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強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視域下學生指導的實踐探索
陳永強
[集美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助教,碩士]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為提高工程專業教學質量而推行的一項重要舉措,其對于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作用。文章以集美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對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視域下如何進行學生指導問題進行了探索。研究發現,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必須加強學業指導、心理指導、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學生指導
我國于2006 年啟動工程教育認證工作,2013 年成為《華盛頓協議》預備會員,2016 年實現轉正,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實現國際實質等效[1]。在工程教育領域,我國需要進一步結合工程教育認證的標準開展教育模式的探索。而在新模式的探索過程中,學生社會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如何培養工程類學生的社會能力已成為當前工程類教育的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2]。本文以集美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圍繞工程認證目標體系,對我校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中的學生指導進行了研究,旨在更好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學校通過新生入學教育、學科競賽指導、考研指導、學業幫扶等形式對學生開展學業指導,充分發揮班主任、輔導員、本科生導師等師資的作用,確保學業指導的效果,從而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局面。
在入學初對學生開展教育,開學典禮時邀請教師作關于愛國、感恩、求學等主題報告,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從而更好地完成學業和實現個人發展;邀請教學管理人員進行高校學生學籍管理規定、課程考核與考試違紀認定等制度進行宣傳教育;由學生工作隊伍開展系列第二課堂活動,幫助同學們更快地融入大學。
班主任、導師每年指導學生進行科研訓練,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專業、掌握所學知識,同時也為后續參加高水平的科創比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專業所有學生均報名參加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每年有50%以上學生參加諸如食品工程虛擬仿真大賽、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康師傅方便面創意大賽、盼盼杯烘焙創意大賽、安琪酵母杯創新食品競賽等專業相關比賽;同時,學院積極創造各種條件,如提供實驗場所、開展競賽交流、申報材料撰寫培訓、經費支持等,全方位做好保障,從而提升參賽作品質量。
學院通過新生導論課、考研典型樹立、考研指導講座、考研經驗交流會以及專業課老師點對點指導等方式,定期、逐級地幫助同學們了解考研資訊,明確自身定位,樹立考研信心、科學備考,從而順利考上研究生。
學院定期在各年級學生中開展“N+1”幫扶活動,通過成立朋輩互助小組、邀請黨員入班級、邀請專業老師開設小課堂、建立家校聯動等舉措確保學業幫扶效果,從而更好地改善學院學風。在每一學期結束后,輔導員和班主任將根據學生學習成績,對成績不合格科目較多的同學分別進行談話和學習情況分析,并監督學生制定科目重修及整改學習計劃,對個別自律性不足的學生及時與其家長聯系、形成育人合力。此外,學生要定期向輔導員及班主任反饋新學期學習進度及補修、重修完成情況。
學校設立了“心理咨詢中心”,為學生普及心理衛生常識并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學院設立了心理健康協會分會,班級設立了心理委員、宿舍設立了心理氣象員,形成了“校—院—班—舍”四級育人體系,擴大了心理健康教育覆蓋面。
學校通過學生心理篩查、心理問卷測試和分析等形式,為每個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分類別給予學生關心和幫助。
學校通過廣播、新媒體平臺、宣傳手冊等媒介,利用“5·25”心理健康節、智慧樹心理健康課程、專題講座等平臺,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同時,定期開展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活動,以進一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輔導員通過與班委、宿舍長交流定期了解學生心理狀況,對于學生的心理問題做到“及時發現,妥當處置”;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氣象員通過日常學習生活,對班級同學的日常心理動態進行監測和上報。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咨詢的同時,一旦發現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及時進行危機干預,轉接專業醫院進行治療,從而降低了意外事故的發生。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服務,根據學生發展方向給予有效指導,幫助學生做好學業規劃;同時,構建全員化工作機制,促進學生就業。
學院輔導員、班主任、本科生導師共同做好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工作,形成以輔導員、班主任為主體,專任教師協同合作的全員育人模式。院團委、輔導員做好學生日常職業規劃工作:一方面,定期開展學生發展和學風狀況的專項調查,通過主題班會、朋輩交流、教授指導等形式進行學風建設;開展職涯講座和比賽,組織帶領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科技創新等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另一方面,負責畢業生就業相關工作,做好用人單位招聘信息采集,畢業生的就業信息收集、就業推薦和就業指導工作;組織對接招聘會以及畢業生就業離校、跟蹤調查工作等。班主任、專業教師重點做好就業、實習期的指導,學生就業、實習過程中,專業教師積極參與,在實踐中為學生解決工作難題,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樹立職業理想,做好職業規劃。
對于立志在本行業從事技術、研發工作的學生,引導其早進入實驗室開展研究實驗工作,積極參加科研立項、創新創業實踐和各類學科相關創新創意比賽;對于立志進一步深造的學生,學院通過舉辦考研動員會、考研經驗交流會、考研報名指導和幫扶等,為學生考研提供有利條件;對于畢業后立志考公的學生,鼓勵其參與競聘學生干部等服務學生的工作,并通過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渠道提供鍛煉機會,積極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組織協調等綜合能力,通過考公經驗交流、專題培訓等提升學生們的應試能力。
學院積極與食品相關企業建立大學生實習基地,充分發揮學院的人才培養優勢。目前,已與廈門太古可樂飲料有限公司等單位建立大學生實習實訓實踐基地。同時,學院每年邀請優秀校友返校宣講、舉辦雙選會和企業專場招聘會,搭建學生與企業面對面交流的平臺。既加深學生對企業需求的理解,又幫助學生明晰個人就業方向,實現企業與學院的深度融合。此外,學院利用QQ、微信、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傳播平臺,將就業信息傳達給每一位畢業生。
[1]滕慧,黃群,陳雷等. 淺談工程教育認證為導向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理論教學的改革與構建[J]. 教育教學論壇,2018,(17):233-235.
[2]趙拓,任海偉,張軼等. 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導向的地方工科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農產品工程·技術,2014,(12):69-71,75.
(責任編輯:盧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