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杰 楊世素 吳昆明
摘 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人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升,對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要求越來越高。本文首先對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樣品抽樣工作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要求進行了介紹,其次對提高樣品抽樣工作有效性措施進行了詳細分析探討。旨在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不斷提升工作能力,為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提供助力。
關鍵詞: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樣品抽樣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嚴重威脅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威脅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甚至直接影響到社會穩定。國家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高度重視,各地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方面,不斷開創新方法,深挖抽檢數據價值,著力提升監管效能,科學防范食品安全風險隱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呈現平穩上升態勢,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各地政府應本著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建立有效的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保證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一、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樣品抽樣的要求
1.對抽樣員的要求。第一,在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樣品抽樣工作期間,參與抽樣的專業技術人員至少需要兩人,確保整個樣品抽樣檢測過程的可靠性與抽樣工作的順利開展。第二,抽樣員必須要持證(身份證、工作證等)上崗。抽樣員應將所需的抽樣材料準備齊全,其中包括抽樣工具(密封袋、制樣瓶、砧板、刀、剪刀、藥匙、打樣機、保存箱、透明膠、簽字筆、油性筆、標簽、封條等)、抽樣記錄表、抽樣許可文件以及監測任務來源文件等。第三,抽樣員應做好現場記錄工作,詳細記錄抽樣過程和各項數據,做到字跡清晰、內容詳盡、筆記工整。之后將其交由受檢方進行核查,并簽字確認。對完成的抽樣記錄表,應進行標記和歸檔。
2.工作相關要求。第一,必須按照所抽樣品相關標準開展抽樣工作。例如,在對蔬菜的質量安全監測中,應按照NY/T762-2004或NY/T789-2004中的要求進行抽樣。第二,要根據實際狀況,靈活控制抽樣監測的抽樣數量和質量標準,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抽樣對象,保證抽樣監測的隨機性和代表性。
二、抽樣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
1.抽樣過程信息化程度低。目前,對食用農產品的抽檢普遍具有抽樣批次多、抽樣頻率密集等特點。因此,過于依賴人工的抽樣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現階段的抽樣要求。另外,采用人工書寫的方式記錄樣品信息,有可能導致諸多問題:①導致樣品名稱不規范,食用農產品品種繁多,抽樣人員、銷售者未必能說出所售產品的名稱,所以樣品名稱往往填寫不規范,或是以俗名填寫,甚至是填寫錯誤,給后期檢驗及結果判定造成了不小的影響。②抽樣單填寫時可能會因抽樣人員的書寫習慣或字跡潦草,導致其他人員(檢測人員等)無法辨識或識別錯誤。總之,抽樣環節信息化程度的低下降低了抽樣效率,影響了后期檢測結果的真實性和公正性。現階段,一些發達地區或規模較大的檢測機構已經廣泛使用移動終端等電子設備來進行食用農產品抽樣,但總體來講普及率不高,且在使用的合理性及抽樣信息系統軟件(APP)本身功能的設計上還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
2.抽樣地點存在問題。抽樣地點選擇往往受抽樣人員的主觀因素影響:選擇環境較好、交通便利、被抽樣單位配合度高的商超抽樣,盡量規避環境較差、交通不便、被抽樣單位配合度不高的農貿市場、批發市場抽樣。
3.被抽樣單位不積極配合。在實際的抽樣工作中發現:一些農貿市場商戶文化水平有限,法律法規意識淡薄,不理解抽檢的目的意義,對可能的處罰有懼怕心理,從而以各種形式抵觸抽樣過程。
三、提高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樣品抽樣工作有效性措施討論
1.明確抽樣原則與目的。抽樣的工作內容就是要從被檢測對象中,抽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樣品,其目的是為了通過隨機性、代表性及公平性原則去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樣品進行檢測,從而對被檢測對象進行科學的質量安全評估,以實現對產品質量安全的控制和管理。此外,在實施抽樣工作之前,應加強抽樣準備工作的監管,規范抽樣人員行為,嚴格紀律,不能提前告知受檢單位檢測內容以及檢測方法,確保檢測的公正性。
2.加大農牧業、漁禽業等部門行政執法力度。強化食用農產品生產源頭執法監管,深入開展各類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食用農產品質量重大事件的發生。要加大農業投入品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查處高毒高殘留農藥、違禁獸藥、違法食用添加劑等違法行為,凈化農業生產環境。要加強重點品種、重點環節、重點區域的執法檢查,定期、不定期對農產品生產企業和合作社開展抽檢,進一步加大立案查處力度,切斷偽劣農產品、不安全農產品向市場輸送的渠道。食藥監管系統要加強與農業、畜牧、糧食部門的監管銜接,加大科普宣傳力度,規范農藥使用行為,使種植戶能掌握水果蔬菜種植過程中使用藥物的種類與用法用量。生產環節應結合現場的生產過程、工藝布局、環境衛生狀況等查找原因,規范生產加工行為。在流通環節,要核查儲藏、銷售過程的衛生條件,特別是要加強對低溫產品的冷鏈運銷環節管理,防止產品在貨架期因儲存不當引起質量安全問題。
3.采用移動終端抽樣。鑒于現狀,應該停止采用傳統的抽樣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移動終端抽樣的方式。移動終端抽樣一般需要配置一些電子設備,如移動終端(PAD、手機)、藍牙打印機、數字證書等。移動終端抽樣具有傳統抽樣手段所不具備的優點:①減少了抽樣勞動量,移動終端抽樣可以大大減少手工填寫抽樣單、樣品標簽所帶來的繁重勞動量;另外,移動設備所具有的拍攝功能能很好的代替相機、記錄儀的工作,而且從拍照到相片上傳一氣呵成,提高了工作效率。②提高信息的準確性,在采用抽樣信息系統進行樣品信息錄入時,被抽樣單位、樣品名稱、計量單位等信息都可以智能書寫,填寫引導或掃描商品條形碼識別樣品等輔助功能,大大提高了樣品名稱書寫的規范性和信息的正確性。
4.嚴格遵守抽樣程序。抽樣時,抽樣人員應先向受檢單位出示檢測許可及相關文件,同時要告知抽樣內容;抽樣人員應在抽樣全部過程中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對樣品造成二次污染,影響檢測的準確性;填寫抽樣記錄表的過程中,應詳細并完整地記錄樣品名稱、樣品編號、抽樣日期、抽樣地點、抽樣基數、抽樣數量、樣品包裝及保存方法等內容進行信息記錄,抽樣單位、抽樣人員在抽樣記錄表上簽名并加蓋公章,并經受檢單位負責人簽字確認或蓋章;樣品的包裝要確保嚴密性,避免樣品在運輸過程中變質、受損、或受到污染。同時應在樣品外包裝標明樣品名稱、樣品編號、抽樣日期、樣品狀態等信息。
四、結語
提高抽檢效率,科學規范抽檢行為是提高抽檢工作質量的迫切需要。對存在問題的研究也是持續改進的過程。只有不斷加強對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提高其素質水平,完善抽樣制度體系,才能讓抽檢工作成為食用農產品監督管理的有效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陳永法,李倩怡,吳幼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發展歷程及改革現狀探討[J].食品工業科技,2014,35(11):30-34.
[2]王虹,周令.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幾點思考[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3,29(6):756-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