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 李安優
摘 要:無公害茶葉指在無公害環境下培育出來的現代化茶葉,本文立足于茶葉的無公害生產,提出了農業、生物、物理和化學等綜合茶葉病蟲害防治方法,期望對茶葉種植者有用,進一步提高我國茶葉的質量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關鍵詞:茶葉病蟲害;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
隨著科技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茶葉的無公害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種植者要確保無公害化茶葉的質量就要做好茶葉病蟲害的防治,科學合理的利用相關防治技術提高茶葉質量,滿足茶葉食用者的要求。
一、農業防治技術
1.優化茶葉品種。不同品種的茶葉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不盡相同,種植期間要根據不同的地域特色選擇合適的茶種,這樣可以從根本上提高茶葉的抗病蟲害能力。改善茶園植物豐富度也可以達到提高茶葉抗病蟲害能力的效果,茶葉種植者可以適當地在茶園種植行道樹或者其他有益樹種,用以增加茶園豐富度,改善茶園小氣候情況,提高茶樹的存活率。種植者在選擇其他樹種時應當保證選擇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有效防止其他病害對茶樹造成影響。另外,要根據茶樹的營養需求情況適當調整栽種密度,避免茶樹在生存空間與肥料方面競爭過于激烈。
2.修剪清理茶園。茶葉種植過程中,茶樹的修剪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步驟,在美化樹種、增大采摘面積的同時還能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茶葉有多種修剪方式,有輕剪、重剪和深剪等方式,種植者要根據不同的茶園環境采取不同的修剪方式。例如,對于有嚴重龜甲蚧的茶園,應當采取重剪;如果茶梢有黑點病以及鉆蛀性害蟲等病害,應當采取輕剪或者深剪措施。每年冬季末,常有病原菌和蟲卵依附在茶樹上準備越冬,這時要做到及時清理園區、銷毀枯枝落葉等工作,減少病蟲害來年大量繁殖對茶葉造成的危害。
3.合理施肥和采摘。合理施肥,保證茶樹的營養需求的同時做到不浪費資源,種植者要適當增加磷和鉀肥的施放,同時搭配有機元素,可以有效增強茶樹樹勢,提高茶樹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農民以動物糞便作為有機肥時要充分保證糞便的腐熟,避免殘留于其中的病菌蟲卵對茶樹帶來危害。茶葉采摘時應當實行分批采摘,降低茶樹新枝嫩芽患茶餅病的概率,減輕病蟲害的發生。
二、生物防治技術
1.天敵防治。借助天敵可以對茶葉進行有效病的蟲害防治,根據生物學中捕食和寄生原理,在茶園適當引入害蟲天敵,對茶樹蟲害進行控制。例如,可以在茶園內引入赤峰眼,讓其寄生于同翅目、鞘翅目以及鱗翅目等害蟲體內,從而可以達到控制害蟲數量的目的。此防治方法綠色環保,對茶樹無危害,還可以確保茶園生物豐富度。
一直以來,由于獨特的山區地形結構,某小鎮居民主要以茶葉販賣為經濟來源,居民對茶葉的種植有獨到的見解。對于茶葉的除蟲工作,大多居民采用的方法是借用天敵來有效進行茶葉蟲害的防治,效果很好而且無公害,當地茶葉銷量一直很好,穩居省第一。
2.細菌防治。茶葉的細菌防治方法中,主要利用枯草芽孢桿菌和蘇云金芽孢桿菌進行茶葉病蟲害防治。前者會分泌脂肽類化合物對茶葉病原菌進行抑制。后者會分泌特異的毒素,感染個別種類的害蟲,從而致使害蟲死亡。將這兩種菌劑使用于茶園,對鱗翅目等害蟲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三、物理防治技術
1.燈光誘殺。利用害蟲的趨光性,茶葉種植者可以在夏天采用黑光燈以及頻振式殺蟲燈對茶園病蟲進行引誘殺滅。針對害蟲多發期,每3.33~4.00hm2林地可安裝東方紅殺蟲燈一盞,每0.67hm2林地可以安置一盞黑光燈,可以有效殺滅茶葉害蟲。
今年夏天,由于害蟲的大量繁殖,茶葉種植者劉先生聽人建議在市場上購買了黑光燈,并在夜晚時分安置好了黑光燈。第二天一大早,劉先生就去茶園進行成果驗收,結果發現安置了黑光燈的地方出現了很多的害蟲尸體。對比沒有安裝黑光燈的地方,茶葉上依舊很多害蟲。由此可以看出黑光燈對害蟲的有效殺滅作用,建議推廣使用。
2.嗜色誘殺。利用物理原理,針對不同害蟲偏愛不同顏色,將具有觸殺作用的農藥涂抹于有色紙片上并放置于茶園內,可以殺滅特定的害蟲。例如,在黃綠色紙片涂抹農藥可以有效殺滅茶蚜,琥鉑色可以有效殺滅茶假眼小綠葉禪成蟲等。
3.人工捕殺。人工捕殺是根據害蟲的特殊習性和棲息場所進行誘殺。例如,農戶可以在冬季或者早春進行茶園管理時,直接將具有明顯被害特征的衰蛾蟲囊摘除。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可將在茶葉葉背上準備越冬的茶毛蟲卵塊摘除,有助于茶葉病蟲害的合利防治。
為了有效治理茶葉病蟲害,張大爺在去年冬天,根據農業部門的指導,張大爺對自家茶園進行了徹底除蟲工作,對一些具有明顯病害性狀的茶葉采取直接摘除的方式,及時發現了準備越冬的茶毛蟲卵塊并進行了摘除,有效保證了茶葉的正常生長。
四、化學防治技術
茶葉無公害生產的最重要環節是化學防治,也是對茶葉進行綜合防治的重要手段。化學防治技術的合理使用對茶葉的高質量、高產量生產具有促進作用,在茶葉病蟲害農藥要適時選擇,避免使用高殘留和劇毒的化學藥品,避免在最佳防治時期使用農藥進行防治,這些方法都能達到有效防治茶葉病蟲害的目的。建議茶葉種植者深入學習茶葉病蟲害知識,熟練掌握病蟲害診斷以及防治技術,確保科學準確的化學用藥。
在化學用藥技術方面,種植者要保證農藥使用的安全性和正確性,合理使用防治方法,農藥濃度要適中。例如,可以根據頭茶小綠葉禪百葉蟲的數量進行定量定性使用化學藥品。另外,在茶葉采摘期,可輪換施藥,避免病蟲產生抗體,還可以減少農藥殘留,降低種植成本。
五、結語
茶葉種植者應當圍繞“預防為主,科學防治”的原則開展茶葉的種植工作,依托農業、物理等現代茶葉病蟲害防治技術,最大限度降低病蟲害對茶葉質量造成的影響,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棟禮.無公害茶葉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9(16):115+118.
[2]廖平海.無公害茶葉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農家參謀,201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