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晗
山,有了懸崖峭壁才更加險峻;海,有了驚濤駭浪才更加深邃;天空,有了風雨雷電才更加壯闊;人生,有了困難與挫折才更加光彩。當我們的人生有了困難與挫折這兩種“調味料”,才會呈現出起起伏伏的壯闊景象。所以,當困難與挫折迎面而來時,不要逃避,不要退縮,微笑著與它深情擁抱吧!
與困難和挫折擁抱,是一種勇氣。古往今來,歷史上涌現出無數的天才,但是這些多如過江鯉魚的天才,又有幾位躍過龍門,成為能翱翔于天地之間的五爪金龍呢?為何有些天賦異稟的人才,最后還是淪為了無名之輩呢?因為他們在困難與挫折面前,失去了越過這些“山峰”的勇氣,導致對自己的能力失去了信心,從而讓自己最擅長的一面被掩蓋,最后只能選擇默默地被時間抹去,完全不能在歷史上留下一絲痕跡。而那些被時間篩選出來的天才,無疑都是敢于擁抱困難、擁抱挫折的人。正因如此,他們才能被歷史所銘記,以至于在千百年后,我們依舊能夠聽到他們的名字。
比如戰國時期的蘇秦,他游說秦王失敗,只能默然回家。落魄的他,處處遭受白眼,母親不肯把他當兒子,妻子不肯把他當丈夫,一日三餐都成了大問題。可是他不泄氣,在家苦學數年后再次游說列國,終于身佩六國相印,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與困難和挫折擁抱,是一種歷練。人生猶如一場海上遠航,而遠航的盡頭就是成功。當然,海上遠航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或多或少會有一些風浪,這些風浪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只能面對它們。而我們在面對風浪時,只有奮力拼搏,在拼搏中歷練,在歷練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進,才能逐步完善自己。
就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史記》,其作者司馬遷,作為一名史學家,卻經受了殘忍的宮刑和牢獄之災,可謂是挫折連連。但是司馬遷沒有放棄,面對接連而來的滔天大浪,他選擇了堅持與拼搏,終于完成了《史記》這部大作。
與困難和挫折擁抱,更是一種樂觀精神的體現。面對困難和挫折,難免與失敗相遇,失敗而不失落,迎難而上,繼續挑戰,是勇氣。但是,當你失敗了成百上千次后,這種勇氣就會升華,成為一種樂觀的精神。樂觀很重要,面對多次失敗,具有樂觀精神的人勝算才會更大。
比如舉世聞名的發明家愛迪生,他在發明燈泡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就是不知道用什么材料當燈絲。當他失敗了1000多次后,連助手都看不下去了,勸他說:“你已經失敗了1000多次,不可能成功了,放棄吧!”但是愛迪生卻很樂觀地說:“我的收獲還不錯,至少我已經發現有1000多種材料不能當燈絲了。”他堅持不懈,經過了6000多次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用一盞白熾燈,將全人類帶入了電氣時代。
與困難和挫折擁抱,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歷練,更是一種樂觀。有句歌詞唱得好:“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彩虹固然美好,然而要經歷風雨;成功雖好,卻要戰勝無數困難與挫折。讓我們勇敢地與困難和挫折深情擁抱,讓困難和挫折成為我們遠航的風帆!
(指導教師? 林? 丹)
【評點】
從整體上看,文章開篇亮明觀點,結尾回扣論點,起承轉合,完整連貫。從“勇氣”“歷練”“樂觀”三個角度進行論證,使“與困難和挫折擁抱是成功的必經之路”這一中心論點具有說服力。散文式的語言,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