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學
2019 男籃世界杯中國隊隊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國期刊網、圖書館,搜索有關“籃球”、“投籃能力”、“外線球員”等關鍵詞,整理分析出有關籃球進攻能力的文獻資料,找尋本文研究的技術路線,為文章的撰寫奠定理論基礎。
2.錄像觀察法與數據采集法
通過觀看比賽視頻并記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本次男籃世界杯中國隊總共進行5 場比賽,小組賽A 組中分別與科特迪瓦、波蘭、委內瑞拉、韓國、尼日利亞五個國家進行了比賽。小組賽2 勝3 負,未能進軍16 強大名單。2019 男籃世界杯中國隊對陣表如表1:
3.數理統計法
采用 Excel 軟件對觀察分析的數據進行相應的數理統計分析,并得出相應的結果。
4.邏輯分析法
利用歸納、演繹、對比等邏輯分析方法,結合所得籃球快攻相關知識和理論,對所測得數據資料進行系統分析,確定研究結果。
籃球場上外線一般指后衛和小前鋒,主要是在三分線周圍活動,也指三分線區域為外線。根據國家男籃本次世界杯球員大名單中顯示的數據得知,屬于外線球員的隊員包括:控球后衛:郭艾倫、趙睿、趙繼偉、孫銘徽;得分后衛:方碩;小前鋒:阿不都沙拉木、翟曉川、可蘭白克等8 人。其8 人基本信息如表2:
通過表3 的對比分析得出,中國隊5 場小組賽總投籃數為300 次,投進個數為130 個,總投籃命中率為43%,而外線球員總投籃數165 次,投進個數為66 次,總命中率為40%,外線球員投籃占比率為55%。由此分析得出,在小組賽的5 場比賽中,中國隊外線球員占用大半數的進攻資源,平均100 次投籃進攻中就有55 次是外線球員投籃。然而,較高的進攻投籃個數并未轉化為得分,外線球員總投籃命中率低于全體球員的總投籃命中率,導致浪費了進攻資源,低迷的命中率是輸掉比賽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中國隊的9 個外線球員中趙睿、趙繼偉、孫銘徽、可蘭白克四位球員的投籃命中率均低于平均的投籃命中率,其他球員中僅僅只有翟小川是63%的投籃命中率,遠高于其他外線球員的投籃命中率。反觀翟小川的比賽表現,并不盡如人意,他的亮眼表現主要集中在防守端,作為一名小前鋒,在進攻端表現平平,尤其是3 分球的表現,5 場比賽僅僅3 次出手三分球,未中一球。因此,投籃命中率較高的原因或許是三分球出手少造成的。

表1 2019 男籃世界杯中國隊對陣表

表2 2019 男籃世界杯中國隊外線球員基本情況統計表

表3 中國隊外線球員5 場比賽投籃匯總
強悍的身體素質是贏得比賽的關鍵因素之一,無論是在爭搶籃板、三分球投射以及突破等技戰術中,都需要強悍的身體素質作為支撐,對于外線球員來更是如此。通過數據與錄像分析,中國隊的外線球員大多擅長組織進攻以及外線投射三分,而對于突破造犯規、沖搶前場籃板等環節相對薄弱,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國的外線球員不具備強悍的身體素質,在于歐洲、非洲球員的對抗中身體處于下風,在突破、投籃等方面都受到了極大地影響。中國隊外線球員在遇到對手壓迫性、攻擊性、貼身式的防守時,有效的完成投籃的能力以及控制支配球的能力不足,這就降低了進攻的效率,同時也給隊員的心理造成打擊。所以,只有真正提高隊員的力量素質和身體對抗能力,增強隊員在強對抗條件下運用技戰術的能力,才能適應強對抗、快節奏、高速的比賽,才能使球隊的實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1.中國隊外線球員總投籃數165 次,投進個數為66 次,總命中率為40%,但全隊總投籃命中率僅為40%,外線球員相比較全隊總投籃命中率低3%。
2.中國隊外線球員罰籃命中率多數在80%以上,但整體罰籃個數較少,說明外線隊員在突破造犯規的方面相對薄弱。中國隊外線球員5 場比賽的三分球個數為79 次,投進19 次,三分命中率為24%,外線球員的三分占比率為73%,但外線球員進攻效率較低。
1.加強外線球員身體素質練習,提升外線球員對抗能力,針對外線球員特點,制定有關速度、耐力、爆發力的訓練方案。
2.應加強外線球員的基本功練習,改善外線球員不良的技術動作,形成正確規范的技術動作和提高籃球意識。
3.加強我國外線球員的沖搶籃板的意識與積極性,提高外線球員爭搶籃板通過集體配合爭搶籃板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