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宇歡
新形勢下高校“文明宿舍”創建模式研究
蔣宇歡
[寧夏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學生公寓是新形勢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文明宿舍”創建是順應新形勢發展的必然要求,對培育校園文化、建設優良學風、提升學生素質有重要意義,但在“文明宿舍”創建過程中,還存在聚合力不足、制度建設不全、育人實效不高、引領宣傳效應不強等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調研了“文明宿舍”創建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文明宿舍”創建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從物質文明創建、精神文明創建、長效機制創建三個方面提出了解決措施,初步構建了新形勢下高校“文明宿舍”創建模式。
新形勢;學生公寓;文明宿舍;創建模式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三全育人”,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等育人體系的長效機制。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要構建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十大”育人體系,創建“文明宿舍”作為其中一項主要內容被明確提出[1]。高校學生公寓是學校開展制度創建、陣地創建、衛生創建、文化創建、學風創建、組織創建等工作的重要載體,也是落實“十大”育人體系的重要抓手。開展符合新形勢下高校“文明宿舍”創建工作,事關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事關高校的和諧穩定、事關學生的成長成才。
“文明”指的是經過較長時間的積累沉積,對人類客觀認知、精神追求、人文良知等方面的有益增強,是社會表現出較高發展階段的狀態,一般分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類[2]。在高校“文明宿舍”創建過程中,也可以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方面入手開展創建工作。物質文明是改造客觀環境的結果,是精神文明發展的基礎。精神文明是在改造客觀環境過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是物質文明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障。
國內許多高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明宿舍”創建工作。滁州學院的馬良等人從思想建設、活動建設、制度建設等方面提出以學風建設為核心的“文明宿舍”創建模式[2]。天津科技大學的郭勇從強化特色宿舍品牌、提升宿舍文明宜居指數、創新宿管機制等方面分析了宿舍文化建設的具體路徑[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楊軍等人從轉變理念、創新宿舍管理模式、開展“文明宿舍”創建活動等方面對推進新形勢下高校“文明宿舍”建設工作進行了有益探索[4]。西安理工大學的孫東宇以“黨建進宿舍”為抓手,探索構建了助推“文明宿舍”創建的聯動機制[5]。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以“五星文明宿舍”創建為核心,以公寓臨時黨支部和公寓自律會為驅動,構建了“主核雙驅”工作體系[6]。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等重要會議和《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等重要文件中,都對新形勢下文明創建工作提出了要求,“文明宿舍”創建成為一項具體工作。如今的在校學生思想開闊、主觀意識強,加之互聯網、短視頻等新傳播途徑的高速發展,給社會文化、意識形態等工作帶來了復雜影響,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任務新情況新課題。宿舍作為高校最主要的陣地之一,開展順應新形勢的“文明宿舍”創建工作成為必然要求。
校園文化是一種精神和氛圍,包含了硬件設施、校園景觀等物質形態和校風、學風等行為規范。學生宿舍是學校組成的最小單元,在學生的思想水平、學習狀態、道德品質等的培養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文明宿舍”創建可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個體生活和集體生活的關系,正確認識獨立自主和集體協作的關系,正確認識特殊個性和普遍共性的關系。在創建過程中所形成的進取向上、團結互助、高雅健康的宿舍文化,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無形的向心力,不僅能展現出學生宿舍的文化氛圍,更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學校的文化氛圍。
學風包含了學生個體或群體對學習的認知、狀態、態度等意識層面的因素和學習方法、習慣、能力等素質層面的因素。一間宿舍通常由4-6位同學組成,人數較少且大多數成員溝通交流順暢、專業知識一致、作息習慣協調,更易于進一步營造團結奮斗的氛圍、培養和諧的人際關系、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些都是“優良學風宿舍”的必備條件。宿舍成員在時間、空間上的高度一致,可以進一步形成學業上相互帶動、相互影響、相互幫扶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發揮“學霸”的榜樣示范作用,形成“學業共同體”。
學生素質主要包括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在創建過程中,不同形式不同類型的活動都會重點提升學生一個或多個方面的素質。比如在宿舍美化活動中,在設計宿舍的環節中提升了學生的審美素質,在親手布置的過程中提升了學生的勞動素質。此外,團隊協作、人際交往、溝通交流、創新思維等方面素質的培養和提高,貫穿于各種創建活動的全過程。這些顯性和隱性的素質提升,都是以創建中各類活動為載體,通過具體實踐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創建是一項長期工作,要統一思想、堅定認識,學校學生工作、后勤、共青團、學生黨建、宣傳、二級學院等要形成聚合力,建立聯動機制,共同推動工作的開展,然而目前部分高校創建工作的聚合力還不足。一是認識不到位,部分高校對“三全育人”的新要求認識不足,還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等現象。二是協同發力的效果不明顯,普遍存在“單打獨斗”的現象,工作措施的落實、活動的開展之間存在“疊加”或“真空”,聯動機制沒有形成。是部分工作措施的落實不實,存在走過場、走形式、走表面等現象,存在突擊的現象,不能長期堅持。
完善的制度體系是創建工作的重要保證,很多高校都制定了關于學生公寓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和創建實施方案,然而部分制度體系還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一是制度建設體系不夠完備,部分制度陳舊、缺乏創新,不符合社會的快速發展,面對學生思維活、維權意識強等現況,缺少相應的制度機制。二是制度的服務屬性不強,多集中于“禁止”,缺乏指導性、引導性和教育性,沒有很好解決學生的實際需求。三是制度沒有形成系統的制度體系,學生公寓管理制度和創建方案之間的嵌套關聯度不強,學生公寓類制度和其他制度之間缺乏銜接,使得創建工作的抓手不牢。
開展相關活動是創建工作的重要載體,活動的開展既要符合當代學生的特點,又要發揮創建工作的育人作用,然而部分活動的開展流于形式,育人效果不明顯。一是常規類活動力度不夠、不能很好的長期堅持,存在熱度逐漸遞減的現象,檢查流于形式,宿舍衛生“只有檢查時好”的現象普遍存在。二是內容創新不足、活動形式單一,部分高校只是將宿舍衛生創建作為創建活動的主體工作,忽視了對學風、文化等方面的創建,開展的活動多集中于傳統方式,忽視了對新媒體、新技術等新事物的應用。三是活動內涵不足,部分高校存在“為了搞活動而搞活動”的現象,沒有精心籌劃活動中蘊含的育人元素。
及時對創建過程中涌現的先進個人和集體開展多維度的宣傳展示工作,有助于鞏固創建成果、推動經驗傳承創新,然而,部分高校以“表彰”作為創建工作的終結,對先進榜樣的引領宣傳力度不夠。一是先進個人和集體的引領示范效應不足,沒有普遍形成“以點帶面”的群體效應,比學趕幫超的氛圍還不濃厚。二是對先進個人和集體的事跡宣傳力度不強,沒有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勢,先進事跡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播,活動的影響力不高。三是創建工作總結凝練不足,在創建工作中形成的成果、經驗、教訓沒有及時總結歸納,沒有形成可供復制和推廣的方案。
物質文明創建重點體現在對制度體系、硬件設置、居住環境的改善和提高,是精神文明創建的基礎。一是完善制度創建。根據國家新出臺的政策和規定,準確分析當下學生特點,及時制定、修訂相關制度,將“三全育人”的要求融入制度建設之中,完善制度建設中的育人元素、服務理念和管理方法。從制度建設上支持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制度建設中來。建立公寓制度之間的嵌套關聯關系,增強公寓制度和其他制度的銜接關系,形成制度體系的閉環模式,努力構建學校、學院、學生多方聯動和溝通協商的機制,形成協同發力、溝通順暢的環境。二是加強陣地創建。在學生宿舍中,根據實際需要,合理改造房間結構,配置相關設施,努力提高舒適度。在公寓樓中,增設自習室、學業輔導室等,促進學風建設。建設生活服務中心,提供吹風機、掛燙機、微波爐、快遞柜等設施,建設黨團活動室,助力黨團組織創建,建設輔導員(學生干部)工作室,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親和力。三是堅持衛生創建。衛生創建是最基本的工作,要堅持檢查衛生的力度,嚴格標準,在定期檢查的基礎上,增加不定期的抽查并逐漸增加頻次,每次(周)對優秀和較差的宿舍予以公示,對黨員和學生干部予以特殊標識,形成累積效應、示范效應、監督效應,定期開展“衛生標兵宿舍”的專項評比。
精神文明創建重點體現在對以文化人、優良學風、組織構建的改善和提高,是物質文明的升華。一是重視文化創建。在學生宿舍中,開展宿舍設計、裝飾、美化大賽,引導構建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圍。推動制度上墻、宿舍成員信息上墻、宿舍榮譽上墻,開展黨員、學生干部亮身份活動,營造榜樣引領和群眾監督氛圍。在公寓樓上,充分利用樓道墻面、電子屏等資源,布置黨團建設、價值引領、專業知識、校史校訓等內容的文化宣傳品,營造主流價值氛圍。二是推動學風創建。以宿舍為單位開展行為養成打卡活動,在早起、背單詞、運動等方面形成帶動效應,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發揮宿舍時間、空間的優勢,開展學業一對一幫扶活動,鼓勵宿舍間的學業聯動,營造共同學習、相互幫助、攜手進步的學風環境。三是推進組織創建。重視宿舍長的教育培養管理,將宿舍長納入學生干部序列,切實促進宿舍長在日常具體事務管理中發揮作用。深化團委、學生會等隊伍改革,打造一支風清氣正的高素質骨干隊伍,切實促進團學干部在評比、權益維護等工作中發揮作用。推動黨團組織進公寓,成立功能黨(團)組織,將黨團員發揮作用的情況作為黨團員考核的重要指標,切實促進黨團員在思想引領等工作中發揮作用。
在物質文明創建和精神文明創建的基礎上,建立長效機制,重點體現在考核評定、總結表彰和宣傳引領上。一是開展評星定級。將創建過程中的各環節泛化為學風星、文化星、衛生星等內容的星級,對達到相應要求的宿舍認定相應星級,根據每學期(學年)創建評比結果,予以星級的晉升和降檔,形成以評促建的氛圍。二是開展總結表彰。認真總結創建工作中好的做法,遴選各環節中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案例,形成可供復制和推廣的方案,梳理創建工作中的不足,在下一輪創建工作中予以完善。大力開展表彰工作,樹立先進榜樣,增強先進集體和個人的榮譽感、自豪感,對獲得表彰的集體采用銘牌、錦旗等形式公開亮相,培育爭先創優的氛圍。三是開展宣傳引領。對在創建工作中總結出的優秀案例和涌現中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通過網頁、報刊等傳統媒體和微信、微博、短視頻、易班等新傳媒進行廣泛、細致的專題報道,大力推廣優秀案例和宣傳先進事跡,號召廣大同學吸納優秀做法,向先進集體和個人學習,形成榜樣的帶動引領作用。
[1]中共教育部黨組.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EB/OL].(2017-12-05). [2020-02-0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2]馬良,王詩根.創建學習型文明宿舍 推進高校學風建設[J].滁州學院學報,2017,19(3):102-105.
[3]郭勇.創建高校文明宿舍 提升校園文化育人軟實力[J].中國輕工教育,2017(1):37-39.
[4]楊軍,胡俊鵬,劉育生,et al.高校大學生文明宿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4):155-157.
[5]孫東宇.以“黨建進宿舍”助推“文明宿舍”創建探析[J].新西部,2019(24):119-120.
[6]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構建“主核雙驅”工作體系,打造“五星文明宿舍”育人平臺[J].北京教育(德育),2016,739(2):15-16.
2018年度寧夏大學科學研究基金(人文社會科學)《“雙一流”背景下的學生公寓管理與建設模式研究》(項目編號:SK18027)
(責任編輯:張寶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