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克玉
(山東省鄒平市西董街道辦事處林業站,山東 鄒平 256218)
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與推動,人們食品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綠色無公害果樹病蟲防治技術不斷完善,果樹病蟲害防治與果業生產安全、生態安全、質量安全、人身安全備受關注,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從傳統的物理防治、農業防治、化學防治過渡到生物防治、果園清潔、生態控制等綠色防控技術,大大增強了果樹病蟲害防治效果,為產品質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一般情況下,在果樹的根莖處容易遭受蛀蟲、星天牛和桑天牛,此類害蟲主要損害果樹的樹干和根部,特別是一些成果樹,直接影響經濟收益,應及時防治。
食心蟲為鱗翅目小卷葉蛾科害蟲,危害果樹率較大,一般發生率在90%左右,被害果實常在蟲孔處流出淚珠狀果膠,無法正常發育。
(1)預防為主。發揮自然保護作用,創造有利于樹體與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保護害蟲天敵,破壞病原物活動與繁殖環境,消滅和減少受病源體侵染的病枝和病葉,可提前在果園邊上設置樹籬和灌木叢,為有益動物、昆蟲提供棲息和繁殖的場所。在果園內懸掛鳥籠,吸引山雀和一些食蟲鳥類,消滅尺蠖蛾、夢尼夜蛾、透翅蛾、卷葉蛾等害蟲。或引進捕食螨,控制果園內的紅蜘蛛數量,減少蟲口量,全面提高樹體的抗病能力。
(2)植物檢疫。加強果樹幼苗期至發育后期等各個階段的檢查,結合果樹種植與氣象、地理等自然環境因素,準確預測病蟲害發生的高發期,引進優良品種,針對不同的果樹品種和種類,由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嚴格檢驗、監測,借助先進的現代化科技信息技術,密切的關注果樹生長過程中的變化,定期監測果園病蟲害情況,確定正確的防治措施時間和方式,對病蟲害發生進行提前預測、預判。
(3)綠色生態控制與保護
①結合農田生態學原理和果樹實際生長情況,調整好生態系統結構性與功能性,合理制約,重視植物抗性和生物技術的靈活運用,例如,在葡萄種植中,結合花草栽培,減少紅蜘蛛的侵害。
②培植土壤益生菌,合理推廣抗病蟲品種,優化果樹布局、改善水肥管理,改造病蟲害發生源頭及滋生環境,破壞病蟲害的生態環境,將一些有害微生物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優化農田結構,增強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蟲能力。
(4)加強組織與管理。加強對無公害果樹病蟲防治的重視,宣傳和分發資料,提供綠色無公害果樹病蟲防治的專業培訓,普及規范農藥使用常識,嚴格遵守農藥安全施用間隔期,提升自身素質,提升工作效率。
(1)物理防治
①選種、整地、覆膜。選擇抗性強的品種,積極培育,從源頭上預防病蟲害發生。春季整地前后,做好施肥深翻工作,通過晾曬消滅暴露在地表的越冬病菌與蟲卵(桃小食心蟲)。覆蓋地膜,可悶死土壤中的金龜子成蟲。
②清理果園。有根腐病的果樹,及時將果樹附近的土壤扒開,增加果樹的采光與通風,刮去根部腐爛部分,施草木灰治療,并查找和剪除病枝梢、果樹老皮,摘除枯枝、粗皮,以及一些病果、僵果、蟲果,園外深埋、燒毀。
③人工滅殺。一些蟲體比較大容易辨別的害蟲,可進行人工捕殺;或利用昆蟲信息素、殺蟲燈、誘蟲板等方法,其光譜能量和害蟲的視覺光譜靈敏度一致,會導致大量害蟲向黑光燈聚集,達到誘殺害蟲的目的。或推廣應用植物誘控、食餌誘殺、防蟲網阻隔和銀灰膜驅避害蟲等理化誘控技術,減少和有效控制褐斑病、輪紋病侵染,防治果樹病蟲害。
(2)藥物防治
①科學用藥,積極開發植物源農藥、農用抗生素、植物誘抗劑的應用技術,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環境友好型農藥,例如:滅幼脲3號、吡蟲啉、撲虱滅等,避免藥物毒害性、污染性,減少農藥殘留,造成果實內農藥成分超標,影響人類身體健康。
②加強農藥抗藥性監測與治理,優先使用非化學可代替品,降低農藥殘留,或交替和輪換使用集成農藥與混合農藥,在可控情況下使用毒性最小的殺蟲劑,邊緣噴霧和定點噴霧,保護果園中益蟲和螨類的多樣性。用沒有施過或互抗性的藥劑交換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或最大限度獲得果園經濟收益。
(3)天敵防治。遵循生態系統平衡性,培育天敵,充分發揮自然天敵的作用,防治害蟲,達到彼此制約。例如:利用以蟲治蟲(赤眼蜂、寄生蜂防治蚜蟲、紅蜘蛛)、以螨治螨(捕食螨、小花春、瓢蟲防治螨蟲)、以菌治蟲(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綠僵菌、微孢子蟲、芽孢桿菌防治桃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的防治方法,有效減少病蟲數量。或挖掘防水壕溝,種植雜草,對害蟲天敵積極保護,為益蟲創造系列環境,雜草腐爛后還可以反哺土地,促進和增強土壤肥力。
隨著全球化經濟市場的不斷深入,我國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果樹種類逐漸增多,病蟲害防治工作至關重要。各相關單位與部門應摒棄傳統的化學防治手段,結合地理、氣候、環境因素特點,將推廣無害化、綠色化的果樹病蟲害防治技術作為農業技術發展的目標,遵循綠色生態理念的同時,應用果樹病蟲害防治綠色技術,合理防治,生產綠色無公害果產品,綠色防控,將成為未來林果業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