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峰
摘 要:牛的養殖過程中會發生不同類型的疾病,本文就牛的疾病類型與特點以及防治措施進行了相應的分析,以降低牛的死亡率,保證牛畜的生命與成長,確保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牛流感;牛肺疫;防治措施
經濟的發展,使畜牧業得到明顯的提升,尤其是牛這種哺乳類動物更是大規模地養殖,牛畜已成為大部分農民的經濟來源,牛畜的生命安全,關乎著農民的利益,在我國牛病的發生率逐年上升,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現將牛病的特點、類型以及防治措施做了如下分析,以便參考。
一、牛常見疾病的類型與特點
農業結構的變化導致牛畜的繁殖業飛速發展,牛畜的養殖過程中經常發生各類疾病。牛病的種類日漸增加,發病率極高,帶來的危害也日趨嚴重。常見的牛病有牛流感、牛腹瀉、牛肺疫。
牛流感類似于人的流行性感冒,傳播的速度較快通常表現為發熱、咳嗽、四肢乏力等會對牛產生嚴重的影響。牛腹瀉,發病迅速。主要是因受到感染和消化不良所導致的。牛肺疫會造成牛畜的死亡且死亡率非常之高,主要侵害牛的肺和胸膜,是一種對牛的危害極其嚴重的接觸性傳染病。除了以上說的常見的牛病以外,牛病還有很多其他種類,例如冠狀病毒、大腸桿菌病、副結核病等。牛病的種類復雜,常多病混雜,混合感染普遍,典型的有牛腹瀉病和子宮內膜炎病,這兩種病的病原有二十幾種,結合了多種病毒,病原混合了細菌、真菌以及病毒等,不易醫治并抗藥性較強,診治的難度較大。
同時,牛畜與人交往密切,共患感染的幾率增加,人易感染如結核病、炭疫、布氏桿菌病等傳染性疾病,病菌往往通過食品傳染到人的身體上,危害著食品健康和人的安全,例如結核病,我國約有13%的人病菌來自牛分支桿菌,而結核病流行的重要原因就是交叉感染,要極度重視這一特點,確保人的生命安全。有些病菌不僅可以通過消化道傳染,還可以通過損傷的皮膚、呼吸道的吸入進行傳播,如牛炭疫病,牛炭疫病具有急性、熱性、敗血性等特點,是高發的傳染性疾病,春、夏、秋、冬均有可能會發生,各種動物都可被感染,要進行有效的防治,避免牛炭疫病的發生。
二、牛常見疾病的防治措施
(一)牛流感的防治
預防這種疾病可以通過在牛的飼料里添加一些藥液,還需時刻觀察牛的狀況,看是否出現發熱、乏力等現象,了解當地的天氣狀況,做好相應牛棚溫度的調整,熟知牛畜的生活習性,這樣能夠有效地避免牛流感的產生,牛流感大多數會發生在春、秋兩季,這時天氣變化幅度大,氣溫不穩定,要注意對牛棚的保溫工作,當流感高發季節來臨時,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可適當注射一些抗生素,可給牛畜接種適合的疫苗,提高牛的免疫力,對于小牛畜來說,冬季要特別要保暖,如果牛畜出現體溫升高,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等現象,要及時隔離治療,牛流感可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傳染到其他牛的身上,在牛出現流感癥狀后要注射藥物配合食用藥物治療,可適量的注射葡萄糖和生理鹽水,緩解牛的痛苦,食物中可適當加入中藥和西藥,如水楊酸鈉片。
(二)牛腹瀉的防治
牛腹瀉主要是消化不良腹瀉或感染性腹瀉,細菌滋生可導致消化不良,消化不良的腹瀉主要表現為食欲下降、心跳加快、無法站立、全身顫抖最后脫水死亡;感染性腹瀉,是細菌和病毒不斷侵害牛的腸胃,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全身發熱、呼吸加快,便稀甚至會帶有粘液和血液,牛的身體會日漸消瘦直至死亡。
在預防上要注意牛棚的日常清掃工作,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增強牛畜的管理,定期做好消毒,驅蟲,免疫工作,防止牛食欲不振,營養不良等情況。牛畜在腹瀉高發期需進行藥物干預,可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以便降低牛腹瀉的發病率,若牛出現厭食,腹瀉的情況可注射氨嘧啶、酸卡那霉素、慶大霉素等進行治療,同時可口服益生菌,健胃藥等,以此促進消化。
(三)牛肺疫的防治
牛肺疫主要有三種類型,急性敗血性、肺炎性和水腫性。急性敗血性的牛肺疫死亡率較高,發生這種疾病的牛畜大部分會持續高燒、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食欲下降,發病時會伴隨腹瀉和流鼻涕等情況。肺炎型的牛肺疫,主要表現為牛畜的身體衰弱、結膜充血、心跳加快、體溫升高、呼吸困難等情況,發病時鼻子會分泌大量的液體并伴隨少量血液。水腫型的牛肺疫,主要表現為頭部或胸前伴有明顯腫塊。以上三種牛肺疫都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直接影響牛畜的生命。
在預防上要注意加強牛畜的管理、保證良好的牛畜生存環境、確保牛的飲食和睡眠,必須按時接種疫苗,若發現牛有牛肺疫的癥狀,要及時進行隔離治療,避免傳染其他健康的牛畜,若是成年的牛患上牛肺疫,治療時可用青霉素,若是幼牛患上牛肺疫,治療時可將青霉素的劑量減半,必須要保證完全健康后才可以停止治療。
(四)其他疾病的防治
除以上三種牛的常見疾病的防治措施以外,牛畜還會產生很多種疾病,對牛的疾病防治要進行科學、有效的規劃,不論是何種疾病,都要先預防,患病后積極治療,隔離病牛。養殖人員要時刻觀察牛的生活狀態,對每一只牛進行確認,區分牛畜的身體健康情況,飼養員要對牛畜按時進行健康檢查定期接種疫苗,保障環境衛生情況,嚴格把控衛生情況,注意通風和牛棚的避暑保溫工作,及時清理牛棚的排泄物,按時做好消毒工作,保證牛畜每天的水分,適量的運動,可在患病高發期,在牛的飼料中加上提高免疫力的藥品,不同的牛用不同的飼料養殖,控制牛群的疫情。如果疫情發生,要積極的采取治療措施,飼養人員應不斷地增強自身的能力,提高牛畜管理水平,加強牛畜的防治措施,做好每一項工作,科學的養殖,才能避免牛疫發生時產生的重大影響。
三、結語
牛畜養殖業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飼養中難免會出現各類疾病,通過上述對牛畜疾病的分析,實踐中要對牛畜疾病有充分的理解,掌握相應的防治方法,在此基礎上,方可避免經濟利益的損失,達到養殖規模逐年增加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安可新.牛常見消化系統疾病的防治探討[J].今日畜牧醫,2019,35(04):27.
[2]任炳祥.牛常見疾病的發病特征及防治方法[J].中國畜禽種業,2019,15(1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