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綠化造林是荒山綠化工程的重要措施,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它投資成本相對較低,但見效快,還可以有效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因而被很多荒山綠化工程所青睞,本文闡述了荒山綠化造林必須遵守的幾點原則,并對山區荒山造林綠化技術要點進行了簡要地分析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荒山造林;綠化技術;綠化原則
一、荒山造林綠化必須遵循的幾點原則
1.因地制宜,適地擇樹。荒山造林綠化首先要遵循的就是適應性原則,要遵循客觀的自然規律,因地制宜地選擇合適的樹種,也就是說選擇種植的樹種一定要與當地的地理環境相適應。因此,在植樹造林前,要先對種植地的地理條件和水文環境進行勘察和研究,并全面了解備用樹種的生長習性,最終選擇最適宜的樹木種類,以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對于地理條件較好的造林地,要盡可能選擇經濟效益好、收益高的樹種,而對于環境條件差的造林地,就優先考慮樹木的成活率,經濟效益次之。
2.保留原有植被,與造林樹種有機結合。荒山經歷了長時間的自然選擇,能夠生存下來的植被都是適應當地土壤結構和氣候水文的天然植被,這些植被大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并可以很好穩固當地的水土環境,能夠抵御各種惡劣天氣和意外條件的侵襲,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小荒山綠化造林的工程量和投資成本,因此,一定要合理的保留,并在原有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樹木種類進行人工種植,畢竟后期種植的樹木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適應期,與當地自然環境融合共生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了,因此,可以把原有植被和造林地植被有機結合起來,設計出最佳的綠化方案,提高整個生態系統的自然調節能力,提高荒山海綿效應,增強水土防洪蓄旱能力。
3.空間優化設計,提高空間利用率。荒山造林綠化過程中,要考慮到造林地的地勢高低和光照條件,由于荒山造林環境存在一定的空間結構,在選擇樹木種類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到地理空間分布情況以及光照時間長短,一般在荒山背陰區,要選擇喜陰耐寒的植物,而在荒山向陽區,就要選擇對光照條件要求高的喜陽植物,一般是進行常綠植被的種植,在地勢較高的造林地,氣候環境相對惡劣,溫度較低,水分緊缺,一般選擇耐寒耐旱的植被,即使在同一種植區域內,也要注意物種的合理搭配,要通過生物的多樣性種植,優化種植結構,避免同一樹種對同一養分的過度爭奪,充分利用造林地的自然資源,促進土壤養分的全面吸收。植被的多樣性種植還可以提高整個生態系統的物種分布結構,大大改善荒山生態環境的自我調節能力。
4.改善荒山的蓄水能力。荒山環境自然生長的植物大都沒有高大的樹木和茂盛的植物,那是因為荒山的山體坡度較大,大大影響了荒山的蓄水能力,很多植物在干旱的時節無法繼續生存,進而造成荒山的形成。荒山造林綠化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要提高荒山的蓄水能力,相關人員可以在荒山的適宜高度建立多個植物緩臺,以減小山體的坡度,從而降低水分的流失,并種植蓄水能力較強的植物來蓄養更多的水分。
二、山區荒山造林綠化的技術要點
1.苗木移植
(1)選擇適宜的季節,提高苗木成活率。苗木移植最適宜的時期一般在春季,春季是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的好時節,且剛過冬季樹木休眠期,此時的樹木尚未開始萌芽,對外界的環境敏感度低,生理活性不高,在這個時候進行移植,樹木可以很快適宜新的生長環境。因此,苗木的移植工作要特別注意移植時間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到每一種苗木的生長習性,對于萌芽較早的樹種要提早移植,此外,還要結合種植地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天氣、溫度、濕度等影響因素,比如遇到惡劣的天氣要適量延緩移植時間。苗木一般在運到種植地之后要盡快進行栽植工作,避免長時間的放置而影響其生物活性。
(2)規范種植方法,做好水分蓄養工作。在苗木種植的時候,所挖樹坑直徑的大小要根據苗木根幅的大小而變化,一般樹坑的直徑要比苗木的根幅大三分之一左右,樹坑的深度要比苗木的地徑大3cm左右,如果移植的苗木帶有土坨,樹坑深度需要挖的更深一點,一般在5cm左右,以確保土壤能夠完全覆蓋苗木的根莖,促進苗木的生根發芽。另外,在移植較大樹木的時候,需要首先弄清它原先栽植時的方向,順著原方向栽植可以提高樹木的存活率。同時,要注意水分的保留和補充,在苗木移植之前,應該先對其進行充分地澆水,對于常綠闊葉苗,可以適當地剪去其部分枝葉,以減少水分的流失,在苗木運輸過程中可以用草繩包住樹干來防止水分流失,在栽植過后要及時澆水,尤其對于較大的樹木,要在栽植當天將水澆透,并在后期保證水分的充足供應。
2.苗木運輸。苗木在運輸過程中肯定會產生不可避免的顛簸,尤其是在山區,這時苗木的土坨結構容易被破壞,從而降低苗木的生物活性,運輸人員可以用粗布麻袋將植物根系進行牢牢包裹,這樣不僅保護了植物根系免受破壞,也蓄養了土坨中的水分,保證了苗木的成活質量。另外,在對苗木進行裝車運輸過程中,要確保苗木的平衡放置,最好將苗木的根系朝向車頭的位置,進而減小苗木根系的顛簸和摩擦,確保苗木根系的完好無損。同時,盡可能避免陰雨天氣進行苗木運輸,對于炎熱酷暑的天氣要及時進行噴水處理。
3.苗木后期的撫育管理
(1)苗木管理。苗木移植栽種之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撫育管理,要根據苗木的生長習性,適度定期澆水,并做好除草和土壤松動工作。如果發現苗木有偏斜、沉降等情況的出現,要及時進行處理,如果苗木種植地遇到風量較大的地區或季節,要及時搭好支架,做好支撐固定工作;如果是遇到嚴寒季節,要做好苗木的保暖工作,如果是特別炎熱的地區或季節,可以將樹木進行涂白處理,這樣不僅能有效避免樹干被太陽灼傷或遭受病蟲害的侵襲,而且能提高其美觀度。
(2)苗木撫育。苗木的撫育工作主要是對移植苗木后期的施肥、灌溉、除草、松土和修枝工作,在栽植的前兩年一般要對種植地進行每年3~5次的松土和除草,松土可以采用先密后疏的方法,松土深度一般在5~15cm左右。經濟林和速生豐產林要進行施肥和灌溉,施肥要結合苗木的生長情況和種植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肥料種類,灌溉一般分為漫灌、畦灌、溝灌,滴灌和噴灌等,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合理選擇。此外,要加強對造林地的管護工作,嚴禁放牧,防止任何人為因素導致的造林地破壞。
三、結語
綜上所述,山區荒山造林綠化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還有尤其注意幾項技術要點,移植人員要加強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用新的技術和知識武裝自己,以促進荒山造林綠化技術的不斷提高,進而不斷提高造林綠化質量。
參考文獻:
[1]許前.荒山造林綠化技術要點問題分析[J].現代園藝,2015(18).
[2]張建東.淺析荒山造林綠化技術要點[J].綠色科技,2016(12).
作者簡介:李坤祥(1978—)男,土家族,重慶市黔江區人,本科,林業工程師,從事綜合行政執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