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鉦剛
摘 要:作為林業發展的重點工作內容之一,退耕還林工程作為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措施,工程質量直接關系到國家政治經濟發展情況。因此,本文針對退耕還林進行全面分析,在簡單了解退耕還林工作的生態作用后,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有針對性的提出實施解決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退耕還林;生態作用;產業結構調整;植苗造林
中國在發展初期,為了更大的經濟利潤,過度開采自然資源,對各種植被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生態環境急劇惡化。這其中水土流失問題最為嚴峻,如果不能夠及時的改善,那么國家的耕地面積會逐漸減少,土質不斷退化,水資源供給方面也會出現問題。退耕還林作為一項長期的生態治理措施,必須要得到重視。
一、退耕還林的生態效益和發展現狀
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可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問題,降低風沙帶來的危害,也是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基礎。不僅如此,退耕還林工程在實際發展過程中,讓耕作方式、產業結構、土地生產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更好的發展,真正促進了農民脫貧致富工作的發展。最為重要的是,這一工程內容的落實,在提高森林覆蓋率的同時,也能夠從側面增加農民收入,拉動國家內需,是非常重要的生態建設工程。但是從當前發展情況上看,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很多農戶并不了解退耕還林的有關措施,宣傳力度較弱;第二,退耕還林缺少科學的規劃,一些地區的政府和部門強制進行退耕還林,老百姓并沒有得到實惠,還有一些地區存在監管不力,導致工作沒有落實到實處。第三,缺少長遠規劃,林地建設沒有形成可持續發展,農村建設沒有和生態保護工相結合。第四,部分農戶退耕地生長情況較差,農戶的技術能力有限,導致林木無法健康成長,嚴重影響到農戶的經濟效益,退耕還林積極性下降。
二、提高退耕還林工程效益具體措施
實施退耕還林,是黨中央、國務院從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戰略高度,著眼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戰略舉措,是解決我國水土流失的必然選擇,是促進農民脫貧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
(一)加強宣傳力度
由上可知,退耕還林工程必須要得到重視,作為生態建設工程項目,在保證國家經濟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果想要讓農戶由內而外的接受退耕還林,主動自愿的配合工作,首要措施就是要全面加強宣傳力度。因此,各地區要加大退耕還林政策的宣傳力度,讓農戶及時了解政策的調整變化,明確各項措施,以提高積極性。
(二)強化監督管理
想要全面加強退耕還林工程的執行力度和實際質量,就要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基礎上,強化監督管理,為林區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按照有關規劃目標情況,加強監督工作,及時處理好退耕還林和農戶之間關系,給予農戶必要的政策保護和技術支持,確保農戶的利益不會被損害。比如:可以給予一定的補助兌現,包括:錢補、糧補等方式,并且規范補助程序,從而促進退耕還林工作的開展。以六桶鎮為例,工程補助農戶資金5995200元、種苗補助資金1998400元,每戶平均補助資金達8079.8元,涉及貧困戶31戶87人。工程建成5年后能為工程區退耕農戶每年增加6714624元純收入,戶均增加純收入9049元。
(三)科學規劃設計
退耕還林工程是一個長期發展的工程,經濟效益的周期也相對較長,無法在短期內得到收益。因此,要加強對退耕還林工程的規劃設計,降低農戶的顧慮,制定長遠計劃,讓地區建設和生態保護相結合。比如;充分發揮出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建立相應的生態補償措施,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害,讓農民主動退耕還林。以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六桶鎮為例,根據當地人民政府的安排,六桶鎮2017的退耕還林工程任務為4996畝。為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組織林業站的所有員工,分別到村、到組、到山頭地塊,按照退耕還林的政策要求,本著因地制宜、適地適樹、農戶自愿、發展經濟、脫貧致富的原則進行合理細致的規劃設計,全鎮規化設計種植涉及涼井村3260畝、15個村民小組,360戶,1368人、種植丘塊1299塊;山保村1183畝、16個村民小組,237戶,783人、種植丘塊518塊;關寨村553畝,3個村民小組,145戶,426人、種植丘塊221塊,共計217個圖班,4996畝。全部種植青脆李,株行距4×3,每畝56株。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貧困農戶脫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落實技術指導
除了上述幾個方面之外,政府想要保證退耕還林工程有序進行,就要加強執行力度,為農戶提供完善的服務,全面落實基礎指導。比如:可以為農戶提供一些工程培訓,給予技術上的幫助和指導,全面保證退耕還林的質量和經濟效益,以此調動農戶的積極性。避免農戶將林地變成荒地,以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六桶鎮為例,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為提高造林質量和成活率,經常深入施工現場進行技術指導,采取多種方式,在各個圖班地塊,各個施工現場進行整地質量、苗木栽植、種苗培育和幼林撫育等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變‘說教式為‘現場式,把培訓教堂搬到山間地頭,把科技資料的專業語言變成退耕農戶通俗易懂的土話,使科技興林真正落到實處,退耕還林工程質量得到保障。為了保障農戶的利益和工程建設質量,利用GPS對整個退耕還林工程的2038塊退耕地進行逐丘逐塊測量,在電腦上全部做成分戶矢量圖。經個6個月的艱苦工作,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務。
三、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部門必須要提高對退耕還林工程的認識,給予必須要的指導和幫助,保證該項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本文分析,林業部門要加強監管力度和服務力度,在充分了解不同地區情況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開展退耕還林工作,制定科學的政策。不僅如此,還要定期去退耕還林工程區進行檢查,保證工程實施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春光.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情況分析[J].中國高新區,2017(19).
[2]王曉明.退耕還林工作中的常見問題及改進[J].花卉,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