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奇
摘 要: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之一,種子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糧食生產安全,本文從制約玉米種子質量的因素進行分析,研究了提升玉米種子質量的對策,希望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國玉米種子整體質量。
關鍵詞:玉米種子;監督管理;生產管理
種子質量與食品生產安全息息相關,種子作為生產源頭牽動著整個玉米產業鏈的發展。種子的質量還影響農作物的生存能力和產量,是農業生產資料重要組成部分,種子作為各種技術的關鍵載體,優秀高產的種子對于提高食品安全和經濟產量有著重大意義。
一、制約玉米種子質量的因素
(一)品種種性。要想提高種子質量就必須要提高種子雙親的要求。目前,一些種植的玉米品種是從國外引進的,這就導致了雙親差異過大,在配合時不穩定,易受其它因素影響。另外,在新品種培育時,種企對于測試方式方法的不嚴謹,導致種子出現同化現象,同時新品種培育片面追求高產,忽略了種子的適應性和穩定性,因此種子的質量和產量大打折扣。
(二)基地生產。玉米是我國主要的作物之一,種植使用廣泛,不同地區土壤等環境因素對玉米種植有著不同的要求。在玉米的種植中,出現農民的種植水平和經驗參差不齊,成本及農機設備使用不當或不根據實際情況盲目選種播種情況。此外,對于病蟲害防治措施不到位,都會影響種子的質量,從而導致產量下降。
(三)監督管理。制種企業對種子的生產和管理不嚴格,不重視種子的質量,未進行嚴格的質量監督把控,是造成種子質量難以提升的主要原因。另外,監管部門對種企的監督放松,未嚴格把控種子的生產、未做到防患于未然、未全程監督監制。因此,制種生產必須嚴格監督,從制種生產到市場,嚴格監管并加大處罰力度,才能提高種子的質量。
二、提升玉米種子質量的對策
(一)提升種子的存活率。在制約種子質量的問題上,提升種子的存活率是關鍵。往往影響種子存活率的因素很多,要想提升種子的存活率,就要從整個制種過程嚴格把控,完善整個制種流程。遼寧省開原市慶云堡鎮農技推廣站從種子的質量控制、純凈度、發芽率方向進行研究推廣,嚴格把控種子生產流程,加強種子整體質量,進而提升種子的存活率。首先,企業在生產中一定要加強質量意識,完善制種企業的質量管理制度。對于檢測人員加強技術培訓,避免以偏概全的思維,在常規檢測中要準確發現問題。優秀的種子可以提高產量增加農民的經濟收益,同時也會提升種企的口碑和效益,種企作為基礎環節一定要發揮好作用,為種子和企業可持續發展添磚加瓦。其次,企業在親本繁殖上一定要嚴格把關,嚴格按照流程繁殖以免造成變異退化。一旦種植的存活率和發芽率出現了問題,再優良的種子也無法實現栽培和高產。同時大多數企業生產設備更新不及時,導致生產出的種子質量降低,應及時更新設備,避免殘霉變粒、蟲咬來提升種子純凈度。最后,烘干溫度應控制在40度以下,可提升芽率,通過果穗烘干效果較好,因胚芽受到保護影響較小。并且儲藏時要保持干燥,避免濕度大導致霉變,影響種子出芽率。
(二)加強田間生產技術。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種企要建立好切合實際的種植方針,將田間生產技術發揮好利用好,發揮田間生產技術的優勢作用,務必將各項生產技術貫徹落實到位。例如,遼寧省開原市慶云堡鎮農技推廣站對加強田間生產管理技術十分重視,良好的種源和完善的田間技術是增效添產的關鍵,科學的田間技術是提升玉米質量和產量的助推劑。第一,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科學管理栽培對生產的重要性,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宣傳工作。在隔離上必須安全,要求300m以上,達不到設置的距離加大處罰力度,建立舉報獎勵機制,早發現早治理。第二,嚴控品種質量,從源頭上進行監管,務必保證種子雙親配合穩定,綜合性高,種子要達到設定的標準,嚴格按照程序執行親本繁殖程序,只有在源頭把握質量控制風險,才能夠產出優質的農作物。第三,在耕作方式上轉變傳統模式,實現規模化連片化集中制種,避免因勞動力不足導致矛盾。第四,對于病蟲害應以預防為主,治理為輔助。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定點定時監控,及時預防。制種用藥統一集中,對病蟲害進行集中整治,避免傳播擴散。通過加強田間生產技術,從多個方面幫助農作物健康成長,是農作物生長階段的有力保障,田間技術貫穿質量管理,并且整個過程都是管理制度與實際相結合,所以必須把各項技術落實到位。
(三)強化市場監督管理。高質量種子是市場監管出來的,多種因素導致企業不自覺的降低種子品質,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強對市場的監管,保證農民的切身利益。在種子生產銷售中,企業是種子質量關鍵源頭,但由于企業利益關系,往往降低種子質量。例如,遼寧省開原市慶云堡鎮農技推廣站認為十分有必要強化市場監督管理,提升企業的自我約束能力,應從對新品種的保護、生產過程、銷售渠道監管三方面強化市場監督管理工作。第一,企業要加強對自我知識產權的保護,保護品種從親本開始,加大對企業繁殖的保護力度,避免市場亂象,山寨產品擾亂市場秩序,導致惡性循環減少企業投入,降低種子質量。第二,在種子生長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定期抽檢是否符合標準。同時在種企工廠和流入市場內的種子進行全方位抽檢,從加工質量、產品指標、包裝內容等篩查,及時制止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第三,有些企業打低價戰和地道戰。通過低價吸引農民購買,并且不通過門店銷售直接送入農戶家中,但這種線下銷售的種子與實際送檢驗不符,導致種子質量層次不齊,擾亂市場秩序影響種子質量。這就需要建立有獎舉報,調動群眾資源讓違規渠道產品無處遁形。通過明察暗訪模式在市場上不定時進行抽檢,建立打分模式,對質量不合格種企進行評分,低于基準分數的企業進行通報處罰,嚴重者吊銷生產經營許可且短期內不可在從事生產經營。一旦發現問題種企堅決處理絕不姑息,曝光企業行為讓農民知道違規種子的危害,不給不良企業可乘之機。
三、結語
綜上所述,玉米作為我國重要的的作物之一,生產質量和產量對農業的發展和農民的經濟有著重大意義。影響玉米種子的因素很多,但還是要從源頭做起,堅持從種源入手,嚴格監督把控,并加強田間生產技術,建立完善的流程體制,以預防為主治理為輔,從根本上提高種子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建鋒.探討玉米種子質量制約因素及提升建議[J].農民致富之友,2019(02):126.
[2]張秀梅.探討玉米種子質量制約因素及提升建議[J].種子科技,2018,36(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