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之

姜妍(中)
長期以來,壓縮機設計制造技術被世界少數幾個國家壟斷。來自遼寧省新賓縣的姜妍,主導設計了我國第一臺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攀上了世界同行業設計技術的高峰。
姜妍大學畢業后來到沈陽市沈鼓集團,成為一名普通的設計員。剛進廠時,她從事的是壓力容器的設計工作。
“平時活兒不多,每天接觸大量材料有些枯燥。”上班沒幾天,姜妍就被那些換熱計算、設備參數、介質物理特性等弄得眼花繚亂。然而,她并沒有厭倦,做起了師傅的“小跟班”,對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認真觀察、仔細琢磨,絕不輕易放過,針對每臺產品的特點,準確記錄、精心歸納、詳細總結。1年后,她成為設計室的骨干;4年后,她研發出了沈鼓集團歷史上最大的冷卻器。姜妍主導研制的低溫容器與雙管板換熱器填補了沈鼓集團的技術空白。
2003年,姜妍被調到沈鼓集團透平設計院,從事壓縮機核心部分設計工作。設計院高手如云,其中不乏教授級高工和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而姜妍是一個新手,畢業學校名不經傳,所學專業又不是壓縮機。“我能行嗎?”姜妍思來想去,不服輸的勁頭又上來了,下決心攻讀研究生。在職讀研4年時間,姜妍學習機械專業,將所有雙休日、節假日全“泡”在學校和圖書館里。
由于研發難度大,長期以來,我國乙烯裝備“心臟”全靠進口,尤其是乙烯壓縮機。產品“卡脖子”,價格很昂貴,維修費勁,時常讓國內從事壓縮機研制技術的專家們感到難堪。
2006年,國家決定在天津、鎮海、撫順建設三個百萬噸級乙烯項目,每個投資都超200億元。沈鼓集團承擔了為這三個項目研制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組的任務。一天,集團領導把姜妍叫到辦公室,開門見山,讓她牽頭主持設計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只準成功,不許失敗。姜妍一聽愣住了,心怦怦直跳。面對巨大的壓力,她的目光漸漸堅定起來,說:“我盡力!”
自主研發生產大型乙烯壓縮機,是中國化工業幾代人追逐的夢想,但相關資料極度匱乏。
怎么辦呢?姜妍奔走到國內各大煉化廠,了解同類產品的外觀結構和運行情況。她又跑到圖書館,啃了上千本英文原版資料。姜妍帶著團隊日夜攻堅,完成了技術儲備,終于在2008年3月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臺乙烯壓縮機。

在未來,我們絕不當跟隨者,要做領跑者。一定要讓中國石化裝備站在世界最高端,讓更多的“中國心”走向世界。
一炮打響后,姜妍向設計研制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沖刺”,這是一個更大的挑戰。與普通壓縮機相比,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不僅僅是數量級的簡單放大,機組結構、制造工藝更有著天壤之別。姜妍雖有這方面的經驗和實力,但依然面臨著重重困難,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壓縮機的加氣結構。
設計試車失敗,修改設計再失敗,設計方案多次推倒重來……堆成小山一樣的圖紙,電腦顯示著密密麻麻的數據,一旁是幾乎沒有動過的飯菜,姜妍滿腦子都是氣體流場圖,雙眼因熬夜布滿血絲。3年多時間,姜妍和團隊成員僅設計圖紙就更新了500多份。
2012年2月22日18時,沈鼓集團總裝車間內人頭攢動,燈光閃耀,我國首臺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靜靜地躺在試車臺上。隨著試車總指揮的一聲令下,機組開車、增壓,各項參數源源不斷傳來……成功了!人群后面的姜妍淚流滿面。此舉振奮了國人,也震驚了世界,屬于中國造的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終于橫空出世!
專家們既驚詫又贊嘆。“如果說,沈鼓集團是我國石化裝備制造業與國外競爭的‘國家砝碼’,那姜妍就是不折不扣的‘國寶’!”沈鼓集團董事長蘇永強豎起大拇指激動地說。
我國據此成為世界上能夠自主設計研制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的第四個國家。在“姜妍們”的努力拼搏下,我國只用了10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在該領域100年的路。
“很感謝我的丈夫,他是我的后盾,默默地支持我,包容我。”丈夫對姜妍的“忙”十分理解,一直支持她在對企業和國家的奉獻中,收獲成就感與快樂。
令姜妍引為傲的是,由她主導設計的500余臺乙烯壓縮機相繼投產運行。姜妍收獲無數榮譽。女兒在學校里說:“媽媽是我的驕傲,我長大要像媽媽一樣!”聽到女兒的話,姜妍百感交集。
2018年4月26日,由姜妍主導設計的120萬噸級乙烯壓縮機在中國海油惠州煉化開車成功,這是乙烯壓縮機的又一大突破,被相關專家稱作此領域“皇冠上的明珠”
2019年6月28日,姜妍趕赴北京,參加140萬噸級乙烯項目的技術交流與洽談。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乙烯壓縮機,“技術難度相當大,但我們有信心拿下它。”姜妍秀麗的臉龐透著堅毅
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姜妍受邀代表產業工人到現場觀禮。當時,姜妍熱血沸騰:在未來,我們絕不當跟隨者,要做領跑者。一定要讓中國石化裝備站在世界最高端,讓更多的“中國心”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