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侮辱、誹謗江歌及其母親江秋蓮的案件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宣判。法院認為,網民譚斌得知江歌在日本被殺事件后,非但不表同情,反而在網絡上對素不相識的江歌母女進行侮辱、誹謗,公然貶低、損害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侮辱罪、誹謗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譚斌付出的沉重代價警示我們:網絡并非“噴子”們的法外之地。
對于不同程度的“網絡噴子”行為,相關法律已經作出了處罰規定,如在互聯網上制造、散布謠言、侮辱誹謗他人且觸犯法律者,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對構成犯罪,危害國家安全、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依照刑法第一百零五條和第二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給予嚴懲;對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進行懲治;對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依照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公民在網絡上可以自由發表言論,但要學會明辨事理,切忌把網絡當作自己泄憤的工具,或者為滿足自己一時的“快感”,炮制謠言,傳播謠言,危言聳聽;或者“以噴為樂”,侮辱誹謗他人,不守底線,信口開河。
(摘自《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