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聽孩子的訴說:
這天,我發現我的日記本被動過了。我知道這肯定是媽媽干的,媽媽說這個抽屜的使用權歸我,可她平時常把它打開,翻看我的日記和同學們送我的賀卡。我知道媽媽為我好,也就一直沒說什么。可這次媽媽反倒責問我:“這張照片是怎么回事?”
看到媽媽扔過來的照片,我知道她是為照片后面的“我永遠記著你”發的火??赡钦掌鋵嵤且粋€轉學的女同學,臨別時送給班上每人一張的,上面寫著同樣的一句話,我就保存在日記本里了。媽媽哪里肯聽我的解釋。
這次我真的太不滿意媽媽了……一件很平常的事,為什么疑神疑鬼?為什么偷看我的日記?
——一個男孩日記的故事。
我們中學生都有自己的一點小秘密,不想告訴別人,都把它“鎖”在自己的小日記本里。有一天,我回到家,突然發現我的日記被人翻看過。結果證明是媽媽偷看了。媽媽解釋說是為我好。我覺得所謂的為我好,就是不相信我。我被氣哭了,我想對媽媽說:“媽媽,我知道您疼我愛我關心我,可是,您為什么不給我一點自由?不給我一點屬于自己的空間?
——一個女孩日記的故事。與父母一起思考:
在心理咨詢工作中,時常存在因為中學生日記引起的親子沖突??磥恚议L們真該對孩子的日記多一些理解。
日本心理學家依田新說:“日記正如同一位親密的朋友,它是青少年傾吐心聲的對象,并且它只是一位沉默的聽眾,一位聽了自己的話絕不向任何人饒舌的理想的聽眾。年輕人向他人傾訴雖然能得到安慰,但同時也可能因此而泄漏自己內心的秘密。因此,他們既希望有一位能默聽自己傾訴心中煩惱并給自己增加力量的對象,又擔心隨便讓別人知道了自己的秘密。能滿足這一要求的就是寫日記了?!?/p>
記日記正反映了中學生最顯著的心理特點——閉鎖性。人到少年時已不再像兒童時那樣直率,即使對最親近的人也很少吐露真情,不愿意把內心的一切秘密輕易吐露,可他們又需要傾吐,日記便成了最好的傾吐對象。
父母請勿貿然窺探孩子的秘密。父母要偷看孩子的日記,即使本意再好,孩子也會不滿、會抱怨甚至會憎十艮。因為這會使孩子感覺受到了侵害。前文兩個少年的心聲就警示了我們。
給孩子以信任。偷看孩子的日記,無疑是由一片愛心驅動。然而,愛就要信任。我們不能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凡是堅持寫日記的學生,幾乎都是好學上進,有自尊心的學生。寫日記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總結的過程。年輕人肯思考,肯總結,就足以說明他是要求進步,思想健康的人。我們為什么還憂心忡忡?也許他們在為人處事上不免有些失誤,而吃一塹長一智,經歷挫折,正是人生的必修課。
學會做孩子的大朋友。對孩子閉鎖的心靈不去貿然探秘,但也不能不聞不問。需要的是您要放下架子,跟孩子講平等,營造一種朋友關系。孩子不會拒絕朋友。
來點書面交流。有時候寫信之類的書面交流更有利于親子之間的心靈溝通。因為書面交流會讓人感到親子之情是那樣凝重深刻,再有,書面交流也允許人慎重謀篇遣詞以求效果更好。
給孩子留一塊獨享的天地。任您想盡一切辦法,也不可能把孩子的心聲全部掏出來,而且也沒有必要。獨享一塊心靈綠地,不要任何人來涉足,這是一個心理健全的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孩子長大了,自我意識覺醒了,有了獨立的人格,就應該有一塊僅屬于自己的天地。把這方天地留給孩子獨自享有,父母不去輕率地驚擾,這也是對孩子的愛。

靜聽父母的訴說
現在的社會這么復雜,十幾歲的孩子又單純,沒有社會經驗,萬一交友不慎,那后果是不堪設想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做家長的責任使我們不敢掉以輕心??墒钱攩柌怀鰜硎裁吹臅r候,了解他們心理狀況及交友情形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偷看他們的日記??晌覀冞@是為他好啊,哪個做父母的不愛自己的孩子?
——一位父親關于日記的心里話。
偷看孩子的日記,是不應該的,是錯誤的??墒欠高@樣的錯誤總比對孩子一無所知強。不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就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我女兒讀中學時曾學習成績不太好,我總是簡單地批評她。有一段時間,她總是沒精打采,獨自坐在那出神,問她什么也不說。我就試看偷看她的日記。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她在日記里寫道:“不知為什么,老師講的我好像明白了,可是做題時,又好像不明白,媽媽怕我學習分心,什么家務活也不讓我干,還常常給我做最愛吃的飯菜。我覺得已經將全部精力全投進去了,可還是考不出好成績。將來若考不上大學,我有什么臉面見父母?像我這么不中用,讓父母失望,還不如死了的好?!笨吹竭@里,我身上驚出一身冷汗。
我想了一天,真誠地跟女兒談話,我和她爸爸文化程度都不高,上學的事只能靠她自己。將來考上大學當然好,考不上大學,做一個普通勞動者也沒什么不好,重要的是自己適應就好。只要努力了,就是成功,只要對社會有貢獻,就是成功。談過之后,見她人也精神了,也勤快了,學習成績也一點點往上長。初巾畢業沒考高巾,考上了技校,她感覺也挺好。
如果不是我看了她的日記,怎么會知道她承受的壓力之大,又怎么會改變了對她的目標和要求?說不定會發生什么讓人后怕的事呢?
——一位母親關于日記的心里話。
與孩了.一起思考:
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記,無非是怕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吃苦頭,怕孩子不能應付面前的困難,怕孩子交上壞朋友、養成壞習慣,怕孩子走不出心理的困境……
在青少年成長的道路上,形成閉鎖心理,希望獨享心靈空間,是勢所必然,是人生應有的內涵。父母不該隨便侵擾我們心中的圣地。但是,對父母大吵大鬧會傷著父母的那份真摯的親情和深沉的愛心,你忍心嗎?因此我們可以從同齡人的故事中尋求良策。

●小勇的做法——
小勇說:“既然我父母選擇了偷看我的日記以達到了解我的目的,我便將計就計,利用日記來達到我的目的,讓他們放心我,信任我。”
他知道父母怕他交友不慎,就在日記里對每位交往的人做了簡括的描述,并將同學對此人的評價和自己對他的看法寫上。對所經歷的事情也是一樣,簡中有詳,脈絡清楚,并寫上自己的見解和體會。不僅如此,凡是日記中所敘述的事,找機會與父母述說一遍。如此一來,父母覺得他與大人無話不談,沒有隱瞞,事情處理得當,也就不再偷看他的日記了。由此,他還練就了一手好文筆,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小霞發現父母偷看日記后,不動聲色,日記內容卻悄悄地變了,將與自己的對話變為與父母的交流。她說:“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可置疑的,他們很想知道我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他們為我們做了事后,很想知道我們的感受。于是,我就常常在日記里寫上這些。有時,對父母有些建議,當面不好講出口,我就婉轉地寫在日記里。父母看后,能接受的全都照辦,不能接受的,也很婉轉地把不能接受的理由告訴我(父母所以繞彎子,是不想讓我知道他們偷看我的日記)。后來父母見我逐漸成熟,也就不再看我的日記了。”
以上這兩種做法啟示我們:當父母偷看日記時,一要講究抗爭的策略,有理有節有禮。而偏激的方式不僅會激化親子間的矛盾,而且從另一面證明自己的“孩子氣”,證明自己“沒長大”,讓父母無法尊重理解和信任你。二要加強與父母的主動溝通。讓父母了解自己,父母也就不再貿然探秘,他們會為你心靈的成熟而欣慰。
如果我們把日記看作是心靈的獨白,比作心中一塊圣潔的獨享天地,那偷看日記的人就是貿然闖入者。當這闖入者是你應該尊敬的人,而這個人又是為了愛你,保護你,才寧愿擔著冒犯你的風險而闖入,你該怎么辦?你是魯莽地將闖入者推出去,再重重地將這扇心靈之門關閉,還是如前面兩位同學一樣,讓闖入者領略一下這方天地的風光,使其放心滿意地自行退出呢?相信每一個青少年都會有明智的選擇。
馬志國應用心理學研究員,知名心理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