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琨
(湖南省自然資源事務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2)
尾礦資源包括礦山廢石和尾砂。在礦產開采的不同歷史時期,受選礦技術和設備條件的限制,或選礦工藝的原因,造成選礦回收率低,使部分通過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后還可以回收的有用組分成了尾礦。加強礦山尾礦資源的綜合治理和利用,可避免經濟損失、人員傷亡和嚴重的社會影響,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與民眾的熱點關注[1-2]。
湖南省是全國十大礦業省份之一,被譽為“有色金屬之鄉”。據不完全統計,湖南省共有尾礦堆3 368處,總堆存量約8.1億噸,占地面積3 571.03公頃,目前仍以每年1 000萬噸的速度增加。
湖南省礦山尾礦資源的綜合利用整體水平較低,急需加強尾礦資源的勘查和綜合利用研究,這在全國同類尾礦資源的整體利用中也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探索出一種高效提取尾礦中有用組分的途徑,實現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的重大突破,不但可以減少直至消除尾礦壩建設和維修費用及環境治理費用,獲得間接的經濟效益,而且從開發利用本身可以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同時減少尾砂庫、廢石堆的存在對礦山環境的污染和潛在的地質災害威脅,獲得間接的生態效益[3-4]。
金屬礦山的尾礦中,有用組分多,賦存量大,用途廣,潛在經濟價值大[5]。如湘南柿竹園鎢錫鉍鉬多金屬礦有大型尾礦庫2座,總堆存量500萬噸以上,尾礦中有用組分有鎢、錫、鉍、鉬等主礦種和鎵、銦等礦產,含量及綜合利用價值有待調查;新田嶺多金屬礦有大型尾礦庫1座,庫容300萬噸以上,迄今鎵沒有綜合利用,礦床中鎵儲量為2 396噸,潛在價值約140億元。
尾礦的大量堆存不僅占用大量土地,浪費了資源,而且對環境造成巨大破壞,甚至造成嚴重的地質災害[6]。如1985年郴州柿竹園礦發生大規模礦山尾砂廢石流,長11 km,固體物質總輸移量達5 500萬立方米,致死49人,直接經濟損失1 748萬元;1997年花垣李梅鋅礦尾礦壩坍塌,造成50畝良田被摧毀。
利用高分辨率的遙感影像,采用室內人機交互式解譯的方法,提取尾礦庫位置、面積、數量等相關信息。同時,通過礦權和附近開采點情況,初步判斷該尾礦庫的礦種、占地類型、分布情況等。通過收集資料和解譯內容,利用ArcGIS軟件編制礦區尾礦資源綜合利用分布圖[7]。
完成室內初步解譯后,野外實地逐宗驗證室內解譯內容的準確性,進一步確定尾礦庫涉及礦種、開發利用現狀,以及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調查了解該尾礦庫的尾礦賦存量、有用組分和綜合利用情況。
選擇尾礦資源較豐富的花垣鉛鋅礦區為試點工作區,重點調查尾砂庫和廢石堆的數量、分布情況、涉及礦種和面積,通過DEM數據分析預計尾砂庫的庫容;同時,通過野外驗證、鉆探取樣、實驗室樣品化驗分析,進一步明確尾礦資源的有用組分含量,通過詢問調查了解該尾礦庫的尾礦賦存和綜合利用情況;最終,對示范區內尾礦資源的分布利用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8-9]。
花垣鉛鋅礦區境內鉛鋅礦資源豐富,開采歷史悠久,區內以鉛鋅儲量達150萬噸的李梅礦而聞名國內,礦田自北至南分為李梅、芭茅寨、土地坪、魚塘寨、老虎沖5個礦區9個礦段,目前礦田開發強度較大,有大小礦山13個。
花垣鉛鋅礦產于寒武紀下統清虛洞組(∈1q)下段上部的第三、四亞段,其中第三亞段又稱藻灰巖亞段,為本區主要容礦層位。
選定湘西花垣鉛鋅礦區為本次試點示范區,示范區拐點坐標是:E109°12′44″,N28°34′34″;E109°27′59″,N28°34′56″;E109°28′30″,N28°17′34″;E109°13′16″,N28°17′12″,遙感調查與監測示范區面積為799 km2。
利用花垣鉛鋅礦區尾礦資源綜合利用分布圖,歷時1個星期,對花垣鉛鋅礦區內的尾礦資源進行了實地核查。
經核查后結果顯示,示范區內有尾砂庫59座、礦山廢石堆190處(表1),涉及礦種主要為鉛鋅礦、錳礦等,占地總面積達到1 123.35公頃,主要分布在龍潭鎮、團結鎮、貓兒鄉、民樂鎮等,尾礦資源中有用組分為鉛、鋅、錳、銅、硫、石英、螢石等礦產,總堆存量上千萬噸,尾礦資源潛在經濟價值大。

表1 花垣鉛鋅礦區尾礦資源總體情況統計表
3.2.1 尾砂庫
示范區內,尾砂庫主要是地下開采的鉛鋅礦經浮選法選礦后形成的尾砂,共有尾砂庫59座,主要分布在龍潭鎮、貓兒鄉、團結鎮,尾砂庫占地總面積459.7公頃,預計庫容量達68 318 748.89 m3,有用的主要組分為鉛、鋅、銅、硫、石英、螢石等,潛在利用價值大。
3.2.2 礦山廢石堆
示范區內,礦山廢石堆主要是由地下開采鉛鋅礦、錳礦等礦產資源而堆積的廢棄礦石,共有廢石堆190處(表2),主要分布在龍潭鎮、貓兒鄉、團結鎮、民樂鎮、排吾鎮、兩河鄉等,廢石堆占地總面積663.65公頃,總堆存量上千萬噸,有用的主要礦產組分為鉛、鋅、錳、石英等,潛在價值非常大。

圖1 野外實地核查照片(尾砂庫)

表2 花垣鉛鋅礦區礦山廢石堆調查情況統計表
通過對花垣鉛鋅礦區尾礦資源樣品的礦物組成進行成分化驗分析,該區內尾礦資源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粘土礦物、螢石以及少量閃鋅礦、方鉛礦組成,所占重量百分比如表3所示。

表3 花垣縣李梅鉛鋅礦尾礦資源的礦物構成
花垣鉛鋅礦區內的尾礦資源包括礦山廢石堆和尾砂庫,礦山固體廢棄物堆存量大面廣,所蘊藏的有用組分比較豐富,特別是尾砂庫中的有用組分更是儲量豐富、價值可觀。
目前,花垣鉛鋅礦區內的尾礦資源還只是處于被廢棄堆放的狀態,無人對其進行綜合開發利用,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尾礦資源的勘查和綜合利用研究,這在全國同類尾礦資源的整體利用中也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湘西花垣鉛鋅礦區內經調查發現,尾礦資源有礦山廢石堆和尾砂庫兩種,涉及開采的主要礦種為鉛鋅礦、錳礦,堆存量大面廣。通過對尾礦樣品化驗分析,示范區內尾礦資源中有用礦物包括石英、螢石、閃鋅礦、方鉛礦等,具有可觀的利用價值,潛在的經濟、生態效益巨大。
通過2011年的試點工作,探索出一套相對成熟的尾礦資源利用遙感調查與監測的技術路線。在今后可陸續增加尾礦資源調查監測工作區,最終覆蓋全省絕大部分尾礦資源豐富的礦山區域,實現尾礦資源重新再利用新的突破,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