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 楊,江海燕 ,李治飛,張 放
【導讀】地處四川盆地東部、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四川省武勝縣,是我國柑桔種植適宜區。武勝縣柑桔產業通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有較大的種植規??偭?,但由于品種雜亂和生產分散,經濟效益表現欠佳,助農增收致富的功能較弱,產業前景堪憂。為了充分發揮當地自然氣候優勢和產業積淀優勢,2016年以來,武勝縣緊緊盯住市場供求變化,通過考察調研和科學論證,全面開展柑桔產業供給側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以“大雅”為主的晚熟柑桔,短短4年時間不到,截至2019年底,全縣晚熟柑桔種植面積就已接近1.2萬hm2,成為全國最大的“大雅”晚熟雜柑生產縣。
武勝縣是我國中西部地區典型的傳統農業生產大縣,農業人口占比高 (2015年底仍超過75%),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如何幫助農戶脫貧致富奔小康,避免在全國上下齊心努力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工作中拖后腿,是擺在歷屆縣委縣政府面前的一大難題。
武勝縣人民為謀求發展從來不甘落后。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代又一代的武勝人緊跟時代步伐,根據區域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不斷探索和奮斗,大力發展以柑桔為主的水果產業,產業規模不斷做大,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撐。截至2015年,全縣柑桔栽培面積約 1.17萬 hm2(17萬畝),產量 7.32萬t,產值2.94億元,成為農民創收的重要產業之一。然而,由于以前發展柑桔產業沒有掙脫傳統小農生產模式的束縛,種植零星分散,單個農戶、業主生產規模普遍偏小,產銷脫節,勞動生產率低,經濟效益不高;同時,品種多而雜(包含甜橙、寬皮柑桔、柚、雜柑和檸檬等五大類30多個品種),熟期(11—12月成熟的中熟品種占85%以上)與省內外其他多數產區重疊,產品特色不鮮明,市場競爭力弱。
2016年初,由四川省農工委調任至武勝的縣政府主要領導,在詳細地調查了解武勝農業產業發展現狀之后指出,傳統農業解決不了武勝農民的“錢袋子”問題,必須圍繞現代農業發展目標,從農業供給側改革入手,發展特色效益農業項目。
為了尋找適合武勝的特色效益農業項目,縣里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到四川省晚熟柑桔特色產業發展得較好的眉山市和蒲江縣等地考察學習。由此受到啟發,認為晚熟柑桔也應是符合武勝自然條件的特色效益農業。進一步咨詢縣內外柑桔界專業人士,并請有關專家進行認真研討,得到的意見是:武勝發展晚熟柑桔在氣候方面較眉山市、蒲江縣等地更有優勢,同時,武勝縣柑桔產業發展歷史悠久、體量大,當地農民種植柑桔經驗豐富,武勝縣發展晚熟柑桔是可行的。
隨后,縣委縣政府聘請四川農業大學編制完成了 《武勝縣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6—2025)》,并出臺了系列文件和配套政策,調配人、財、物等各種資源,科學有序、快速推動全縣晚熟柑桔產業發展。2016—2019年短短的4年時間,通過老果園改造和新開發植種植等方式,武勝縣以新興優質雜柑品種——“大雅”為主的晚熟柑桔產業快速成長。截至2019年底,全縣晚熟柑桔種植面積已經超過1.18萬hm2(16.8萬畝),約占全縣柑桔種植面積1.67萬hm2(25萬畝)的2/3,武勝晚熟柑桔產業發展大有后來居上的勢頭。其中,“大雅”這一個品種的種植面積就達1.05萬hm2(15.8萬畝)。武勝縣也因此成為國內晚熟雜柑“大雅”栽培面積最大的縣。
基本無凍害。武勝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是多種柑桔品種的適宜栽培區。發展晚熟柑桔的約束性生態因子是冬季凍害。已有的相關研究和生產實踐表明,只要冬季無嚴重霜凍、極端低溫在-3℃以上,或僅有短暫的低于-3℃的氣溫,留樹柑桔果實可安全越冬。根據已有的氣象記錄,武勝最冷月(1月)的最低溫為6.8℃,極端低溫為-2.7℃,種植晚熟柑桔,果實越冬基本無凍害之虞。同時,適度低溫也有利于晚熟柑桔果實降酸。武勝春季氣溫回升較慢,晚熟柑桔留樹果實外觀內質不會因溫度快速回升而迅速劣變,可以較長時間留樹延遲采收,拉開上市銷售季節,而且也不會對下一季的正常生長與開花結果造成太大影響。因此,武勝縣特別適合發展晚熟柑桔產業。
生態環境良好。武勝縣位于四川盆地東部,屬淺丘地貌,區域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高,環境清潔安全,適宜綠色、優質特色農產品的種植和開發,為晚熟柑桔產業的綠色化和現代化發展提供了自然基礎。
無柑桔檢疫性病蟲害。目前武勝縣尚不存在柑桔檢疫性病蟲害威脅。在我國南方眾多柑桔產區,雖然冬季也無凍害之虞,但冬季溫度偏高不利于晚熟柑桔降酸,春季回溫早而快果實不宜長時間掛樹;另外,這些地區大都還存在柑桔檢疫性病蟲害(柑桔黃龍病、潰瘍?。┑膰乐赝{,病蟲害防治成本相對較高,而且晚熟柑桔春季花果同樹期防治病蟲害用藥很容易帶來極大的果品質量安全隱患。
集中成片,規模發展。同一地域,相對集中成片,做大規模。全縣晚熟柑桔產業發展重點鄉鎮25個,按照全域發展、全面推進的指導思想,推行“兩帶兩核兩區”空間布局?!皟蓭А奔囱谿350線(國道)產業帶和沿嘉陵江產業帶?!皟珊恕奔达w龍—白坪核心區與寶箴塞核心區,其中,飛龍—白坪核心區包括白坪鄉、飛龍鎮、三溪鎮、鳴鐘鄉和沿口鎮,規劃發展面積2.5萬畝(1 666.67 hm2),已發展 3.3 萬畝(2 200 hm2)以上;寶箴塞核心區包括寶箴塞鎮、勝利鎮、新學鄉、萬善鎮、金牛鎮、龍女鎮、金光鄉、華封鎮和萬隆鎮,規劃發展面積6.5萬畝 (4 333.33 hm2), 已發展 6.8萬畝(4 533.33 hm2)以上。 “兩區”即太極湖片區和中心片區,其中,太極湖片區包括烈面鎮、八一鄉、賽馬鎮、高石鄉和禮安鎮,規劃發展面積 2.5 萬畝(1 666.67 hm2),已發展2.8 萬畝(1 866.67 hm2)以上;中心片區包括中心鎮、清平鎮、真靜鄉、街子鄉、永勝鄉和舊縣鄉,規劃發展面積3.5萬畝(2 333.33 hm2), 已發展近 3.7 萬畝(2 466.67 hm2)。2016 年全縣晚熟柑桔發展面積為 290.13 hm2(4 352 畝),2017 年發展面積為2 090.27 hm2(31 354 畝),2018 年發展面積為2 639.20 hm2(39 588 畝),2019 年發展面積為6 157.07 hm2(92 356畝)。截至2019年底,全縣有25個鄉鎮晚熟柑桔發展面積在 66.67 hm2(1 000 畝)以上,其中,清平和勝利兩個鎮的發展面積在666.67 hm2(1 萬畝)以上(表 1)。

表1 2016—2019年武勝各鄉鎮發展晚熟柑桔面積 hm2
品種集中,特色突出。“大雅”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與丹棱中友優新柑桔母本園等單位合作,從清見與新生系3號椪柑(與市場上知名的“柑”即春見的親本組合相同)的雜交后代中選育獲得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桔橙新品種,2016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其綜合性狀優良,果大形美,無核,易剝皮,果肉脆嫩化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達到16%以上,固酸比在24左右,風味濃郁,成熟期較晚,從1月下旬至3月中下旬果實均可維持非常優良的品質,上市期恰逢春節等重要節日,市場前景好。同時,該品種還克服了姐妹品種“春見”果皮過軟、貯運性差等不足,可以說是“春見”的“升級版”。同時,作為一個新近育成的品種,目前各地種植數量相對較少,市場空間相對較大。因此,武勝縣將“大雅”作為該縣發展晚熟柑桔的主推品種,決定在所有規劃區內引導農戶和業主集中發展。目前,全縣已新建(含高接換種改造的老果園)的晚熟柑桔園中,“大雅”的實際占比達到95%以上。這既為全縣柑桔病蟲害的測報防控、栽培管理技術的研發推廣、標準化田間管護的執行等提供了便利條件,有利于安全、高效地生產綠色優質果品;又可發揮集約化優勢,在農資及科技服務的集中采購、品質管控、果品營銷和品牌建設等方面節省成本、提高效率,為取得好的經濟效益奠定基礎。全縣其他少量種植的晚熟柑桔品種包括春見、不知火、塔羅科血橙新系等,主要是2013年后果農自發引進試種的,種植較為分散,且規模較小,約占整個武勝晚熟柑桔種植面積的5%。
規模適度,總量控制。根據規劃有序推進晚熟柑桔發展,并且實行總量控制。至2019年底超額完成“十三五”計劃發展目標后,2020年全縣只安排市級現代農業園區發展任務720 hm2(1.08萬畝),原則上不再新發展基地,也不再組織基地建設驗收,只對原有基地管護進行驗收。各生產單位依勞動力供給和經濟實力確定經營規模大小,做到既能靠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建得了園,也能有在種后實施有效管理的經濟實力,避免無后續資金使得生產半途而廢,損害產業發展。一般情況下,鄉(鎮)的發展規模一般以333.33~666.67 hm2(5 000~10 000 畝)為宜,村的發展規模以 33.33~53.33 hm2(500~800 畝)為宜;個體業主種植規模以 2~6.67 hm2(30~100 畝)為佳,最多不超過 13.33 hm2(200畝);企業類業主的種植規模以 33.33~200 hm2(500~3 000 畝)為宜。從2020年起,各鄉鎮原則上不再引進企業類業主發展晚熟柑桔,引入業主均鼓勵創辦家庭農場(種植規模2~13.33 hm2);確需引入種植規模在33.33 hm2(500畝)以上的企業類業主的,由鄉鎮書面申請報告縣農業農村局后,再報縣晚熟柑桔領導小組審定。
業主經營,規模生產。發展晚熟柑桔是落實四川省柑桔產業“雙晚”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調整武勝柑桔產業結構的重大工程。武勝縣以柑桔為主的水果產業也經歷了不同發展階段,實踐證明一家一戶的傳統小規模生產方式已不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為此,縣委縣府制定各項優惠政策,通過財政以獎代補和項目支持等方式,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村干部,返鄉創業成功人士、大學生、退役軍人、企業及房地產老板等社會各界人士,以業主經營的形式有償流轉租賃土地發展晚熟柑桔產業。目前,全縣適度規模種植晚熟柑桔的業主已達503個,種植面積在1 000畝(66.67hm2)以上的晚熟柑桔生產基地80個,累計面積達15.9萬畝(1.06萬hm2),占全縣晚熟柑桔總發展面積的95%以上。
定植苗木標準化。全縣各鄉鎮及有關項目單位、部門所用晚熟柑桔苗木全部標準化,不盲目引苗栽植。要求種苗為桶裝容器苗,高度在60 cm以上,2~3個分枝,無病蟲害,長勢健壯。杜絕從柑桔潰瘍病和黃龍病等疫區調入苗木??h農業農村局組織專業人士對各非疫區育苗單位的實力、技術及苗木質量進行考察,編制苗木生產單位白名單,推薦給業主。所有的苗木調入均在縣農業農村局植保部門申請登記并實行檢疫。為了把好苗木關,縣里還制定了專門的苗木獎補政策,凡按要求從列入白名單的苗木生產單位購苗,一般種植戶和業主每畝 (667 m2)按500元的標準進行補助,貧困戶按1 000元的標準進行補助。
生產建園標準化。有項目投入的果園,按照“大窩、大肥、大苗、深溝、窄廂、高壟”要求進行規范化建園,株行距標準為3 m×4 m,每畝(667 m2)定植 56~60 株,并配置好道路、水池等生產基礎設施。一般的果園,堅持合理密度,改造土壤,依地勢條件而建園;新建千畝示范園,由縣水務局、交運局對果園水利和道路基礎設施進行合理規劃;對已經實施完成基礎設施配套且達到竣工驗收條件的千畝示范園,也由縣水務局、交通局對其水利和道路設施實施竣工驗收。各鄉鎮加強統籌與安排,負責過程監督與質量監管,指導業主搞好基礎設施配套建設??h農業農村局負責搞好協調與配合,保證千畝示范園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有序推進。
果園管護標準化。為提升新型經營主體的生產經營水平和能力,縣農業農村局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有關專家,編寫了《大雅柑綠色生產與現代化經營》教材,提供從種到收、從生產決策到產品營銷全過程所需的知識技能。同時,由縣農業農村局負責,聯系西南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等協作單位,編制《武勝大雅柑生產技術規程》《武勝大雅柑幼齡果園綠色生產技術管理歷》《武勝大雅柑成年果園綠色生產技術管理歷》等標準化技術手冊,將管護過程具體化,指導各基地按標準進行生產,具體包括病蟲害防治、肥水管理、基礎設施修建等各個環節。為確保標準化技術落實到位,層層加強技術培訓??h一級由農業農村局負責,晚熟柑桔產業協會配合,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專家,開展包鄉技術員和業主的集中培訓,每年不少于3次;鄉鎮一級,由各鄉鎮牽頭,包鄉技術員負責,晚熟柑桔產業協會配合,以鄉鎮為單位,每兩月開展一次業主技術培訓,全年不低于6次;各種植基地,由包鄉技術員進行技術指導,每月不低于20天。同時,推行管護激勵機制,組織專業人員對各基地每季度的管護技術落實情況進行集中驗收考核,并進行量化打分,其得分計入年終管護考核,并與管護獎補掛鉤。
返租倒包,聯農帶農。為使產業發展最終惠及廣大農民,促進縣域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武勝在晚熟柑桔產業發展過程中大力推廣以“返租倒包”為主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以每畝每年補助200元的激勵政策(基地完成種苗栽植即可返租倒包,返租期限要達到3年以上),鼓勵大業主將規?;N植基地按照2~5.33 hm2(30~80畝)為一個單元的標準進行分解,返租給本地農戶。這既可以切實減輕大業主因勞動力的缺乏在管理上可能存在的失控,提高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益,又能有效拓寬農民群眾的增收渠道,豐富增收方式,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大業主和農戶責任共擔、利益共享,有利實現產業興旺和富民增收。至2019年底,全縣已成功對接返租倒包業主10個,受益農戶43戶。至2020年底,可望實現規模超過500畝(33.33 hm2)的業主80%以上推行返租倒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