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陽,魏玉凱,孫燦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十一地質大隊,新疆 昌吉 831100)
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位于天山和陰山的南緣,具備十分優越的成礦地質條件[1]。在以往針對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進行的地質勘查工作中,由于地質礦產勘查精度低的問題,無法為后續的找礦工作提供正確的地質勘查報告。與此同時,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作為我國銅銀多金屬資源豐富的地區,對其進行礦床成因淺析也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現實意義。但由于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近年來已經被大力開采,導致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的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淺析具有很高的難度系數。因此,有必要更新之前學者對其做出的研究。為此,本文進行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的地質特征淺析,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其礦床成因,致力于通過理論研究發現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的新含礦層、礦化蝕變帶、礦帶和其他重要找礦線索,進而提高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找礦工作的有效性。為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勘查工作以及找礦工作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為有關礦產行業的發展提供正確的技術指導。
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的形成主要受到褶皺、巖漿巖以及節理裂隙等條件影響,本文提出的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的地質特征淺析框架圖,如圖1 所示。

圖1 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的地質特征框架圖
結合圖1 所示,在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的地質特征淺析中,本文針對以上三點展開詳細研究,具體內容如下文所述。
由于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的褶皺較發育,下面的地層先沉積,上面的地層后沉積,通過溝門前向斜,發生波狀彎曲。本文通過背斜與向斜的判斷方法,確定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的褶皺構造軸向。根據褶皺構造軸向。考慮到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本身巖層可塑性差,因此其褶皺構造呈先揚起,再傾伏趨勢,根據褶皺的外貌景觀可以看出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礦體地質的狀態。除此之外,在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地層中,很容易發現由于區域變質作用而形成的小褶皺。判斷其地質特征。因此,可以得出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體的具體褶皺構造。
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礦體地質區域不同于其他金屬礦床巖漿活動強烈,并且巖漿巖呈現出多旋回的活動特征[2]。根據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的地理位置特點可知銅銀礦化與中川巖體關系密切,均分布于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床周圍地層中。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床深部礦體巖漿巖控礦構造具體特征處于連通狀態,為成礦熱液的運移沉積創造了條件。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的中生代火山-侵入巖空間分布主要受構造控制,自北而南的前陸盆地-斷褶帶-隆起帶中。在過渡帶中也見有少量火山巖,主要沿北北東向、近南北向斷裂分布。沿過渡帶北緣北東向斷裂構造帶分布的小斑巖帶,與區內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化形成關系極為密切,它與隆起帶南緣的斑巖帶成對稱分布的格局,二者的差別是: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斑巖帶位于凹陷帶的一側,礦化普遍,但目前發現的礦化規模較小,形成時代主要為早白堊世。
哈密雅滿蘇東北灘銅金礦西北區域構造外圍主要表現為基性至堿性、酸性巖漿侵入以及巖漿噴發,而礦床的南部和東南部區域地形主要表現為火山巖盆地,在郯廬斷裂系變質-巖漿核雜巖構造和盆地之間形成了礦集區的部分礦床,其中包括銅、銀礦等。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東部區域上地殼蓋層強烈斷裂變形,斷裂構造形成的原因在早期是受到逆沖推覆擠壓,經過地下深部地殼地幔等大地構造混熔巖漿活動,控制底劈上侵,從而形成了與晚侏羅-早白堊中基性-中酸性高鉀鈣堿性火山-侵入活動有關的金、銅等礦床成礦系列。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主要的控礦構造類型有:背斜構造控礦、圍巖屏蔽構造控礦、巖體凹凸構造控礦、交匯構造控礦以及角礫巖筒控礦等。

圖2 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蝕變帶分布
結合以往針對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地質特征調查結果顯示,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體內節理裂隙構造發育較早。由于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深部弱風化現象嚴重,可通過礦化蝕變物質充填,形成金礦化構造蝕變帶。與此同時,近板巖節理裂隙帶占有突出優勢地位。板巖作為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礦體控礦構造特征,對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礦體的成礦控礦具有積極影響。
完成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的地質特征淺析后,調查區為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西延方向,屬于同一層位,通過本次1:1 萬地質填圖,在區內圈出多條蝕變帶。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蝕變帶具體分布,如圖2 所示。
通過圖2 可知,蝕變帶具有硅化、孔雀石化、褐鐵礦化等熱液蝕變,覺西銅銀多金屬礦點及覺西銅銀多金屬礦點均位于該類型蝕變帶內,因此結合該區地層及礦化蝕變類型,認為該區具備銅、銀等多金屬成礦的有利條件。
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出露地層為中泥盆統薩阿爾明組,以陸源碎屑巖-碳酸鹽巖建造為主,受主控斷裂和古含水層構造控制[3]。在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儲量占累計探明儲量82%,屬于重要賦礦層位。在賦礦地層中,該區出露主要為灰黑色白云巖,此類巖性具有性脆,孔隙度大,化學性質活潑的特點。從區域上對比,西臨區有亦各爾銅銀礦點,產于泥盆世碳酸鹽地層中,該地層均延續至本區,巖性層位相當,具有相同的成礦條件。
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內中泥盆紀亦各爾達坂序列與銅、銀等礦產關鍵密切。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區外覺東銅銀礦、白云山銅銀礦等均在該類巖體內、外接觸帶或距巖體零至十余千米距離內。
該組中Cu、Sb、Pb、Zn、Ag、W、Bi 元素均值與新疆東部均值之比為3.63 倍、2.73 倍、2.38 倍、1.04 倍、3.34 倍、1.19 倍、3.28倍;說明上述元素具有明顯富集,尤其是Cu 以及Ag 元素。在本組中細晶白云巖、大理巖Cu 元素標準離差分別為15.32、19.66,變化系數分別為1.33、1.15,鈣泥質粉砂巖平均值高于全組平均值,證明此類巖性在局部地段有利于低溫熱液礦床的形成。該組受區域深大斷裂影響,后期的次級構造發育,巖石節理、劈理發育,有利于銅銀元素的運移富集。與泥盆紀亦各爾達坂序列有關的礦產以鎢錫、鉛鋅、銅為主,另外還產出有銀、鐵等礦產。
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床從空間分布位置來看,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床外接觸帶或距巖體零至十余千米距離內。從巖體地球化學特征來看,泥盆紀亦各爾達坂序列侵入巖相對富集Cu、Ag、Sn、Bi,其余元素相對貧化。變化系數大于1的有Au、As、Sb、Cu、Cr、Co、Ni、W、Sn、Mo、Bi,呈現很不均勻的分布特征,除Pb、Zn、Ag 變化系數小于1,其它元素變化系數在1.04 ~2.45 之間,顯示不均勻的分布特點,其中Cu 元素變化系數為2.45,反映最強的變化特征。說明它們在成巖或后期地質作用中具有相對活潑的地球化學特點,在成礦條件有利的情況下極易富集成礦。從成因上來看,巖漿中富含Cu、Au 等元素,屬于矽卡巖型銅銀多金屬礦。
通過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的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淺析,能夠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解決傳統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的地質勘查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上文研究,總結了相應的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成礦條件。綜上所述,結合地質化探、物探等綜合分析,對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找礦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結合地質成果中已有銅銀多金屬礦化體判別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的地質特征,在今后工作中應重點對待。未來該地區的銅銀多金屬礦資源發展會隨著找礦方向的進一步研究而逐步壯大,建立銅銀多金屬礦管理機制,為勘察人員提供更加便捷的條件,為新疆哈密吉源銅銀多金屬礦經濟快速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