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俸 車文斌
銘記習近平總書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的殷切囑托,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改革試驗,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城鄉融合發展,讓農村變美,農民變富,產業更興旺。
彭山區“三農”工作者正是一支戰斗在鄉村振興一線的生力軍。2019年6月25日,在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大會上,彭山區農業農村局獲得“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榮譽,四川僅有4個集體獲此殊榮。10月28日,眉山市委作出《關于向彭山區農業農村局學習的決定》,號召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向彭山區農業農村局學習。
彭山區農村綜合改革的樣板是如何煉成的?彭山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鴻濤說,土地流轉“四步機制”+“兩權”抵押貸款+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解決“人、地、錢”三大問題,激活農村發展新動能是彭山制勝的法寶。
彭山,彭祖之山,岷江水繞纏綿之地,地處成都近郊,緊接天府新區,自古便是一塊富庶之地。
2014年11月,彭山區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彭山區農業農村局作為深化農村改革的牽頭單位,探索出多項農業農村綜合改革新路徑,創造了可復制、可借鑒的農改經驗,展示了創新精神。
產業融合,彭山區探索出農旅共興的路徑
工人們正在將眉山春橘裝箱發往全國各地
吉祥恬靜的彭山樂活果園幸福小區
彭山區觀音鎮果園村是遠近聞名的葡萄村、富裕村。村里有標準化、安全綠色優質的葡萄種植面積5200余畝,擁有紫脆無核、陽光玫瑰、甜蜜藍寶石等40余個高端品種,平均畝產值超2.5萬元。果園村黨支部書記李永偉高興地說,現在,果園村人均年收入約3.5萬元,比全區農民人均收入高近40%。2020年初,果園村又成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現在,果園村決定對葡萄品質提檔升級,向“種中國最好葡萄”的目標大步邁進。
果園村的成功實踐為彭山的農業產業化道路提供了借鑒。作為全國的農村改革試驗區,彭山區大膽探索,農業產業的特色化路子走得風生水起,越走越敞亮。
大膽走出現代農業園區之路,夯實鄉村振興發展基礎。《眉山市彭山區現代農業園區規劃》《眉山市彭山區鄉村振興農業發展規劃》先后出臺,對標省“10+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因地制宜規劃6大園區,形成以柑橘、葡萄為主導,水稻、中藥材、獼猴桃為特色,蔬菜為支撐的農業產業格局。
味在眉山,香飄世界。“彭山田野·禮”“武陽春·見”等區域公共品牌接連呈現在世人面前,全區整體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63家生產、經營主體入駐省級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彭山農業,成為一塊閃亮的金字招牌。
彭山“三農”工作是如何抓的?農村改革試驗是如何進行的?
行走在彭山區美麗的鄉村,感受到靚麗、整潔、有序的環境,體味著蓬勃向上的鄉村特色產業,聆聽著幸福、和諧的歡聲笑語,可以深切地得出結論:彭山區正在緊緊圍繞著“五大振興”,推動著彭山鄉村的全面振興。
產業振興蓬勃向上。全區農業產業空間將“兩翼”發展空間全域納入園區范疇。以省四星級現代農業園區為引領,發展柑橘、葡萄、中藥材、獼猴桃等農業特色產業,推動農業的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信息化發展。農業的供給側改革深入推進。2019年,與成都六好鮮生公司、步步高四川分公司等7家企業簽訂農產品戰略合作協議,9家企業被列為“四川名牌”企業培育對象,“味在眉山·香飄世界” 將實現產值150.24億元。
人才振興方興未艾。引賢聚才,彭山區即將出臺《關于實施“鄉村優才”工程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投入80萬元開展“創新型企業家”“創新型科技人才”“壽鄉名匠”“名師、名校長”“壽鄉名醫”“壽鄉名廚”等8個類別本土人才培育。推行農民工引雁還巢工程,回引返鄉創業優秀農民97名,培養農民工村干部291名、優秀農民工后備干部354名,鄉村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文化振興蔚然成風。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有計劃地推進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傳播。與鄉村特色產業緊密結合,舉辦鄉村文化節會,僅2019年,彭山就舉辦四川省第十屆鄉村文化旅游節暨彭山第十屆橘花節、四川花卉(果類)生態旅游節分會場暨彭山葡萄采摘節、第二屆中國彭山農產品品質品牌發展研討會等。投入近150萬元,對謝家鎮毛河院子進行整體風貌改造,進行鄉村勝景、農耕文化展示,為彭山鄉村文旅發展添枝加葉。文化振興為鄉村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發展注入深刻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生態振興深入山水。在彭山區,清澈的溝渠遍布鄉村田間地頭、村居民宅,農村廁所改建及污水處理設施漸漸進入千家萬戶。全區69個村劃分為集聚提升、特色保護、搬遷撤并三個類別,統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模式探索中大膽創新,先期選擇5個人居環境先行點、20個垃圾分類試點村開展探索,在眉山市第一個探索出低成本高效率廁污共治模式,被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列入“農村廁所革命典型技術參考模式”,并申報農業農村部經典案例。目前,村莊垃圾有效收集治理覆蓋率達100%,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以上;實現鄉鎮污水處理廠全覆蓋。
組織振興夯實根基。彭山區強化村級黨組織服務功能,提高村級陣地建設標準,從2019年起,每年完成10個以上村級陣地升級建設,2019年建設提升包括公義鎮新橋村、觀音鎮果園村等4個鄉村振興重點村在內的13個村級黨組織。同時,建強村級黨組織戰斗堡壘,開展黨建標準化、智慧化、規范化“三化互動”。完善“彭山e支部”智慧黨建平臺等,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由地域型向產業型拓展。
彭山區農業農村局在全國農村綜合改革試驗中探索出的經驗獲得肯定,并被評為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接受記者采訪時,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鴻濤謙虛地說,這是對彭山區“三農”工作者“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鍥而不舍、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的一種充分肯定,也是對彭山長期以來在調整產業結構、抓農村建設、推進農村改革、探索機制體制改革等方面所做工作的肯定。
“彭山經驗”就是土地流轉“四步機制”+“兩權”抵押貸款+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解決“人、地、錢”三大問題,從而激活農村發展新動能。
鄉村振興中,誰來種地?地從何來?錢怎么支撐?如何破解這三個問題?彭山區搭建了“四步機制”,“三級”土地預推,從區、鄉、村“三級”進行土地整理,把零碎化的土地整理成片,然后通過平臺公開交易,讓土地流轉公開化。彭山區還組建了正興公司,由正興公司“兜底”,以市場化的方式來進行風險處置,更好地應對風險,保障農民收益。創新推動“兩權”抵押貸款,解決農業融資難問題,據統計,彭山區近年來發放“兩權”抵押貸款1660筆,貸款總金額已經達到8.08億元。2019年,彭山區大量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供有競爭性的福利待遇,為新型職業農民頒發證書,引導更多年輕人留在農村。
彭山區觀音鎮果園村是全國聞名的葡萄村,是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冷藏庫內堆積如山的彭山蜜柚
彭山區是眉山市第一個探索出低成本高效率廁污共治模式,被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列入“農村廁所革命典型技術參考模式”
目前,彭山農業形成了以晚熟柑橘為主導,設施葡萄、獼猴桃、水稻制種、道地藥材為特色的產業結構,以品種、品質、品牌“三品”打造為核心,走市場化路徑,促進農業產業化、鏈條化發展。
彭山農業,成為四川農村綜合改革的樣板,路子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