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曉峰
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制度基礎和治理基石,是一個國家興衰成敗的決定性因素。《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边@一制度和治理體系,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準確把握堅定“四個自信”的基本依據,首先就要深刻認識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多方面的顯著優勢。
一、多方面顯著優勢展現系統優勢
《決定》首次將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概括為13個方面,主要體現在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等方面的顯著優勢。這些顯著優勢,涵蓋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依據“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包括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緊密連接、相互支持,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系統優勢。
二、多方面顯著優勢植根歷史優勢
形成優勢絕非一日之功,顯著優勢更是要經歷長期積淀、醞釀精煉,經過比較鑒別、認知深化,成為認識自覺、實踐自覺。這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是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歷史演化中生成的。傳承中國古代制度建設和治理實踐的智慧與精華,汲取中國封建王朝“其興也勃焉、其亡也乎焉”的經驗教訓,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中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本質內涵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成果。這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是在近代以來艱辛探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中生成的。170多年的復興之路,經過了迷茫和覺醒、碰壁和突破,得出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引領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歷史結論。這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近百年、新中國成立70年、改革開放40多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中生成的。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取得歷史性成就,彰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顯著優勢。
三、多方面顯著優勢基于實踐優勢
制度體系和治理體系的優勢,在社會歷史實踐中得到證明,在人民擁護認同中得到驗證。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這兩大奇跡,歸因于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能夠為社會活力的增長提供廣闊空間,能夠為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提供有利條件。而一些國家長期處于經濟落后、社會動蕩、沖突不已、亂象叢生,究其原因,制度建設落后、治理能力軟弱是一個根本性原因。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們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我們充分運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擁有了獨立的工業體系和自己的核武器,打破了帝國主義的封鎖。我們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抓好重大制度創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構筑了偉大飛躍的崛起支點和起飛平臺。
四、多方面顯著優勢彰顯中國優勢
當今世界,“西方之亂”與“中國之治”形成鮮明對照。西方的某些政論家,將西方道路神化為“永恒的模式”,“終結”了歷史,但頻頻發生的社會沖突和動亂、暴力事件和流血,讓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相信西方的美好神話。中國的經濟發展奇跡和政治穩定奇跡,使得世界將關注點轉向了中國。蘇東劇變后,西方一些人士曾預言中國將成為倒下的多米諾骨牌的最后一塊。事實卻是中國不僅沒有重蹈蘇東覆轍,而且呈現出強大生機,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之治”基于“中國之制”,中國制度和治理的多方面優勢都是中國優勢的生動體現。比如,我國國體與政體高度統一,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不僅體現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上,而且體現在基層自治制度上,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這就使得人民的主體地位落實落地,以人民為中心貫通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之中,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來自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領域。這就極大增強了全體人民的主人翁意識,人民把自己的命運同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為國盡責、為國分憂、為國加油,構成了中國力量最具偉力的根基。
五、多方面顯著優勢歸因政黨優勢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多方面顯著優勢中,黨的領導是最大優勢,也是首要優勢,是其他優勢的一個根源。因為我國的制度和治理體系優勢,不是自然產生、自發涌現的,而是在先進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下創立起來和創造出來的。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只有在黨的領導下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才能最大程度發揮我國的制度和治理體系優勢。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是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起到了定向導航作用;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是黨作為“兩個先鋒隊”,擔當了人民的主心骨;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是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堅守黨的性質和宗旨,貫穿到治國理政的全部實踐中;集中力量辦大事,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黨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一致,步調一致得勝利;等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勇于面對黨面臨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面從嚴治黨成效顯著,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顯著增強,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優勢充分發揮,輻射到各方面的優勢中,從而大大增強了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是堅定“四個自信”的基本依據。這就要求在實踐中大力弘揚這些方面的顯著優勢,為“四個自信”夯實基礎、打牢根基。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正是堅定“四個自信”的基建工程。一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為“四個自信”固本強基。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本身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過程,就是從制度建設和制度實踐層面堅定“四個自信”的過程。二是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四個自信”增能鼓勁。制度與治理密不可分,制度為體、治理為用,治理成效就是增強“四個自信”的有力證明。通過制度改革和制度創新激發制度活力,就要賦予治理體系新的生機和力量,從而提高治理現代化水平。三是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為“四個自信”攻堅破障。改革開放取得了偉大歷史性成就,但還有許多硬骨頭要啃,有許多難關要攻克,有許多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要解決。如果這些硬骨頭遲遲不解決,這些難關長期攻不破,這些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總是解決不了,就會妨礙堅定理想信念,甚至弱化“四個自信”。因此,新時代改革開放能否順利推進、取得成功,直接關系到“四個自信”能否鞏固和持久的問題。四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四個自信”升級行遠。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的一場新的革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新的飛躍,這將大大促進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質量和水平的提升、標準和內涵的豐富、功能和效能的增強。以制度和治理為主軸驅動全面現代化,在這個過程中,“四個自信”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現代化的版本之上,建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創舉之上,底氣前所未有充足,信念前所未有堅定。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將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顯著優勢的最重要證明、最有力說明,也將為“四個自信”提供最大支持、最強源泉。五是回答和解決好中國共產黨的“百年之問”,為“四個自信”立心鑄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以“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為題進行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中深刻指出:“我們黨作為百年大黨,如何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遠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如何實現長期執政,是我們必須回答好、解決好的一個根本性問題。”這“三個如何”就是走向第二個百年的中國共產黨的“百年之問”。我們黨作為執政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前途命運與黨的興衰成敗密切相關,必須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宏觀視野和總體構建出發回答好“百年之問”。制度為本、價值為魂,《決定》創造性地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這就賦予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建設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靈魂,將黨的思想建設與黨的制度建設統一起來?!八膫€自信”的核心問題,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的信任,是對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的信念,是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信仰。
責任編輯:翟 ? 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