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帶貨
5小時吸引近3200萬用戶進直播間觀看,5分鐘超萬支口紅售罄……類似場景經常在視頻直播平臺出現,從企業到商戶,從網紅到明星,都在直播間吆喝著各路商品。甚至司法拍賣都“搬”進了直播平臺,法官們一本正經“帶貨”的樣子,吸引了數以萬計的網友圍觀,不到一個小時成交額就突破一億元。
這種借助互聯網平臺特別是社交平臺發展起來的新型商業模式,讓“流量”進一步轉化為商業價值,使電商賣家、平臺和消費者實現“三贏”。但在“直播帶貨”快速發展的當下,“質量門”“售后門”之類事件也影響著消費體驗,給人們帶來一些困擾。
對于“直播帶貨”出現的問題,相關部門應加快法治化監管力度,建立健全誠信評價機制,提高違法成本,增強監管震懾力,引導“直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讓優質產品“紅”起來,把劣質產品“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