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鐘
摘 要:合理利用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能夠滿足目前對小麥種植的質量需求。因此,本文以河南地區為例,通過對小麥品種選擇、田地整改、合理施肥、播種時期管理和雜草清除進行分析,以為相關的研究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麥;農業技術;田間管理
在小麥生長的不同時期,使用的栽培技術也各不相同,要根據所選的小麥生長周期和其他方面,選擇合適的栽培技術手段,以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本文針對有關技術要點進行了簡要分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品種選擇
農作物是否高產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品種的選擇,小麥品種的選擇需要結合種植地區的自然條件,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品種,盡量選取高產優質、抗病蟲害能力強的種子。例如,種植地處于干燥寒冷的地區,應選單株生長能力較強的抗寒性品種,若地區溫度較高,需選取抗旱能力較強的品種。在任何地區種植,小麥品種都應具備光合作用力強并且根系發達的特點,這類小麥的生命力頑強,適應環境的能力也較好。
以河南地區為例,地處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該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風沙大,秋季氣候溫和且短暫,根據該地區的氣候特點選擇小麥時,需要注重品種的抗旱抗寒性,并考慮擇種的普遍標準,如抗病蟲害、抗倒伏的能力等,還應考慮根系問題,是否適合當地的土質情況。
品種確定后,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處理,一方面,要做好消毒工作,提高種子的抗病能力以及后期的發芽率。另一方面,小麥的種子要進行包衣處理,應選擇高效低毒的包衣劑,如無條件做包衣處理,可利用藥劑拌種。此外,藥劑需要保證合理的配比,10kg的種子需要用4mL、20%的壯豐安乳油加1kg的水進行攪拌,以提高小麥的成穗率,從而提高小麥的產量。
近幾年,常出現倒寒春的現象,在冬天種植的小麥若遇到春寒,會凍傷幼穗,影響小麥的產量。選種時應對這一問題給予關注。
二、整地施肥
為使小麥高產需要注重對土壤水分及時補充。種植小麥的土壤是多層的,而且深層的土壤水分較少,導致小麥的根系缺乏水分,難以支持小麥的正常生長。因此,需要對土地進行深耕改土。
首先,可適當疏松地表,以此來減少因蒸發而流失的土壤水分。其次,進行攔蓄徑流,將雨水有效儲存,提高向土壤深層滲入的水量。再次,是為小麥創造一個符合其生長需求的環境,提升土壤的蓄水能力,保證小麥的產量以及品質。最后,對于降水量較少的地區,可采用兩年三作的種植模式,在降水量偏多的地區,可采用一年兩作的模式,以提高小麥的產量。
實現小麥的高產需要做好土壤的水肥管理,在實際的土壤管理過程中,應進行專業的土壤成分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對土地進行施肥,以保持土壤中的營養平衡,使肥力滿足小麥種植的需求。為提高小麥的產量,需要對土壤有機物進行調整,進而使土壤中的氮磷鉀元素充足,以確保高產小麥栽培獲得更好的成效。
在水肥管理的過程中應適當增加肥料,選擇的肥料要結合實際的地質條件,更好地改善土壤營養,提高小麥吸收水分的能力。肥料不能只選用一種,應將有機肥與無機肥混合使用。另外,大部分的旱地都缺少磷和氮,因此,增加小麥的產量需要適量施加磷肥。還是以河南為例,對于該地區的小麥栽培技術,氮磷肥料的比例應保持在一比一,以保證土地營養均衡。除種植后期進行施肥外,在選種時,盡量選擇具有一定節水能力的小麥品種。施肥可分為兩個階段,孕穗期和冬季。種植人員要在這兩個階段進行準確的施肥,保持肥料適中,施肥過量或施肥不足,都會對小麥的正常生長造成一定的影響。
三、播種管理
播種的時間需要嚴格控制,過早種植會使小麥的生長期提前,影響小麥過冬,而過晚可能造成小麥的發芽率低,影響其品質和產量。小麥的播種時間要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進行調整。一般情況下,小麥的播種時間在20~30d左右,溫度在16~17℃為最佳,因此秋收過后,可先進行翻耕土地,土地深度保持在23cm左右。若使用旋耕機,可使土壤下實上虛,以保證正常生長。
田間管理直接影響小麥的生長和產量,根據不同的生長周期,可分為春季田間管理和冬季田間管理。春季雨水多,與小麥的需水量相比還是不足,若生長情況較差,應在補水的同時進行施肥,以保證水分和養分充足。春季小麥拔節前需進行中耕土壤,對長勢較旺的小麥進行深耕,并及時對長勢較弱的麥苗進行灌溉。土壤條件差的地方需及時施肥,而條件較好的麥田則需控制施肥,調節小麥生長,使整片田地的生長情況大致相同。除此之外,春季是農作物病蟲害的高發季節,要注意及時進行預防工作,選擇合適的時機防治。對于冬季的田間管理,主要是施肥和處理除草。根據小麥的生長情況進行合理施肥,若小麥的葉子顏色較淺,應在出現五片葉子時施肥,除草一般在11月中下旬,結合雜草具體形態進行處理。
四、合理除草
雜草會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影響小麥生長,因此,對麥田進行除草是有必要的。選擇的除草劑需是正規廠家生產,不可為節省成本而購買質量差的藥劑,使藥效不足,無法清除雜草。除草的方法無法統一標準,需結合麥田中雜草的類型以及密度,將除草劑進行配比。
除草時間有一定的標準,要選擇溫度在10℃以上時進行噴灑,并選擇日出過后,以及在降雨前,避免因雨水沖刷影響除草劑的效果。另外,除草不能過早,進行除草時,小麥至少有兩到三片葉子,或者雜草的葉數達到兩三葉才可以對其噴灑藥劑。對于除草劑量需根據使用說明進行調整。
五、結語
農業種植面積逐漸減少,麥田也在相應縮小,但小麥的需求量不減反增,因此,需要利用先進的種植技術,提高小麥的產量,將有限的空間創造出最大的價值。通過本文對高產栽培技術基本要點分析,希望可以使小麥健康成長,實現小麥高產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孫明濤.優質小麥高產栽培及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9,39(23):92-93+126.
[2]鄭衛紅.小麥生產中應用的主要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9(1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