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深

2016年,28歲的汪倩有過三年婚史,與前夫育有一子。因為婆媳關系不睦,夫妻感情日漸惡化,5個月前辦理了協議離婚手續,兒子歸男方撫養。離婚后,汪倩情緒低落。
閨密李琳為了幫她走出陰影,給她介紹了對象周偉。相識兩個多月后,雙方正式交往。因為周偉的住所是封閉式小區,為方便出入,2017年3月20日,汪倩以周偉的名義與物業公司簽訂《車用藍牙卡使用協議》。8月29日,周偉陪同汪倩到醫院檢查,診斷為左側輸卵管妊娠(宮外孕)、盆腔粘連,醫囑進行人工流產手術。周偉于當日接受汪倩的委托,在《授權委托書》上簽名,并注明周偉系汪倩的“老公”。隨后,周偉在《治療方案知情同意書》患者近親屬處簽名,在與患者的關系處注明“老公”“丈夫”。
2017年9月3日,醫院對汪倩進行人工流產手術。當日上午,周偉再次在《治療方案知情同意書》上簽名,在與患者的關系處注明“丈夫”。同時以汪倩近親屬名義分別在各類同意書上簽名,與患者的關系均注明為“丈夫”,并備注“了解風險,要求手術”“同意檢查”“同意輸血”等內容。之后,醫院對汪倩行腹腔鏡下左側輸卵管切除術和盆腔粘連松解術。
事后,汪倩辭去了沙洋縣購物中心的工作,跳槽到荊門市區的家具銷售中心做促銷員,兩人開始同居。周偉父母急著想抱孫子,三番五次催婚。于是,兩家父母見了面,將婚禮定在2018年國慶長假,并預定了婚宴酒店。
2018年6月28日,汪倩用驗孕棒進行自測,顯示已懷孕。周偉得知消息,激動地說:“太好啦,奉子成婚,雙喜臨門?!碑敿幢硎救メt院檢查證實后立即去領結婚證。
次日,周偉陪汪倩到醫院檢測,醫生卻告知他們,汪倩腹中的胎兒已停止發育,成為死胎,如果不及時取出,母體恐有性命之憂。聞聽此言,周偉當即變了臉色,怒氣沖沖質問汪倩:“之前是宮外孕,現在又胎死腹中,你是不是有病瞞著我?”
汪倩剛換工作,經濟上正處于斷檔期,她忍住心中委屈,邊哭邊讓周偉拿錢給她住院治療,不曾想,周偉謊稱回去拿錢,卻遲遲不見他回到醫院。汪倩透支銀行信用卡付了醫療費,進行了人工流產手術。從這天起,周偉不再提領證結婚的事。
經歷兩次人工流產后,汪倩的腹部不時隱隱作痛。2018年10月25日,汪倩腹部再次出現劇烈疼痛。經過門診專家診斷,認為是宮外孕人工流產后遺癥所致。醫生當場告知,汪倩以后的自然生育能力極低。
兩人回到住處后,周偉面色冷峻,向汪倩提出了分手。幾經挽回無果,汪倩心灰意冷。
12月29日,司法鑒定機構出具意見書,汪倩因2017年8月左側輸卵管切除術后構成9級傷殘,并評定誤工期90日、護理期60日、營養期60日。
李琳為汪倩打抱不平,向周偉提出要給一筆補償費。周偉聲稱,兩個人同居是你情我愿的事,汪倩因流產手術落下了后遺癥,可以找醫院主張權利。為此,汪倩多次向施行手術的醫院主張損害賠償權利。醫院出具了周偉和汪倩簽字的《手術知情同意書》等多份材料,證明在手術前已經進行了風險告知。經核實,醫方對汪倩施行的人工流產手術符合診療規范,不構成醫療事故。
2019年4月13日,汪倩向法院遞交了民事訴訟狀,要求周偉賠償經濟損失和精神撫慰金等共計16萬元。法院立案受理的當天,汪倩又申請了訴訟財產保全。4月22日,法院下達民事裁定書,查封了周偉名下的房屋。5月19日,法院開庭審理。原告汪倩在宣讀《民事起訴狀》時,對其主張的賠償金又增加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殘疾賠償金等1.4萬元。
法院審理認為,原告汪倩遞交的住院病歷、體檢資料、生活照片、車用藍牙卡使用協議、居住房屋等材料,形成較完整的證據鏈,結合其與被告周偉在庭審中的陳述,足以認定原被告曾經戀愛、同居并擬結婚的事實,且能夠反映出汪倩的異位妊娠發生在雙方同居期間,故汪倩的損害與周偉具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
同時,汪倩、周偉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自由戀愛而發生親密關系造成損害,確屬雙方不愿面對的意外,且對于該損害雙方均未能舉證證實對方存在過錯,故彼此對發生的損害事實均不具有過錯。根據公平原則及實際情況,汪倩的損害可由其與周偉均等分擔民事責任,法院酌定周偉補償汪倩經濟損失50%。
2019年7月30日,法院判決,被告周偉支付原告汪倩補償款6.9萬元。
【以案說法】
非婚同居行為,男女雙方所承擔的更多是道義上的責任。但根據公平責任原則,在非婚同居關系中,女方需了解和掌握以下法律權利:
首先,女方有要求避孕及流產的權利?!痘橐龇ā繁Wo夫妻生育權,婦女有生育與不生育的自由。若妻子擅自中止妊娠,男方不得提出損害賠償。而在同居關系中,女方的生育權同樣受到法律的保護,體現在兩方面:女性有決定不生育的權利,在不愿生育的前提下,女性有權利通過各種合理的避孕措施來保障自己不生育的決定,并可以要求同居的男性配合相關的避孕措施以保障自己的權利;另外,女性在同居關系中因為自愿或者意外懷孕,女性有權決定生育還是流產,對于女性決定生育的,男方不得強加干涉。
其次,女方自愿同居而流產,男方不構成侵權。流產傷害后果主要針對女方,女方懷孕并流產的,雙方都不存在過錯和侵權責任。但是,男女應當預見到行為后果并承擔相應責任。
第三,女方“被迫”懷孕流產,可以提出侵權賠償。如果同居過程中,男方故意違背女方意愿,致女方懷孕流產的,此時男方就應對女方在生育權、身體健康權等所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比如,女方不愿結婚、不愿生育的情況下,男方在避孕措施上動手腳,導致女方懷孕,或因“家暴”等方式造成女方流產的,應認定男方為故意侵權。
另外,非婚同居行為不宜提倡,應重視合法的婚姻關系。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才能更好地保護自身權利。而女性,即使在甜蜜的愛情中,也不能忘記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切勿因法律認知不足與自我保護不夠,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