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俏

摘 要:世界范圍內,無論是果蔬種類,還是動物種類都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栽種火龍果的區域多是在熱帶,其對于成長環境有一定的要求,耐熱耐旱、喜光耐陰、喜肥耐瘠的環境比較適宜火龍果的生長。火龍果在成熟后,采收會發現其經常會出現病害問題,因此,應對于病害防控技術加強研究,保障其可有效儲存。本文是針對火龍果采后病害、以及針對病害運用的防控技術的簡單介紹。
關鍵詞:火龍果;防控技術;采后病害
火龍果是一種比較典型的熱帶水果,依據皮果肉顏色可將其分為紅皮紅肉、黃皮白肉、紅皮白肉。由于火龍果的營養豐富、外形獨特等,被冠稱以“水果之王”。通常火龍果在采收之后,就會產生一系列的病害,導致火龍果果實受損。相關部門應重視對于采后的火龍果果實的處理,加強防控技術的研究,避免其由于溫度等因素導致病害產生。本篇為主是筆者對于火龍果在采收之后已經產生的病害種類、以及對于病害防控模式的相關概述。
一、火龍果采后病害
1.火龍果潰瘍病。火龍果新暗色柱節孢潰瘍病屬于火龍果病害中比較嚴重的一項,此病害從其剛開始抽生嫩芽,一直會延續到火龍果的開花,甚至結果期。火龍果新暗色柱節孢潰瘍出現后,果實在被病害侵染后,就會出現一系列癥狀。發病初級階段,果實鱗片或是表面會圓形凹陷褪綠病斑,后期就會發病改變,進而變為橘黃色。火龍果日漸成熟之后,黃色病害斑點就會凸起,呈現出灰板顏色,進而形成潰瘍斑點,其上面附著著分生孢子器。一般情況下,新生的暗色的柱節孢的是暗色絲狀的真菌,病原菌可以在PDA培養基上發育,并且生長速度極快。通常來說,其在果實以及培養基上均會出現無性孢子,兩種孢子分別是由于厚垣化菌絲斷裂而產生的色節孢子、以及一位菌絲斷裂出現的無色節孢子。
2.炭疽病。火龍果炭疽病主要是在火龍果成熟之后產生,在后期轉色過程中就會發病,炭疽病如圖所示,在感染此種病害初期,其會產生凹陷、以及水浸狀。火龍果的凹陷病斑顏色是淡褐色,病斑會隨著時間推移不短擴大,并且其會相互愈合。火龍果炭疽病后期,病部會出現黑色小顆粒,其屬于分生孢子盤。火龍果上的橘紅色的黏狀物則是分生孢子堆。膠孢炭疽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半知菌類(炭疽菌屬于真菌系列)。分生孢子會盤埋生,盤上是根棒狀,分生孢子梗無色,孢子梗的頂端的細胞會膨大,梗頂端會在短時間內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現橢圓形,也可能是一端稍窄短棒狀,內含無數油球。
二、火龍果防控技術研究
1.火龍果病害化學防控技術的研究。對于火龍果的后期處理,保障果蔬的儲存,減少其病害產生。通常使用方式有化學防治,加強化學藥劑運用,其殺菌效果更好,也會在短時間內發揮其最大效力,保障果蔬的完好無損。其實,化學防治技術通常被用于進行火龍果采收后病害的的積極防治。
有些研究人員認為天然蜂膠對于火龍果病害處理的效果良好。天然蜂膠屬于火龍果病害化學防控技術中效果比較突出的一種。天然蜂膠具有一種讓人心情舒暢的香味,由于香味比較獨特,其會給人帶來較舒適的體驗。香味來源主要在于蜂膠中含有一些化學物質。蜂膠香味功能就是抗真菌作用,也可以抵抗細菌進一步側侵襲,并具有強烈的抗炎效果。通過免疫調節、抗氧化等對生物學特性的必要調節,提升火龍果病害的處理效率。
相關人員可以運用天然蜂膠成分對于火龍果采后病害進行必要防治,避免青霉菌等產生的對于果實造成的傷害,例如腐爛。也有研究結果顯示,對于天然蜂膠進行研究與提取,其提取物即蜂膠乙醇提取物,可以減少炭疽病發病的情況。一般會運用不同濃度的蜂膠乙醇提取物對于火龍果的果實進行處理。通常蜂膠乙醇提取物濃度可以設置為0.25%、0.5%、0.75%、1%,經過相關技術人員對蜂膠乙醇提取物的不同處理,分生孢子的萌發概率就會減小。經過研究與化學實驗,觀察到孢子萌發的抑制概率與徑向菌絲生長概率均已經達到60%。
2.火龍果病害的物理防控技術研究。
(1)重視貯藏溫度設置。火龍果采收病害處理一個關鍵原因就是溫度。火龍果的果實腐爛問題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話題。由于溫度會對果實的代謝有一定的影響,其生理結構就會遭遇變化,進而導致病菌侵入,影響本來火龍果的生長與正常的繁殖發育。王彬等專家研究結果顯示,室溫條件在20到30℃條件下,果實是難以進行儲存的。通常儲存34d,果實就會出現軟化,儲藏時間一般是6d,之后就會發生比較嚴重的腐爛。如果將溫度設置成10℃,利用恒溫冷庫進行火龍果的儲藏與處理,可以將其呼吸強度極大減輕。將果實的儲藏時間可以最大限度的延長,其對于火龍果果實商品的性狀有一定保護。若是保存完好,顏色鮮艷,其之后的商品處理與銷售就會更加容易,可以滿足消費者食欲的同時,也可以有視覺享受。
(2)果實呼吸強度的控制。呼吸作用是火龍果在采收之后的關鍵的生理活動,其可對貯運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有研究發現,在火龍果開花后的25d,已經經過采收的果實在一般溫度下進行儲存,呼吸強度會相對比較低,果實中的維生素C含量、總糖分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相對比較好,并且也保證果蔬體重不會減少,可見,這個階段通常比較適宜火龍果的采收。
3.加強對火龍果病害的田間防治。現階段,火龍果已大范圍的進行種植,其采收后,多數火龍果的病害嚴重。因此,應對于火龍果防控技術進行研究。目前,病害的研究多是集中在田間病害。火龍果采后病害的種類有枯萎病、潰瘍病、炭疽病、莖斑紋病、軟腐病等。農業防治是植物病害防治最基本的植物病害方式。經常需要進行果園衛生、適當進行排灌、運用抗病品種、加強抗病品種選育、無病苗木的培育等,其對于果蔬在儲運期間的病害防治會有一定作用,但是其效果多少會與其所運用防治措施有很大聯系。
針對果蔬儲存運輸,病害不同,采取必要的防控,減少病害發生。由于火龍果的采購病害具有一定的潛伏作用,其多是產生于貯藏期。但是田間病害才是火龍果采收之后出現病害的根本源頭。因此,應注意點加強田間對于果實病害的防治,避免果實損害。加強田間清潔,盡量將其侵染源發生的概率。
三、結語
火龍果是一種引進熱帶的水果,其生長環境比較特殊,要保證其采收后不產生任何病害,就應對于采收后的火龍果的病害種類進行總結,了解病害發生原因,并加強防控技術的鉆研,減少由于采收后的病害問題造成的果實腐蝕等問題,導致部分人員的經濟損失。通常對于火龍果防控技術不僅有物理技術,也有化學處理技術,其可有效處理采收后果實的病害,減少火龍果的內部損害,保證其儲藏溫度適宜,提升采收后的果實儲存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敏,胡美姣,高兆銀,等.海南火龍果采后病害調查及防治技術研究[J].中國熱帶農業.2017(6):50-52.
[2]林珊宇,賢小勇,韋小妹,等.廣西火龍果采后病害主要病原菌分離與鑒定[J].中國南方果樹.2018(19).89-90.
[3]連龍浩.火龍果最適貯藏條件及其冷害發生機制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4.8(1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