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抗聯博物館位于哈爾濱市南崗區一曼街243號,是一幢歐式仿古建筑。
1980年4月26日,為紀念東北抗日聯軍在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的特殊貢獻,中共黑龍江省委第四次常委會議決定建立黑龍江省革命博物館。1986年7月1日,黑龍江省革命博物館正式成立。2009年2月3日,黑龍江省革命博物館更名為東北抗聯博物館。
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抗日武裝,其前身是東北抗日游擊隊、東北人民革命軍等革命武裝。到1937年,東北抗日聯軍發展到11個軍,3萬余人。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抗戰勝利的14年間,東北抗日聯軍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英勇頑強、艱苦卓絕的斗爭,共殲滅日偽軍18萬余人,牽制日偽軍76萬余人,涌現出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一批著名抗日將領。
《抗戰十四年——東北抗日聯軍歷史陳列》是東北抗聯博物館的基本陳列,陳列面積1725平方米,展線長355米,展出文物文獻397件、歷史圖片492張,主要分為六個部分。
序廳:主題雕塑《勇赴國難》。通過雕塑的藝術手段,展現東北抗日聯軍的將士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面對日本侵略者軍事上的“討伐”、經濟上的封鎖、政治上的誘降,忍受著難以想象的嚴寒和饑餓,挑戰人類生存極限,最終趕走侵略者這一驚天地、泣鬼神、悲壯而輝煌的歷史功勛 。
第一部分:民族危亡,義勇軍抗擊強虜。該部分主要展出九一八事變后,由于國民黨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本侵略軍迅速占領東北、炮制偽滿洲國傀儡政權、實行法西斯殖民統治的過程,再現了不愿做亡國奴的東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和影響下,拿起刀槍,與侵略者展開殊死抗爭的歷史。
第二部分:中流砥柱,東北抗聯建立。該部分主要展出在風起云涌的義勇軍抗戰的同時,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救國旗幟,創建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的過程。
第三部分:民族脊梁,抗聯浴血苦斗。該部分主要展出東北抗日聯軍在14年艱苦歲月中,面對裝備精良、兇惡殘暴的侵略者,運用靈活多樣的游擊戰術,拼死苦斗,用鮮血和生命挺起民族的脊梁,創造了殲滅日軍18萬余人的輝煌戰績。
第四部分:堅強后盾,軍民聯合御敵。該部分主要展出東北抗日聯軍貫徹黨的反日統一戰線方針,以極大的精力建立起抗日游擊根據地及秘密營地的歷史。這些根據地和秘密營地成為東北抗聯堅強的后盾、鞏固的后方、戰斗的基地,為東北抗日戰爭的深入、廣泛、持久開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五部分:紅星指引,黨對抗聯領導。該部分主要展出東北抗聯在中共東北黨組織的直接領導下,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執行黨的建軍宗旨,健全黨的組織機構,堅決貫徹和執行中共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不屈不撓斗爭的史實。
第六部分:完成使命,建樹歷史功勛。該部分主要展出1945年8月8日蘇聯政府對日宣戰后,在蘇聯境內經過整訓的東北抗日聯軍有力配合蘇聯紅軍反攻東北,迅速殲滅日本侵略軍的歷程。
東北抗聯博物館開館至今,已接待國內外觀眾25萬人次,成為開展東北抗聯歷史研究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東北抗聯博物館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東北抗聯歷史展示平臺、東北抗聯精神宣傳窗口、東北抗聯文化教育陣地、東北抗聯文物資源寶庫和東北抗聯史料研究中心,為開展紅色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
(攝影/王宇萌)
① 東北抗聯博物館外景
② 第一部分:民族危亡,義勇軍抗擊強虜
③ 第二部分:中流砥柱,東北抗聯建立
④ 第三部分:民族脊梁,抗聯浴血苦斗
⑤ 第四部分:堅強后盾,軍民聯合御敵
⑥ 第五部分:紅星指引,黨對抗聯領導
⑦ 第六部分:完成使命,建樹歷史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