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海燕
高粱又名紅糧,是我國旱地糧食作物之一,既是人們的糧食,又是牲畜的好飼料和釀酒的主要原料。高粱具有豐富的營養成份,除用于釀酒、食用和做飼料以外,在制糖加工工業上也有廣闊的用途。高粱帚可作帚把,高粱稈可制成膠合板做建筑材料,高粱真是一身都是寶。
五寨縣地處高寒冷涼區,具有丘陵地貌、高海拔、耕地土層深厚、耕性好、肥力水平適中的立地條件和干旱冷涼、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特點,非常適宜高粱種植。由于市場調節原因和優良品種的推廣,高粱種植面積不斷增加,近年來全縣高梁面積發展已達到近5萬畝,現總結出高產栽培技術如下。
一、選地
選土地平整、肥力中等、耕性好的地塊,便于機械作業,機械鋪膜,精量播種。
高粱最忌重茬,重茬一是會導致病蟲害大面積發生,二是會造成產量嚴重降低。因此,合理的輪作方式可促使高粱增產,前茬作物最好是豆科作物。
二、選用良種
種植高粱應選擇產量高、品質好、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的優質高產品種。如敖雜1號、赤育七號、齊雜33號等。
三、施肥
高粱施肥,應提倡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或氮、磷、鉀配合,高粱種植底肥不宜施的太足,畝用專用復合肥40kg加有機肥1500~2000kg。拔節前看苗酌情追肥,畝施尿素3~5kg。
四、適時播種
五寨縣一般在4月下旬-5月初進行播種。時間不宜太遲,以免生育中后期遇低溫,影響生育而延遲成熟期,也不宜太早,太早地涼墑濕,容易導致種子腐爛,出苗后容易遇晚霜。適合五寨縣的高粱雜交品種要求無霜期在120d左右,≥10℃有效積溫2550℃以內為宜。
五、播種方法
1.膜側播種
推廣膜側播種技術,該技術具有明顯的集雨、保水、增濕、播期不受土壤墑情的影響,不需要破膜接苗,同時便于地膜回收,減少白色污染,采用平壟種植,一膜兩壟,可人工覆膜,也可機械覆膜。
2.精量播種
按精量播種技術要求,達到行距一致,接行準確,下粒準確均勻、深淺一致,覆土良好、鎮壓緊實,一播全苗。種子與種肥分別播下,嚴防種、肥混合。每畝地的播種量應在0.75~1.0kg。按土地肥力一般適宜密度為5000~8000株/畝。
六、田間管理
1.中耕
苗期中耕2次。第1次結合定苗進行,10~15d后進行第2次,中耕可保墑提溫,發根壯苗,又可消除雜草,減輕雜草危害,撥節后中耕培土促根早生快發,增強抗風抗倒、抗旱保墑能力。
2.中期管理
拔節至抽穗期田間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協調好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在促進莖、葉生長的同時,充分保證穗分化的正常進行,為實現穗大、粒多打下基礎。這一時期的田間管理包括追肥、灌水、中耕、除草、防治病蟲害等。追肥是主要的田間管理措施,掌握高肥地塊促控兼備,肥力差的地塊一促到底。
3.后期管理
抽穗至成熟期以形成高粱子粒產量為生育中心,田間管理的主要任務是保根養葉、防止早衰、促進早熟、增加粒重。田間管理主要包括合理灌溉、追施粒肥、噴灑促熟生長調節劑(乙烯利)等。
4.病蟲害防治
五寨縣高粱主要病蟲害有黑穗病和高粱蚜兩種。
(1)高粱黑穗病。
高粱黑穗病是高梁上發生普追的病害。
癥狀識別:黑穗病在抽穗后癥狀明顯,病株一般較矮,抽前病穗的下部膨大苞葉緊實,內有白色棒狀物,抽穗后散出大量黑粉。
防治方法:①因地制宜地選用抗病良種。②藥劑處理種子是防治高粱黑穗病最重要,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A采用高巧拌種技術,此方法增產效果明顯。B2%立克秀按種子重量的0.1—0.2%拌種(米湯拌種)或50%禾穗胺按種子重量的0.5%拌種子。C用20%萎銹靈乳油(或可濕性粉劑)0.5kg,加水3kg拌種40kg,悶種4小時,晾干后播種。③實行3年以上輪作,以減少土中菌量,是防治黑穗病的重要措施。④及時砍倒病株,在灰包破裂之前,將病株砍倒拉出地外集中銷毀。
(2)高粱蚜。
在高粱上為害的蚜蟲主要是高粱蚜。
為害特點:高粱蚜寄生在寄主作物葉背吸食營養,初期多在下部分葉片為害,逐漸向植株上部葉片擴散,并分泌大量蜜露,滴落在下部葉面和莖上,油光發亮,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長,造成葉色變紅、“禿脖”、“瞎尖”穗小粒少,影響高粱的產量和品質。
防治方法:①早期消滅中心蚜株(即窩子蜜),方法可輕剪有蚜底葉,帶出田外銷毀。點片施藥用0.5樂果粉或40%樂果乳油1500倍液。②每畝用40%樂果乳油50g,對等量水均勻拌入10~13kg細砂土內,配制成樂果毒土,在抽穗前揚撒在高粱株上。③5%甲拌磷顆粒劑熏殺,每畝用甲拌磷200g,對沙土5~10kg,撒入壟溝,每隔12條壟撒1壟,有特效。
七、適時晚收與貯藏
一般在10月上旬收獲,當90%以上植株穗下部籽粒硬化后,應搶晴天收獲,脫粒曬干后,妥善保管。收獲過早成熟度不夠,過遲籽粒易掉落。盡量避免鮮穗子放在室內,以減少穗部害蟲的越冬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