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瑞寶
(山東省城市供排水水質監測中心,山東濟南 250021)
近日,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愈演愈烈,一篇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的論文[1]引起了廣泛關注。該論文完整敘述了美國第一例新冠確診病例的診療過程以及臨床表現,對指導患者的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文中有一處報道引發了水務行業的重點反響:研究指出,該患者在住院后的第2 d出現了腹瀉和腹部不適,在腹瀉的糞便樣本中,醫生們檢測出了新冠病毒的存在(rRT-PCR結果為陽性)[1]。而就在2月1日,深圳衛健委發布消息,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肝病研究所的研究發現,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也檢測出了2019-nCoV核酸陽性,很有可能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提醒市民戴口罩的同時,要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
患者糞便中的冠狀病毒“是否會隨著城市排水系統進入污水處理廠并進入自然水體?是否會通過老舊建筑排水管道水封失效的地漏等設施隨空氣釋放進入室內?”引發了水務行業的擔憂,而且這樣的擔憂并非無中生有。2003年5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香港淘大花園SARS傳播的環境衛生報告,淘大花園包括排水口、海水沖廁系統、排氣扇等一系列環境及衛生問題,導致該樓宇多例感染SARS[2]。2019年8月11日,上海寶山區楊行鎮某小區一對年輕夫妻在家中衛生間內硫化氫中毒身亡,經調查,與老舊建筑水封設置不合理導致臭氣倒灌有直接關聯。那么就水務行業而言,新冠患者糞便中存在新冠病毒的情況,是否會對排水和污水系統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于醫院廢水處理、市政污水處理而言,又需要重點關注什么問題?2月1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最新發布了《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污水和城鎮污水監管工作的通知》(環辦水體函<2020>52號),其中第一條即明確應高度重視醫療污水和城鎮污水監管工作,并將其作為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抓緊抓實。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城鎮排水監測工作到底應該重點關注哪些方面,筆者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目前,在抗擊新冠疫情的同時,城鎮排水水質監測也非常重要和關鍵。與日常常規的情況相比,非常時期,在確保防護的前提下,應該強化排水水質關鍵指標監測巡查頻率,充分發揮污水處理廠站水質在線監測預警作用,加強在線監測及自動采樣裝置的實驗室比對與質量控制,確保排水、污水及再生水設施穩定運行,水質穩定達標排放。
由于我國現行污水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只規定了糞大腸菌群數等細菌類微生物指標,對病毒類微生物未作要求,污水處理廠應重點關注SS、色度、COD、BOD5、氨氮及糞大腸菌群數等指標,對上述指標的達標要求要比平時更高,檢測頻率也要加密。特別是在要求污水廠出水紫外線或加氯消毒措施到位的基礎上,建議增加檢測總余氯指標。
城鎮排水監測中應重點關注的糞大腸菌群數、總余氯等指標。目前,國家標準《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GB/T 31962—2015)中沒有對微生物的監控要求,國標《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中只對糞大腸菌群數做了要求(表1);國標《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中對糞大腸菌群數和總余氯都做了要求(表2)。在非常時期,這些指標應進行加密和提高要求執行。

表1 GB 18918-2002對糞大腸菌群數的限值要求(單位:mg/L)[3]Tab.1 Limit Requirements for the Number of Fecal Coliforms in GB 18918—2002(Unit:mg/L)[3]
注:①下列情況下按去除率指標執行,當進水COD大于350 mg/L時,去除率應大于60%;BOD大于160 mg/L時,去除率應大于50%;②括號外數值為水溫>12 ℃時的控制指標,括號外數值為水溫≤12 ℃時的控制指標

表2 GB 8978—1996對糞大腸菌群數和總余氯的限值要求[4]Tab.2 Limit Requirements for Fecal Coliform Number and Total Residual Chlorine in GB 8978—1996[4]
注:*指50個床位以上的醫院;**加氯消毒后須進行脫氯處理,達到本標準
對于目前廣大民眾最為關心的新冠病毒,特別是作為第一線的醫療機構的污水處理系統,又應當參考什么標準,如何更好地進行相關水質把關?醫療機構應參考國標《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466—2005),該國標針對不同類型的醫院,分別制定了不同的污水排放指標和限值。對于傳染病和結核病醫療機構的污水排放,該標準設定了包括糞大腸菌群數、腸道致病菌、腸道病毒、結核桿菌、總余氯、CODCr等25項指標,其中糞大腸菌群數要求不超過100 MPN/L,腸道致病菌等其他3項微生物指標均要求不得檢出(表3)。對于綜合醫療機構,該標準也設定了包括糞大腸菌群數等24項排放指標,但在限值的設定上與傳染病醫療機構略有不同(表4)。

表3 GB 18466—2005中傳染病和結核病醫療機構污水排放指標和限值(日均值)[5]Tab.3 Sewage Discharge Indicators and Limits for Infectious and Tuberculosis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GB 18466—2005 (Daily Average)[5]
注:1)采用含氯消毒劑消毒的工藝控制要求為,消毒接觸池的接觸時間≥1.5 h,接觸池出口總余氯6.5~10 mg/L;2)采用其他消毒劑對總余氯不做要求
在標準明確的前提下,排水行業究竟應該如何做?是否有必要直面新冠病毒開展監測工作?目前,我國大多數排水監測機構尚無病毒類微生物監測能力,不具備單獨針對病毒開展監測和研究的條件,目前只能通過加強污水廠進水源頭監測、工藝過程控制及排水消毒運行管理等工作確保污水處理的有效性。
在污水處理的工藝過程控制方面,要重點關注相關標準中所規定的控制要求,如GB 18466—2005對于含氯消毒劑的工藝控制有明確要求,即對于直接排放的醫療機構,消毒接觸池的接觸時間≥1 h,接觸池出口總余氯為3~10 mg/L;對于預處理后納管的醫療機構,消毒接觸池的接觸時間≥1 h,接觸池出口總余氯為2~8 mg/L。疫區及相關地區也應該自查尾水的排放是否合規,GB 18466—2005中對此也有明確規定,即禁止向GB 3838—2002中Ⅰ、Ⅱ類水域和Ⅲ類水域的飲用水保護區和游泳區,GB 3097—1997定義的一、二類海域直接排放醫療機構污水。

表4 GB 18466—2005中綜合醫療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5]Tab.4 Water Pollutant Discharge Limits for Comprehensive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Other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GB 18466—2005 (Daily Average)[5]
注:1)采用含氯消毒劑消毒的工藝控制要求,排放標準,消毒接觸池的接觸時間≥1 h,接觸池出口總余氯3~10 mg/L;預處理標,消毒接觸池的接觸時間≥1 h,接觸池出口總余氯2~8mg/L;2)采用其他消毒劑對總余氯不做要求
非常時期,排水行業的當務之急是做好排水及污水處理從業人員防護工作,防止臭氣、氣溶膠、污泥等造成的生物危害,盡可能降低相關從業人員在工作中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
總而言之,非常時期強化對排水系統中相關污染物指標的監測,對盡可能減少疫情對水環境、甚至對人類健康的二次影響有重要的預警和指導作用,應當予以高度重視。一座城市的排水監測工作點多面廣,涉及市政、水務、生態環境、衛生健康等政府部門以及廢污水產生、收集及處理處置等單位。污水的達標排放,并不僅僅是水務行業的責任,各相關部門、單位均應共同承擔相應的監測監管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