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芳
摘 要:新時期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化發展,可以有效提高合作社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市場核心競爭能力和引領示范帶動作用。只有建立規范化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才可以帶動農戶進入到市場經濟體系當中,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本文主要探討新時期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合作社;規范發展
新時期新形勢下,我國基層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限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傳統思路早已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所以,應當積極地轉變發展思路,創新經營模式,建立現代化的經營合作模式,建立健全多方聯動機制,不斷的強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核心競爭力,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制約性成因
第一,大部分農民沒有真正的認識到專業合作社的內涵與意義,加之基層農村干部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對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長效發展欠缺責任意識,欠缺積極的幫扶措施和政策支持。第二,部分農民對參與合作社經營管理缺乏主動性,與合作社可以利益共享,不能風險共擔,同時對參與合作社經營心存顧慮,始終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自主經營權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影響到了農民參與專業合作社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第三,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夠,盡管國家相關部門在財政、稅收與金融等各個方面都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長效發展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扶持,然而政策落實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例如稅收優惠政策、貸款需求、部門間的聯動支持等等都沒有真正的落實到位。第四,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效率與質量較低,南鄭區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較小、經濟實力較弱、不具備較高的帶動能力,有的合作社成員僅有登記注冊時的5人,輻射帶動的范圍不廣,吸引力不強。第五,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品牌意識、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不強,農產品加工產業鏈不長,致使合作社生產的產品大多只是初級農產品,沒有農業附加值,在市場上又缺少有效的競爭力,致使合作社發展的可持續性不強。第六,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管理水平普遍較低,有的合作社有章程制度但形同虛設,有的合作社在實際備案登記中,社員的出資大多屬于空出資,且在收益分配時不能完全按照合作社的要求進行盈余分配,大多農民只參與交易不參與分紅,對合作社的規范化管理大打折扣。第七、“空殼社、僵尸社”的存在給合作社整體形象造成不利影響,影響著合作社的整體質量,不能很好的發揮帶動輻射,真正幫助農民增收。
二、新時期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的策略
1.加大宣傳力度,調動農民的參與積極性。目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欠缺規范化意識,發展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在于農民群眾沒有正確的認識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而為了能夠讓群眾正確的認識合作社,便應當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樹立典型的示范基地,調動農民群眾的參與熱情以及積極性。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利用網絡宣傳渠道、電視媒體、報紙、宣傳冊等宣傳渠道,普及以及推廣農民專業合作社,使基層群眾能夠充分地認識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內涵。此外,相關的政府部門還應當積極地宣傳各種惠農政策,使基層農民能夠了解以及掌握到相關的優惠政策,建設專門的合作社咨詢部門,安排專人為農民提供咨詢服務,給創業的農民能夠提供快速辦證的渠道,縮短辦事程序,提升工作效率,讓農民在合作社能夠享受各種優惠政策,切實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政府應當加大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根據農民的實際情況加以鼓勵和引導,不應當強制要求農民參與,可以樹立典型示范社和示范基地,以此來吸引廣大農民的踴躍參與。還應當深入的開展調研,在各個地區選擇最具代表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被各級政府部門命名的示范合作社應當具備規范化的章程和各項管理制度,同時有較大的農民受惠力度,通過新聞報道以及宣傳活動,或者是實地參觀學習等形式,傳播推廣成功經驗,將帶頭示范作用發揮到最大。
2.提高服務能力,提升對合作社的規范化管理水平。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農民合作社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強化部門間的協作和聯動。聯席會議由工商、稅務、發改、農業、財政、供銷、扶貧、金融等部門組成,重點研究解決農民合作社發展過程中遇到困難和問題,根據各部門工作職責與分工,定期召開業務培訓會、任務交辦會、工作推進會、部門聯席會,及時下發工作通報,確保合作社工作推進“一盤棋”。建立暢通的協調溝通機制,促進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探索合作社發展新業態,共同推進合作社質量提升工作。二是培育一批有質量的縣鄉兩級合作社輔導員隊伍,制定《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管理暫行辦法》,強化縣鄉兩級輔導員隊伍建設,建立考核制度,建立激勵機制。通過各項工作措施穩定提升合作社輔導員隊伍,指導合作社建章立制,幫助合作社做好財務會計指導和監督,對發展合作社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表彰和獎勵。三是加強對合作社理事長、技術骨干等主要管理者的培訓,積極開展合作社交流培訓活動,不斷接受種植養殖的先進技術與知識、新品種的引進機制、產品的深加工產業鏈、市場營銷渠道的建立,還應當重點關注信息的搜集、企業管理、財務管理以及稅收政策的掌握等各個方面的內容,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相關工作人員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規范化的管理機制,規范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四是進一步完善“空殼社”退出機制。把“空殼社”清理工作作為一項長期工作,利用好聯席會議制度,隨時將不運轉的合作社進行清理。同時建議上級研究出臺合作社簡易注銷程序,財政補助形成資產的處置細則,建立健全合作社退出機制。
3.應用現代化設備,擴大服務功能。各級政府應當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搭建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加大農資的供應力度,為農民提供農用器械的使用方式與技術的培訓與保障服務,建立健全病蟲害防治的工作機制,為農民提供有效的基礎保障服務,落實各項惠農優惠政策,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綠色通道,積極建立與企業的合作機制。此外,相關政府部門還應當建立品牌發展戰略,樹立品牌意識,引導以及建立龍頭企業,建立有機產品與綠色食品的競爭品牌,重視以及落實農產品的商標注冊工作,創建典型、樹立品牌。農民專業合作社還應當積極的引進現代化的設備,更新現有的硬件及軟件設備,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現代化水平,增強合作社的核心競爭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過程中由于重視程度不夠等因素,限制了其規范化的發展,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做好培訓宣傳工作,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引進現代化的先進設備,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現代化水平,促進合作社的規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鳳艷.新時期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18):190-191.
[2]范龍寶.新時期農業專業合作社致富帶頭人[J].北方人,2019(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