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文斌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當天就文件精神進行了全面解讀。 韓長賦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工作重點是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這兩大重點任務。
目前還有近300萬農村貧困人口沒有脫貧,還剩下50多個貧困縣尚未摘帽。收官之年要攻克脫貧攻堅戰最后的堡壘,需要做好四項主要工作。
完成好剩余脫貧任務——重點是在普遍實現“兩不愁”基礎上全面解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
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對已脫貧人口開展全面排查,將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及時納入幫扶。
做好考核驗收和宣傳工作——嚴格執行貧困退出標準和程序,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
研究接續推進減貧工作——將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安排。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攻堅質量怎么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農”工作成效。為此,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今年的“三農”工作要重點做好五項工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強農村基層治理,強化農村補短板保障措施。
到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這是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量指標。要保持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勢頭不減弱、趨勢不逆轉,這樣才能持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讓農民群眾在小康之年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農民增收形勢不容樂觀,必須主動作為,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一是發展富民鄉村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各類產業園區基地,重點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地方知名農產品品牌,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提升農民生產經營效益。二是穩定農民工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深入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三是穩定農民轉移性收入。保持好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確保農民轉移性收入不減少。
文件強調糧食生產要穩字當頭,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釋放了鮮明的政策信號——
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要求各省區市2020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保持基本穩定;進一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讓農民種糧不吃虧;加大產糧大縣獎勵力度,支持產糧大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指標跨省域調劑使用;抓好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防控,推廣統防統治、代耕代種、土地托管服務模式。
我國糧食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供給總量是充裕的。但糧食生產能力基礎并不穩固,供求吃緊就會影響社會穩定和整個大局。因此,經濟形勢越復雜就越要穩住農業、穩住糧食。
加快恢復生豬生產是又一項工作重點。文件提出,要采取綜合性措施,確保2020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這些措施包括:落實“省負總責”,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強化縣級抓落實責任,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推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等。
農村基礎設施不足、公共服務落后是農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民生問題,也是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最直觀的體現。對此,文件提出要補上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供水保障、人居環境整治、教育、醫療衛生服務、社會保障、公共文化服務以及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短板。
補短板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中央一號文件在強化人才、土地、資金等方面出臺的政策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
人才保障方面,提出抓緊出臺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有組織地動員城市科研人員、工程師、規劃師、建筑師、教師、醫生下鄉服務。
用地保障方面,提出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政策體系,將農業種植養殖配建的各類輔助設施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明確農業設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明確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提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通過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于發展鄉村產業。
投入保障方面,提出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三農”投入力度,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要求抓緊出臺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進一步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的意見,明確符合條件的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按規定享受現行小微企業相關貸款稅收減免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