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有了孩子,我們總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不少孩子卻對父母的這種期許非常抵觸。因為我們在要求他們的同時,自己卻懈怠了。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相對于行動,語言上的說教往往顯得蒼白無力。
有這么一個段子:孩子因成績不好,又一次被媽媽罵作笨鳥,孩子不服氣地說:“世上笨鳥有三種,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媽媽問:“那第三種呢?”孩子說:“這種最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里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雖是玩笑,細想卻扎心。最好的的親子關系,不是站在一邊看孩子奔跑,更不是抽著鞭子讓孩子快跑,而是和孩子一起走上賽道。
董卿在談及初為人母時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很簡單,你自己先成為什么樣的人。”她希望在孩子眼里的自己,是優秀的。于是生完孩子后,她重新踏上職場,成為了《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的主持人兼制片人,再一次用實力證明了自己。
我國首份全國性的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報告《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曾對全國11萬余名四年級學生、7萬余名八年級學生進行過一項調查。在調查學生最崇敬的榜樣時,“父母”排在第一位。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父母,父母的言傳身教會對孩子產生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出色的家長,是用自己的優秀來影響孩子。當父母活成一束光的時候,孩子自然會努力效仿,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劉國梁女兒在8歲時,獲得了世界之星青少年高爾夫錦標賽世界冠軍。劉國梁覺得奇怪,之前女兒總是反復問他:爸爸,你8歲的時候世界第幾?他一直不知道為什么,直到女兒拿到冠軍的那一刻,他才明白:原來女兒始終把他當作榜樣,總想著超過他。
著名學者楊絳也曾說過,自己是受父母師長的影響,才喜歡讀書的。“爸爸說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報》評論一篇接一篇,浩氣沖天,擲地有聲。我學他們的樣,找父親藏書來讀,果然有趣,從此好讀書,讀好書入迷。”
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思貝爾斯的這句話,寓意深刻。最優秀的家長,永遠在給孩子做榜樣。這樣的榜樣是直觀的、真實的、具體的、可親近的,能使孩子在情感上和心理上更容易接納,更能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