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光肩星天牛是天水市園林樹木中數量最多、危害最嚴重的一種蛀干型害蟲,它的成蟲主要啃食細嫩枝條和葉脈,幼蟲蛀食韌皮部,并在木質部內蛀成不規則的坑條,嚴重破壞了樹木的生理機能。園林部門通過分階段觀察,總結期其發生規律,對不同時期的天牛采取注射、噴藥和填補樹洞等化學和物理防治的措施,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
關鍵詞:天牛;發生規律;防治措施
天水市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市區平均海拔為1100m,城區附近屬溫帶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1℃,這樣的氣候條件為光肩星天牛的發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
天水城區栽植的喬木主要有國槐、櫻花、懸鈴木、紅葉李、垂柳等,而這些喬木是光肩星天牛危害的主要樹種,尤其是櫻花和懸鈴木。近幾年由于遭受光肩星天牛的危害,天水櫻花和懸鈴木成片死亡,天牛以幼蟲鉆蛀樹干,危害木質部,破壞樹木輸導系統為主,且隱藏在樹木的木質部,導致防治困難。天水市的天河廣場、岷山路、公園路、櫻花園、藉河北路等地點的法桐和櫻花近幾年被天牛危害。為了采取更好更有效的防治措施,秦州區園林管理邀請了天水市師范學院病蟲害研究專家和甘肅省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病蟲害學科教授對天水城區內的法桐、櫻花進行了專業的病蟲害防治研究,經過不斷的防治摸索,取得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掌握了光肩星天牛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發生規律及一些化學和物理的防治方法,然后采取相應措施,以減少此類蛀干害蟲的發生。
一、形態特征
卵:剛產下時乳白色,將近孵化時呈黃褐色。長橢圓形,兩端稍彎曲,長6mm左右。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50mm,寬約10mm。頭淡黃褐色,縮入前胸內。前緣黑褐色,前胸背板黃白色,后半部呈凸字形黃褐色斑紋。
蛹:裸蛹。體長約30cm,最初為黃白色,后為淡黃色。
成蟲:雌蟲體長22~38mm,雄蟲體長15~26mm。身體漆黑且有光澤。有12節鞭狀觸角,除第1、2節以外,其余各節根部均有灰白色毛環。基部特粗,第2節,第3節最長,以后各節逐漸短小。前胸兩側各有一個比較尖銳的突起。鞘翅略具光澤,基部光滑,無顆粒狀突起。鞘翅上有20個左右的白色斑點,排列成5~6橫列。足脛節基部和腹節背面布有藍灰色絨毛。雌蟲腹部5節,末端部分稍露出鞘翅;雄蟲腹部全被鞘翅遮蓋。
二、生活習性及發生規律
光肩星天牛在天水地區一年1代,以卵和幼蟲在樹皮下及枝、桿內越冬。越冬后的幼蟲于第二年4月上旬開始活動,繼續在樹的枝干內鉆蛀坑道。4月中旬越冬卵相繼孵化為幼蟲,到6月中旬成老熟,6月下旬是成蟲羽化最旺盛的時期,成蟲羽化孔圓形,成蟲大多都在8月以后大量羽化,補充營養時多食用法桐、櫻花枝條、葉片及嫩枝表皮,被取食的葉片形成長孔,而小枝則留下不規則的咬痕。6月中旬至8月為天牛的產卵盛期,成蟲多在2年生枝條上產卵于枝條及枝條的分杈處,在產卵期它的頭朝下,先在枝干上咬成橢圓形刻槽,每個刻槽內產卵1粒,然后用分泌物將卵孔堵住,卵經孵化,在7月上旬孵出幼蟲,幼蟲先啃食樹皮下韌皮組織,排出褐紅色糞便,隨著幼蟲齡期的增長,在木質部穿鑿坑槽,形成“S”形或“V”形的坑道,排出白色木糞便。
三、防治方法
1.新植樹木的嚴格檢疫和防蟲處理
首先加強檢疫措施,所有進入天水市的苗木必須具有苗木檢疫證,杜絕帶有天牛害蟲的苗木進入苗木市場;其次在苗木栽植前,對其全面檢查,如果發現有蟲孔,要用敵敵畏乳油稀釋10倍注射,再用毒泥封住蟲孔。
2.砍伐被天牛危害嚴重的樹木,將其鋸斷、焚燒以消滅其中的害蟲,減少蟲源傳播。
3.人工防治
(1)人工捕捉成蟲。6~8月是天牛成蟲羽化的高峰期,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在成蟲飛出之前,用尖銳的工具將其捅死;當成蟲剛從羽化孔鉆出后具有群居性,會在樹木的枝干上爬這時可以直接捕捉,將其消滅。
(2)人工殺卵及初孵幼蟲。6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成蟲的產卵期和孵化期,天牛最初產卵為綠色,很容易辨認,而且幼蟲孵化后會在樹皮外層,容易除掉,可以在這個時候組織人工除卵和捕殺幼蟲,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化學藥劑防治
(1)初孵幼蟲防治。在天牛卵孵化的高峰期,可以采用有機農藥或2.5%敵殺死乳油1∶1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1∶1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200)倍液進行樹干噴霧防治。
(2)注射藥劑防治天牛幼蟲。在6~8月下旬,利用樹干注射裝備在樹干基部打孔,每棵樹打3個孔,孔深3cm左右,打孔的方向為東南或者東北,再注射40%氧化樂果乳油或者50%甲胺磷乳油等內吸劑防治木質部內幼蟲。
(3)注射氨水防治天牛幼蟲。通過觀察天牛的生活習性,專業人員會發現天牛害怕氨水,對氨水比較敏感,因此可以在6~8月份將濃度為20%的氨水注射到櫻花和法桐等受害樹木的樹洞內,以達到殺死天牛幼蟲和蛹的目的。
四、結語
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一項長效不斷的工作,我們應該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首先做好前期的預防工作,再具有針對性的采用一些防治方法進行防治。其次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應該根據病蟲害發生的具體情況選擇科學有效、低毒、低殘留的防治方法,將害蟲的為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參考文獻:
[1]趙桂花;《光肩星天牛的綜合防治技術》];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09年03期.
[2]張獻民;《光肩星天牛危害規律及防治技術的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3]吳兵;方穎;安娜;《光肩星天牛的分布及防治》[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3年02期.
[4]張磊;《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措施》[J];黑龍江科學;2014年07期.
[5]李木林;《光肩星天牛的發生與防治》[J];農業技術,2017年第03期.
作者簡介:徐艷芳(1984-)女,漢族,甘肅天水人,大學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園林綠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