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黑龍江省綏棱縣交通運輸局 閆建軍
目前,各地正在推進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但市縣一級的綜合執法改革還未全面完成,仍存在執法體制不協調、執法效率低等問題。本文總結了黑龍江省綏化市10個市縣,在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以期為行業提供參考。
目前,黑龍江省綏化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正在推進,從部分市縣的改革情況來看,雖然各部門的條塊管理正在穩步推進,但與《關于深化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指導意見》的總體要求和行業發展需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目前,黑龍江省綏化市部分市縣的執法體制,仍是以法律法規授權、交通主管部門委托,公路路政、道路運政和水路運政等執法主體獨立行使職權的形式為主,這些部門以各自管理為職能,以條塊法規為依據開展工作。
這種“各自為戰”的執法形式,已不能滿足現階段的發展需求。首先,交通運輸執法存在體制單一、界定相對模糊、職能交叉等問題,造成多家執法、職務重疊。交通運輸內部執法機制,又存在“多層執法、各自為政、組織分散、力量單一”的矛盾。其次,在執法過程中,存在相應的法律制度保障不健全、執法措施難落實等問題。

在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過程中,要堅持《關于深化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指導意見》的總體要求,從理論上探索和厘清“權責交叉、多頭執法、重復執法”和“強規范、重管理、抓教育”等問題。
交通運輸行政執法法制制度建設的相對滯后,直接影響執法效率。首先,各職能部門工作銜接配合機制較弱。例如,公路路政和道路運政執法部門,都在維護交通運輸法制、運輸秩序,保障交通運輸設施建設,但又都有獨立的職能和執行程序,使得各職能部門在工作協調過程中,很難保證“綜合治理、有力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的總體要求,甚至出現執法的“真空地帶”。其次,執法依據不具體,細則不明確,阻礙執法。例如,占道經營行為,按照公路相關法規和道路運輸相關規定,既有違反路政管理的嫌疑,又有違反運輸管理的嫌疑,兩個部門都應該依法行政,及時糾正違法行為,但往往會出現“多家管理、重疊執法、互相推諉、誰都不管”的執行效率低下現象。
監督機制缺乏,一直是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和有效措施。
綏化市10個市縣交通運輸執法體制調查結果顯示,監督形式大于實質,在有效監督上還“瘸腿”。首先,網化監督欠缺,未統一建立科學有效的網化監督體系,一些違規違法行為不能被及時發現和有效處理。其次,社會監督欠缺,未建立有效的社會監督機制,社會監督作用措施不強、手段不新、渠道不暢、效率不高。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體制是運轉的根基。建立統一協調的交通運輸執法體制是大勢所趨。目前,以“條、塊”為主的管理模式,執法力量難以形成合力,執法行為缺乏統一規范。例如,治理超限超載,公路路政部門的職權范圍可以在源頭控制,也可以在路上設點查堵,而道路運政部門的職權是源頭控制。由于職權、執法范圍不同,執法又分散,在實際操作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瓶頸”。
交通運輸行政執法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執法機構的法律地位不牢固,難以發揮作用,并使行政執法行為過于自由化、簡單化,甚至出現違法行政行為。例如,受執法制度的制約,路政執法人員只能設檢測站檢查超限超載車輛,不能上路攔截檢查運行車輛。路政執法人員在巡查時,如果發現車輛超限超載運行,也難以采取行動。
目前,綏化市交通運輸行政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其中一些執法人員未受過系統的法律專業知識培訓和崗位基本素質培訓。部分執法人員法律運用能力不強,未熟練掌握執法辦案程序,包括現場檢查、調查取證、封存扣押、送達告知等,致使案件處理質量不高。執法人員對法律條文理解模糊,對法規條款應用模棱兩可,并存在對違法行為處罰“就高不就低、就低不就高”的情況,使得案件處理顯失公平和合理。
取證是執法過程的必要一環,但現階段的取證措施僅依靠單一詢問的方式,直接影響了違法行為的有效處理。要堅持“打擊有力、證據確鑿、規范有序”的執法活動,必須健全執法制度、規范執法檢查行為、完善執法檢查程序、創新執法檢查方式、加強執法檢查監督,建立有效的“電子眼”監督執法體系。
目前,綏化市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還沒有建立統一、快捷的信息化平臺,導致監管、指導、傳輸、溝通等方面出現滯后的現象。例如,公路路政、運政管理事項網上許可、審批、檢驗及車輛噸位等具體資料,還不能實現網上查詢與核實。
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應在體制、制度、效率、監督、網化五方面加大措施落實。推行以“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為主要內容的“四化”建設,全面加強執法人員的教育和管理。
通過交通運輸執法體制改革,加速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職權整合,實現公路路政、道路運政等其他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部門統一整合,從而解決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領域“機構重疊、職責交叉、多層執法”的等深層次問題。建立適合交通運輸體制需要的行政執法體系,形成“權責統一、權威高效、保障有力、服務優質”的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體制和運行機制。
目前,綏化市正在推進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市級撤銷了原道路運輸管理處,組建了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縣級撤銷了原道路運輸管理站和公路站內設的路政大隊,新組建了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整合了道路運政、公路路政、水路運政等執法部門,集中了交通運輸行政執法權,去除了交通運輸系統權責交叉和多部門執法的弊端,將統一行使交通運輸行政處罰、行政檢查、行政強制等行政執法職能。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將改變過去交通運輸各自單兵作戰的執法形式,把各部門的單一執法變為綜合執法,加大了執法力度。
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后,制度要配套跟進,進一步完善執法制度,梳理編制和細化可行的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稽查、取證等程序操作規程,健全監督網化聯動機制,全面推行“執法透明公開、執法過程記錄、重大決定集中審核”的“三項制度”,進一步樹立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權威,提升執法公信力,做到有法可依,執法順暢。同時,要健全跨部門跨區域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聯合協作機制,形成執法監管合力。
細化內部規范。首先,做到執法組織設置、執法范圍、執法權限、執法程序、執法職務、執法資格“六個亮相”,讓公眾知道辦事的過程、審批程序和具體承辦人員;設立告示板,將行政許可的范圍、條件、時間、標準和罰沒規定及審批原則向社會公開,以便按章查詢,據理辦事。其次,在執法處理結果上實行公開制度,并制定查處管理辦法。設立“處理結果告示板”,把違規超限超載車輛查處情況、侵路占路情況、私接道口情況向社會公開,加大執法透明度。同時,要加強對沒收、處罰、檢查事項清單的監督管理,建立清單動態管理機制,根據法律、法規、規章等的調整,及時對清單事項進行調整和完善。
目前,綏化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伍的平均年齡偏高,40周歲以上的執法人員過半;實際文化水平不高,法律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更加缺乏。
針對執法人員逐步老齡化、文化業務基礎差的實際現狀,強化培訓尤為重要。首先,在不增加編制和調換人員的情況下,要因地制宜,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組織學習交通運輸執法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真正做到熟悉、掌握、會用,并針對易模糊、易犯錯、易忽視的“三易”執法實際問題,建立培訓機制,采取“一案一評、以案析法”等靈活方式,掌握法律法規及規章的運用,廣泛開展崗位練兵、法律業務知識考核、閱卷比賽等活動,使執法人員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通過崗位練兵方式解決執法專業人才緊缺的實際問題,提升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伍的素質。

改革開放以來,交通運輸行政執法經歷了由分散到統一、由單獨領域行業執法到綜合行政執法的變革。
其次,實行崗位執法資格認證制度,所有執法人員需通過上崗前培訓和執法資格認證考核,尤其是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人員,要在獲得執法資格后,才可上崗執法。同時,為提高執法能力和工作效率,應優化執法機構的內部職能,在“業務互補、以老帶新”上科學配置人員,以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伍。
創新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服務建設,是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創新執法服務方式,改變原有重管理,輕服務的理念,將兩者結合,把該下放的權力充分交給市場,把該掌控的行政許可事項盡最大力度簡化審批環節,把可辦可不辦的審批事項納入市場的執法監管中,不做審批項目。其次,強化執法服務軟件建設,加快建立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形成“縱向貫通、橫向聯動”的網化系統,進一步推進上下級間、部門間、區域間監管信息的互聯互通,推進網絡監測、視頻監控等資源共享,實現大數據作依托的監管網化服務新格局,全面提升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服務能力和水平,建立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管理服務新機制,提高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的科技含量和綜合服務能力,實現“執法+”的服務新模式。
首先,實行內外監督,建立權利分解制度,堅持考核與審批相分解、呈辦與監督相分解和層級間相互制約的機制,讓執法人員牢固樹立自覺接受監督、積極參與監督的意識,各司其職、以責制權、互相制約,消除權力過分集中帶來的違法行政和腐敗的潛在因素,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行政執法水平,防止發生違法行政,而且有利于執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其次,實行外部監督,聘請人大、政協和經營者及離退休老干部作為監督員,設立舉報箱、舉報熱線、舉報登記薄,建立監督網絡。對在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中發現的問題,嚴格按照“誰辦案、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嚴肅處理,形成自覺規范執法行為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