揚自己的觀念,嚴重誤導了學生。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工作需要各部門、各學院以及全體教師的相互配合與密切協作。但高校的意識形態教育工作還相當程度上存在各自為政,各行其是;缺少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沒有開展互聯互通,自行決策,不公開不交流,難以形成教育合力。
高校意識形態教育隊伍主要由思想政治課教師和輔導員組成。作為是意識形態教育的主要力量,其自身素養、業務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意識形態教育的結果。但現實是許多思政教師忙于科研、職稱,在教學上的投入有限。上課隨意應付甚至照本宣科,嚴重降低了課程的吸引力,造成學生厭煩心里。輔導員處于意識形態教育的一線,但忙于瑣碎的日常工作,對學生的意識形態教育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時,高校意識形態教育隊伍存在學歷水平以及專業知識結構素質不高的問題,不少教師專業水平不強,創新能力不足,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比較傳統單一,以灌輸教育為主,嚴重影響了意識形態教育效果,達不到預定的教育目標。
[1]袁貴仁.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做好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J].求是,2015(3):17-19.
[2]趙甲明,董杰.“普世價值”思潮的欺騙性[J].前線,2015(02):18-19.
[3]李艷艷.警惕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新型話語工具[J].理論參考,2014(11):17-18.
2019江蘇省教育系統黨建課題:“基于“互聯網+”視域的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創新研究”(2019JSJYDJ02057)、南京審計大學黨建課題(2019DJYJ-YB03)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楊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