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涵



【摘 要】文章根據青海省1991—2018年的統計數據,利用ARDL模型對青海省的經濟增長、金融發展與能源消費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青海省的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費的長短期影響顯著為正,金融發展效率與能源消費之間無論短期還是長期均呈負相關關系?;诖?,青海省應探索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及加速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關鍵詞】經濟增長;金融發展;能源消費;ARDL模型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12-0016-03
0 引言
能源是經濟增長的物質基礎,金融是現代市場經濟的核心,由此可見,能源和金融是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青海省于2008年提出“生態立省”的發展戰略,即維持經濟、能源、社會、人口等因素的復合生態平衡。因此,青海省經濟、金融、能源消費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近年來,青海省經濟、金融和能源消費都呈增長的態勢,然而經濟增長的代價是能源粗獷式的消耗,導致的環境污染嚴重影響青海省的生態環境。
基于此,本文試圖理順青海省經濟增長、金融發展和能源消費的關系,為青海省可持續發展提供可行性對策。
1 文獻綜述
回顧以往文獻,大部分學者是對經濟增長、金融發展、能源消費量中的兩個變量進行研究,對三者一起進行研究的文獻并不多。國外學者Sadorsky(2010)通過邊限測試和動態面板估計結合的方法研究9個中東歐國家的經濟增長、金融發展、能源消費的關系,研究表明三者存在因果關系;Omri和Kahouli(2014)對65個地區進行動態面板估計,得到金融發展對能源消費和經濟增長都具有正向作用的結論;王文波和劉洋(2018)利用三系統耦合模型對中國省域2001—2016年面板數據分析,研究得三類綜合指數均表現為東高西低,且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水平比能源消費的區域差異更明顯。
2 青海省經濟增長、金融發展及能源消費的實證分析
2.1 指標選取及模型構建
2.1.1 指標選取
本文選用青海省1991—2018年時間跨度為28年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研究,數據來自《青海省統計年鑒(1991—2019)》《青海能源發展報告(2018)》。通過EViews9.0計量軟件構建ARDL-ECM模型,分析青海省經濟、金融、能源的關系。選用的指標包括年度GDP增長率(GDPI)、金融發展效率(FDE)、能源消費增長率(ENI)、工業化指標(IND)。
經濟發展水平(GDPI):本文選用青海省年度GDP增長率來衡量經濟發展的水平。
金融發展水平(FDE):本文選用金融發展效率作為衡量金融發展的水平。參考張琦、甘家武和宋佳的方法(張琦等人,2020),計算公式為“金融發展效率=金融機構貸款余額/金融機構存款余額”。該指標基于信用創造功能,指標越高,代表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效率越高,則金融發展水平越高。
能源消費水平(ENI):本文選用能源消費總量增長率來衡量青海省能源消費的情況,即“能源消費增長量/能源消費總量”,其中1991—2017年的能源消費總量數據來自《青海省統計年鑒(1991—2019)》,2018年的能源消費總量來自《青海能源發展報告(2018)》。
工業化水平(IND):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能源消費與工業化水平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所以本文加入工業化指標進行研究。由于第二產業主要包括工業、建筑業等,因此本文選用“第二產業生產總值/GDP”衡量青海省工業化的水平。
2.1.2 模型構建
為研究青海省經濟增長、金融發展、能源消費的關系,構造能源消費增長率、年度GDP增長率、金融發展效率、工業化指標之間的線性方程(1):
ENIt=δC+δGDPIGTPIt+δFDEFDEt+δINDIND (1)
上述模型中,t表示年份,ENIt、GDPIt、FDEt、INDt分別表示在第t年時青海省的能源消費增長率、年度GDP增長率、金融發展效率、工業化程度,δGDPI、δFDE、δIND為各變量的系數,δC為常數項。
ARDL模型是一種協整檢驗模型,建立由ARDL模型經過線性變換得到的無約束誤差修正模型檢驗變量間是否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模型4中,β0為漂移項,μt為白噪聲,β1、β2、β3、β4為長期系數,β1i、β2i、β3i、β4i為短期系數,j、k、m、n分別表示ENI、GDPI、FDE、IND的一階差分項的最大滯后階數,構建模型(2)如下:
ARDL邊限協整檢驗的原假設為變量之間不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即H0:β1=β2=β3=β4;備擇假設為變量間存在長期協整關系,即β1、β2、β3、β4至少有一個不為0。F統計量服從一個非標準的漸進分布,并存在F統計量的上、下邊限值。如果F統計量在上、下邊限值之間,無法確定是否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如果超過上邊限值,拒絕原假設,即變量間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如果低于下邊限值,不拒絕原假設,變量間不存在長期協整關系。
如果確定了變量間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后,進一步構建ARDL-ECM模型分析變量間的短期動態關系。模型中,φ0為常數項,φ1i、φ2i、φ3i、φ4i表示短期系數,δ表示偏離長期均衡時的調整速度,ECT為長期回歸的殘差項,ωt為標準誤差項,j、k、m、n分別表示ENI、GDPI、FDE、IND的一階差分項的最大滯后階數,構建模型(3)如下:
2.2 實證檢驗
2.2.1 平穩性檢驗
只有當變量為平穩或者一階單整時才可以使用ARDL模型,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檢驗結果見表1,ENI、GDPI的原序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即零階平穩,而FDE、IND均為非平穩時間序列,經過一階差分后均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平穩。從表1可知,所有變量都在一階差分后平穩。
2.2.2 ARDL邊限協整檢驗
通過ARDL邊限協整檢驗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協整關系。該模型對滯后階數十分敏感,滯后階數的選擇主要參考AIC信息準則和SIC信息準則。協整檢驗結果見表2。ENI、FDE為因變量時,F統計值均高于1%顯著性水平下的上邊限值,表明GDPI、FDE、IND對ENI有長期協整關系,ENI、GDPI、IND對FDE有長期協整關系;GDPI為因變量時,F統計量低于10%顯著性水平的下限值,所以ENI、FDE、IND對GDPI不存在長期協整關系;IND為因變量時,其F統計值在10%和5%的上下邊界之間,因此無法確定ENI、GDPI、FDE對IND有長期協整關系。本文研究的變量至少存在兩個協整關系,說明青海省經濟增長、金融發展、能源消費及工業化進程之間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
2.2.3 長短期估計
本文選用AIC信息準則,在ARDL模型估計前確定最大滯后階數為3得到被解釋變量為ENI的最優模型為ARDL(3,3,0,0)。模型估計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第一,從短期ARDL-ECM模型中可知,能源消費增長率的滯后一期、滯后二期和滯后三期對能源消費具有顯著的正效應,表明上期的能源消費增長對當期有較大程度的影響,能源消費存在比較嚴重的路徑依賴,其短時間內很難降低。第二,青海省的經濟發展水平長期和短期都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為正,系數分別為0.430 342和0.456 361,說明隨著青海省經濟的增長,能源消費也在增加,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對能源的需求越大。第三,從長期來看,青海省的金融發展水平對能源消費的影響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金融發展效率每增加1%,能源消費增長率會下降0.158%,說明青海省金融發展效率的提高,使得資金流向了低能耗、高能效的企業,讓企業把更多的資金投入提高生產技術、生產節能環保的項目中;短期來看,當期的金融發展效率和能源消費增長率呈負相關關系。第四,工業化進程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對能源消費的影響均不顯著,說明工業化進程不是導致能源消費增長的主要因素。第五,誤差修正項的系數為-1.7114 72,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且其符號符合反向修正機制,說明能源消費增長率從短期均衡到長期均衡每年有171.147 2%被修正。
2.2.4 穩定性檢驗
本文利用遞歸殘差累計和CUSUM檢驗對模型估計的參數進行穩健性檢驗,確保本文構建的ARDL模型的穩健性。檢驗結果如圖1所示,圖1中兩條直線表示顯著性水平為5%時的上下臨界值,中間的折線表示隨時間變化的CUSUM值。以ENI為因變量計算的CUSUM值位于上下臨界值之間??傮w來說,模型是有效的,研究結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3 結論與對策
第一,實證結果表明,青海省的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在短期和長期均呈正相關關系,表明能源消費對經濟增長存在反饋機制。因此,青海省應當加快節能環保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探索青海省新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促進青海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青海省的金融發展效率與能源消費無論短期還是長期均呈負相關關系。說明青海省金融機構在節能環保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因此青海省應該繼續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在能源消費控制方面的用途。金融機構應大力創新綠色金融產品,例如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成立環保設備融資租賃公司推動綠色項目融資;利用企業的特許經營權、用水權、用能權、排污權等知識產權進行抵質押貸款。
第三,青海省工業化水平與能源消費的長短期關系不顯著,其原因在于隨著“一優兩高”戰略的實施,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推進,青海省產業發展受到資源、環境等各方面的制約,節約能源、保護資源的目標與經濟增長存在矛盾,使得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形成倒逼機制。因此,青海省應繼續把握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浪潮,實施“百項改造提升工程”和“百項創新攻堅工程”,帶動青海省工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參 考 文 獻
[1]Anis Omri,Bassem Kahouli.Caus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Fresh evidence from dynamic simultaneous-equations models[J].Energy Policy,2014(3):67-68.
[2]Perry Sadorsky.The impa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
nt on energy consumption in emerging economies[J].Energy Policy,2009(5):38-39.
[3]王文波,劉洋.金融發展、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基于系統耦合模型的實證分析[J].金融理論探索,2018(6):3-14.
[4]張琦,甘家武,宋佳.我國金融機構發展規模和效率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20
(1):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