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教學環節踐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主探究課文內容,在學習活動中發揮語文潛力,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構建豐富的教學環節,引導他們進行深入探索,在情境中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獲得深刻的學習感受,推動語文教學的高效進行。
一、堅持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小學語文新課標倡導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動性,通過獨立思考和自主分析掌握所學的語文知識,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善于運用豐富的語文專業知識來啟發他們,讓他們能夠抓住重點內容進行自主探索,使自主學習活動能夠高效進行。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他們具備了獨立解決學習中遇到的疑問,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推動了教學的高效進行。
二、以問題引導,發展語文思維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在自主探究課文內容時,由于思維深刻性的限制,不能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抓住課文的內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可以從課文出發利用問題來引導他們,使他們結合問題進行深入學習和思考,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效完成課文的學習。例如,在教學《蝙蝠和雷達》時,教師可以用蝙蝠的圖片進行導入:同學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而雷達則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探測儀器。課文把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放到一起,你知道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蝙蝠和雷達》。在導入過程中,學生對課文產生了興趣,他們通讀了課文之后,教師提出問題:蝙蝠夜間是怎樣飛行的?蝙蝠是怎樣探路的?為什么裝上雷達飛機就能安全飛行了呢?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學生對課文進行了深入分析,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深刻理解了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的聯系。
三、依托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
把多媒體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不僅給教學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還給教師增加了很多便利,能更好地組織教學,有效指導學生的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多媒體運用到導入環節、教學環節、拓展環節中,讓學生通過導入環節產生探究興趣,在情境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分析課文內容,通過直觀情境獲得深刻的學習感悟。在拓展環節,學生還能從多媒體中學到更多與課文相關的知識,拓寬他們的視野,讓他們在視聽結合的學習形式中對語文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充分發揮多媒體對語文教學的作用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中充分發揮他們語文創造力,發展他們的語文創新思維,高效完成學習內容。
四、開展閱讀教學,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在以人為本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改變了傳統教學中講解課文的做法,讓學生通過閱讀來進行學習,在閱讀中思考和分析課文,抓住重點內容進行反復閱讀,在閱讀中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和思想,達到深入理解課文的效果。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深入思考閱讀時遇到的問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提高閱讀能力。例如,在教學《麻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進行深入學習。通過初次閱讀,讓他們了解課文中講述了一個怎樣動人的故事。然后精讀遇到危險后,老麻雀保護小麻雀的片段,抓住語句“突然,一只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進行深入解讀。在閱讀和思考結合的過程中,學生深刻理解了課文內容,感受到了偉大而高尚的母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大膽地在改革中進行創新,選擇多種教學方式,用豐富的教學內容來吸引學生,使他們積極投入到課文的探索中,在學習活動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在情境中獲得深刻體會,通過閱讀活動挖掘課文深意。隨著教學改革地不斷深入,教師在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時,要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提升語文素養,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