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俊閣
在2020年1月召開的全國檔案工作暨表彰先進會議上,我省檔案系統兩家單位一名個人獲表彰。其中,沈陽市蘇家屯區檔案館、大連市甘井子區檔案館被授予“全國檔案系統先進集體”稱號;葫蘆島市綏中縣檔案館館長晉軍獲得“全國檔案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從本期開始,我們將陸續刊登文章,介紹其先進的工作經驗和事跡。
在蘇家屯區檔案館樓內白色墻壁上,鑲嵌著“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12個燙金大字,煜煜生輝。采訪結束后,我感到這12個金色的大字,不是鑲嵌在墻上,而是鑲嵌在蘇家屯區檔案館每個人的心上。
創建數字化檔案館 為黨管好檔
2019年3月13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工作的原沈陽市蘇家屯區居民張先生,通過沈陽市蘇家屯區民生檔案跨館查證流程,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公證處拿到了在蘇家屯區登記的結婚檔案后,感慨地說:“現在辦事真是太方便了!”
創建數字化檔案館以來,沈陽市蘇家屯區檔案館先后投入150余萬元,用于數字化檔案館建設。2018年蘇家屯區檔案館晉升為遼寧省3A級數字檔案館,成為沈陽市首家省級數字檔案館。
數字檔案館建成后,蘇家屯區檔案館在機構改革后人員減少的情況下,保質保量地完成館藏檔案資料錄入工作,共計錄入115萬條。建立照片、婚姻、招工等檔案全文級數據庫,掃描了27萬頁,校對文書檔案數據75萬條。將全區婚姻、招工等民生檔案數據20.5萬條上報沈陽市檔案館,實現沈陽市檔案館14個區(縣)館際間檔案信息互聯互通,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供“異地查檔、跨館服務”,變“讓利用者跑路”為“讓信息跑路”,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辦事。民生檔案是檔案館利用的重頭戲,蘇家屯區檔案館民生檔案利用數量占全部檔案利用數量的85%,主要是幫助百姓解決領取獨生子女補貼、辦理養老保險、財產繼承等實際問題。“群眾利益無小事”,蘇家屯區檔案館始終將民生檔案的數字化工作放在首位。2019年,為了能夠快速準確地登記查檔者信息,他們安裝了身份證掃描儀。現在到蘇家屯區檔案館查找民生檔案,從登記、查檔到提供檔案證明,平均僅需2分鐘就能完成一個利用流程。精準、快速的服務,受到了廣大查檔利用者的一致好評。2019年,僅提供民生檔案就達5000余件次,利用人數2000余人次。
保障檔案安全 為國守好史
加拿大國家檔案館前館長阿瑟道蒂有句名言:“在所有的國家財產中,檔案是最為珍貴的,它是一代人留給另一代人的禮物,我們對它的愛護程度標志著我們的文明程度。”因此,檔案安全是檔案工作的重中之重。蘇家屯區檔案館高度重視檔案安全工作,加大檔案安全培訓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消防知識講座、消防演練,提升干部職工安全意識,庫房管理人員每天巡視庫房安全,按時查看庫房溫濕度,認真做好庫房安全記錄,節假日期間檔案庫房加貼封條進行管理,保障檔案實體安全。
對檔案信息安全,檔案館更是進行多重保障。每天定時對檔案數據庫和全文數據進行自動備份,每周五對全文數據手動進行線下完全備份,對重要檔案進行異地備份。2015年,蘇家屯區檔案館與青海省海東市檔案局結成了“重要檔案異地備份對口協作單位”,定期對重要檔案進行異地備份。蘇家屯區檔案館成為沈陽市首家開展重要檔案異地備份工作的區縣檔案館。
整合檔案資源 充分發揮檔案為民服務的作用
2019年3月15日,家住農村的蘇家屯區退伍軍人李某,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蘇家屯區檔案館。此前,他得知農村復原退伍軍人可以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但是必須提供參軍和退伍時的證明材料。他說,我復原退伍都幾十年了,參軍和復原退伍的手續都沒有了,可怎么辦啊?有人告訴他,到蘇家屯區檔案館能查到。他急忙來到檔案館,向檔案館工作人員說明來意后,工作人員通過微機檢索,從區民政局全宗檔案數據庫中查到他的名字,并當場給他出具了檔案證明。當李某接過檔案證明時連聲道謝:“我懸著的心終于落地了,你們辦得太快了,就是我們在家找自己的東西也沒有這么快啊。”
要充分發揮檔案館的作用,首先要豐富館藏。蘇家屯區檔案館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扎實開展數字檔案資源建設工作。從2000年開始,他們建立了民生檔案專題數據庫,優先對館藏婚姻、招工、知青、獨生子女等民生檔案進行目錄級加工。截至2019年,已全部完成了館藏檔案資料目錄級錄入工作,建立了28個目錄級數據庫,共計錄入數據120萬條。
從2010年開始,蘇家屯區檔案館開始對館藏重要檔案、婚姻檔案、照片檔案等進行全文掃描。2017年,他們投入40萬元,購置了檔案綜合管理系統及相關軟硬件設備。隨后,有序完成了全部目錄級、全文級數據遷移工作。同時,他們有計劃地陸續開展館藏檔案全文數字化工作。2019年末已掃描館藏檔案29.3萬頁。
為了解決在查檔過程中出現的很多人名查詢不準的實際問題,他們及時調整工作重心,從2014年開始,開展錄入數據的校對工作,對所有涉及人名的檔案——包括招工名冊、臨時工名冊、工資表等案卷,開始逐個人名進行校對補錄。2019年末已校對了74.9萬條數據。這項工作的開展,極大地提高了民生檔案查全率、查準率,實現了檔案利用的高效性。
群眾的需要就是我們服務的目標
2019年5月28日,沈陽市內居民佟女士通過電話向蘇家屯區檔案館的工作人員咨詢,準備到蘇家屯區檔案館查閱其婚姻檔案。經了解,她1990年離婚,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按照政府的有關政策,經濟困難的家庭提供結婚證等符合條件的相關證明,就可以購買經濟適用房。但因佟女士平時工作較忙,難以在檔案館的工作時間辦理,她委婉地向檔案館的工作人員提出周六來館里查閱的請求,工作人員當即同意了她的請求。當佟女士拿到其結婚檔案證明時,連聲說:“真是沒想到會這樣順利,你們的服務太好了。謝謝,謝謝。”
占地招工檔案為許多因占地當工人的農民補上了工齡,保護了這些人的利益。根據有關政策規定,因占地被招錄的工人,參加工作的時間從其實際務農起開始計算。參加勞動時間不滿16周歲,從16周歲開始計算,達到退休年齡時務農時間與錄用工人后的工作時間合并計算工齡計發退休金。
2019年5月29日,蘇家屯區居民朱某來到蘇家屯區檔案館查閱占地招工檔案。由于朱某提供的信息有誤,工作人員通過多種檢索方式的嘗試,才查找到他1987年因占地招工的檔案,立即為他出具了證明,他高興地向工作人員致謝:“謝謝,檔案館為我解決了我能退休的大問題!”
民生檔案的作用,就是為民生保駕護航。民生檔案工作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能為人民群眾解決生活的大問題提供重要的幫助。查檔者馬某,1984年錄用到沈陽市消防藥劑廠,2019年她到了退休年齡。由于檔案中無招工審批表,意味著退休手續將辦不成。于是她抱著一線希望來到了蘇家屯區檔案館。通過民生檔案數據庫查詢,工作人員準確、快速地找到了她1984年的招工檔案,并立即為她提供檔案證明。
查檔室的工作人員每天聽到最多的話就是“謝謝”,每當看到查檔的群眾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查檔室,帶著滿意的笑容離開時,查檔室的工作人員也有一種快樂蕩漾在心中——人民的滿意就是我們的工作目標!
建立記載家國情懷的家庭檔案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檔案工作是單位的事。可是,蘇家屯區檔案館卻把檔案工作開展到家庭中來了。在全區倡導建立家庭檔案,開展家庭建檔工作。
蘇家屯區檔案館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檔案進家庭活動:成立了家庭建檔宣講團,開展了“家庭檔案中的家國記憶”征文活動,編輯了家庭檔案圖冊,制作宣傳家庭建檔的錄像資料,與蘇家屯電視臺記者一同走進中興街道恒大名都社區家庭建檔示范戶紀有志老人家中進行采訪。召開了以“幸福沈陽共同締造 建立家庭檔案 讓好家風代代傳”為主題的座談會,20余名家庭建檔明星戶、示范戶及家庭建檔志愿者參加了座談。通過開展系列活動,充分發揮典型引領示范作用,引導更多的家庭建立家庭檔案。截至2019年末,全區已有1.2萬戶家庭建立了家庭檔案。2018年,在改革開放40年之際,蘇家屯區檔案館編印了《幸福了我的家》一書。書中文章以小家變遷見證改革開放的巨大變化。其中的《滿足,再滿足,更滿足——我的40年住房史》《5臺照相機 記錄40年》兩篇文章被沈陽市檔案館編輯出版的《家庭檔案中的家國記憶》一書選用。區檔案館利用館藏資料編寫的《傳播精神文明 弘揚家庭美德——蘇家屯區“檔案進家庭”活動紀實圖片集》獲遼寧省檔案學會優秀編研成果三等獎。
蘇家屯區檔案館為不斷豐富館藏內容,努力拓寬檔案資料征集渠道,鼓勵全區居民踴躍捐贈檔案資料。2019年9月19日,蘇家屯區檔案館舉行了“檔案資料捐贈儀式”。檔案館館長陳奎亮向趙素琴等四位捐贈者頒發了捐贈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