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根
摘 要:紅茶為我國第二大茶類,有幫助胃腸消化,促進食欲等功效。本文通過對紅茶的鮮葉管理、萎凋、揉捻、發酵等加工技關鍵術的分析,為開發貴州優質紅茶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紅茶;萎凋;發酵
因紅茶的熱度越來越高,茶廠逐漸開始大規模研制紅茶。貴州省安順市屬于典型的濕潤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具有山岳氣候的典型特征。該地在紅茶的采摘加工上具有獨特的方式,本文根據安順地區的實際特點,探析了紅茶加工的關鍵技術。
一、鮮葉管理
貴州省的安順紅茶品種多為小葉品種,原料要求有較高的嫩度。采摘時鮮葉長度應保持在2.5~5cm,按精粗原料的不同情況,分開采摘,分級管理,采摘時要挑出蟲葉、病葉和老葉。
最好在上午的十點到下午的四點鐘之間進行鮮葉的采集工作,不可采集具有露水和雨水的茶葉,選擇鮮嫩的茶葉進行采摘工作,因嫩葉質量高、味道鮮美,內含物質元素多,所以制作的紅茶,具有鮮香味美、色澤純潤等優質特點。
貴州的茶葉一年有五到六個月的采收期,把握好茶葉采摘的時機比較重要,葉采摘應選在陰天或晴天的下午進行,這時茶葉上無露水、無雨水,茶葉質量較好。春季可在樹梢上有10%的新梢達一芽二到三葉時進行開采,當新梢伸長至高峰期時,應按照標準將將茶葉盡量采盡,夏季氣溫較高,雨水充足,是全年高產的重要季節,產量可達全年的30~40%。采摘后要放置在透氣的籃子中,運輸的過程要迅速,保持其新鮮度,茶葉不能緊壓,防止其破損。此后,專業人員應嚴格按照標準驗收,確保茶葉原料的質量,采摘后的茶葉要攤開處理,及時散熱。堅持分批勤采的原則,春茶宜6~7d采一批,高峰期可3~5d采一批,夏茶可5~6d采一批,秋茶適合4~5d采一批。
二、萎凋
茶葉的萎凋工序是紅茶加工環節中的基礎,在茶葉脫水過程中,同時使大分子物質降解,形成氨基酸等次生物質,改變茶葉的味道,積累大量的前期物質,形成紅茶的獨特品質和口感,為發酵工序提供物質保障。
安順市地勢較高,太陽光照不足,氣溫涼爽,多數的茶葉制作廠處于高山之上,溫度較低,所以使用加溫萎凋是適合此地區高效穩定的萎凋方法,可采用熱風裝置在萎凋室內加溫進行萎凋工作,用專門的空調萎凋室或專業萎凋槽進行萎凋處理。空調萎凋室可自動化處理,根據相關情況調節相應的室溫和濕度,而專業的萎凋槽則是半機械半人工控制的萎凋加溫方式,該設備易操作,效率高,萎凋出的茶葉品質穩定,適合運用于大規模生產。
萎凋時,攤葉量的標準為葉與葉之間互不重疊,攤葉量為每平方二點五千克到每平方五千克之間,其攤葉放置的厚度為15~20cm,溫度控制在20~22℃之間,相對濕度把控在50~70%,萎凋的時間可控制在8~12h。萎凋時可通過溫度、濕度、時間、攤葉的厚度,隨時調整茶葉的失水速度。
安順地區的茶葉含水量高,要注意防止萎凋不足所導致的茶葉質量硬且脆,揉捻時茶葉易斷碎等問題,采用含水量檢測法可有效幫助調節萎凋適度,紅茶春季的含水量一般可把控在60~62%,而夏季的含水率可把控在62~64%。
三、揉捻
揉捻是通過機械力的作用,使經過萎凋的葉子卷成條狀,破壞茶葉的細胞組織,讓茶葉內的多酚氧化酶充分接觸多酚類化合物,借助氧促進紅茶的發酵工序。因揉捻出的茶葉茶汁凝于表面,在茶葉沖泡的過程中,可使溶性物質與茶水相融合,利于提升茶水的品質。
揉捻紅茶時可使用茶揉捻機,將萎凋后的茶葉投擲到揉捻機中,投葉量不宜過多,可為10~15kg。大量投入茶葉易導致揉捻機無法正常運作,造成揉捻程度不均,并且大量的茶葉成團會使茶葉溫度升高,提前變紅影響后續工作。揉捻的時間可把控在20~30s,揉捻的加壓過程可為:空壓3~5s、輕壓5s、重壓5~10s、輕壓5s、再空壓3~5s。
安順的紅茶對細胞的破壞率要求較低,一般在80%左右即可,由于采摘的茶葉較嫩,葉片多數均可自然卷曲成條狀。加壓時會使茶汁少量的外溢,受壓時會使外溢的茶汁吸附在茶葉的表面。揉捻均均可使細胞破壞充分,從而使茶葉的香氣低淡,茶青味薄。
四、發酵
發酵這一環節是制作紅茶的重要技術,目的是在適宜的溫度、濕度等環境中讓茶葉充分發酵,增加茶葉中酶的活化度,促進茶葉中多酚類化合物的氧化反應,形成紅茶獨特的味道和光澤,降低青澀的口感并增加濃郁的茶味。發酵是使茶葉變紅最關鍵的工序,是形成紅茶香味的主要環節。
發酵時要求控制好溫度,一般以28℃左右為宜,相對濕度可在95%以上,保持空氣新鮮,氧氣充足。紅茶在發酵時可適當攪拌茶坯,使其混合均勻,發酵充分。
五、干燥
干燥是讓茶葉停止發酵的工序,利用高溫破壞渥紅梅的活性,固定茶在萎凋、揉捻和發酵后已形成的特性,作為紅茶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可保持紅茶的內質,蒸發茶葉殘留的水分,在短時間內提高茶葉的香氣,形成紅茶獨特的品質。
紅茶首先要在滾筒殺青機中保持溫度220℃,時間3s左右,葉子出筒后要攤涼50m,此后,要進行烘干機烘干處理,溫度可在100~110℃,時間可保持在20~30s,中間可再次將葉子搓成條狀,使茶葉的含水量降至8%以下,葉子出機后攤涼一小時,最后要再次使用烘干機烘干葉子,溫度保持在120℃,時間1~3s為宜,使茶成品含水率降至6%以下。
六、結語
綜上所述,貴州省的自然條件可進行紅茶的生產,紅茶可通過鮮葉管理、萎凋、揉捻、發酵和干燥五項關鍵加工技術,讓茶味變的濃郁,讓色澤變得紅亮,從而形成特有的品質。
參考文獻:
[1]翁開振,翁麗娟,吳加旺.福鼎白茶加工關鍵技術研究[J].現代食品,2019(17):50-52.
[2]吳學進,陳克,揭國良,等.紅茶加工過程萎凋和發酵工序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茶葉加工,2018(04):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