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臺灣島內確診病例18日達到100個,當局除提升部分地區的旅游警告外,還宣布非臺灣籍人士一律限制入境,必要時才放行。
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8日通報,當天新增23例確診病例,這樣臺灣新冠肺炎已達到100個確診病例;在新增個案中,包括本土2例、亞洲移入2例、歐洲移入19例。其中有11例是在機場被攔截的,另一個比較有指標性的是土耳其團,17日有9人確診,18日增加4人,等于15人中已經有13人確診。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18日晚公布有一名員工確診,公司決議啟動分組辦公營運模式。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8日宣布,除了已公布列為第三級警告的美國華盛頓州、紐約州和加利福尼亞州外,自19日零時起提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新西蘭4國(包括轉機)旅游疫情建議至“第三級”;臺灣人應避免到當地所有非必要旅游,自這些地區入境者需要進行14天居家檢疫。也就是說,截至18日,指揮中心已宣布(含未來生效)列入旅游疫情建議第三級的國家和地區已經達到98個。臺“外交部長”吳釗燮宣布,除持居留證、“外交”公務證明、商務履約證明或其他特別許可,其他非臺灣籍人士一律限制入境;獲準入境者需要進行居家檢疫14天。這項措施于19日凌晨零時起實施。臺灣觀光局18日也發出禁令,自19日零時起暫停旅行社出入境團行,一直到4月底。
蔡英文18日稱,臺灣全面提高“國境管制”及防疫措施標準,依然是超前部署,“不論你是臺灣人或在臺灣的外國人,面對疫情,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聯合新聞網稱,“消息一出,機場恐唱空城計,重擊觀光業”。前臺北市衛生局長邱淑媞等專家認為,境外移入個案越來越多,暫時實施鎖臺政策有其必要性。資深媒體人黃智賢痛罵陳時中“要不要臉”,稱一些臺灣人現在之所以仍在出境游玩,就是因為陳時中沒有盡早將歐洲等地列為三級警示,這是失職。有網友發文稱,春節期間大量臺商從大陸返鄉,臺灣案例只有一兩個在跳,還提前封鎖口罩出口大陸,結果讓大量臺灣人跑去歐洲、日本旅游,導致現在病例大增。還有人直言,“之前太舔歐美,現在嘗到苦頭了”。另據中時電子報報道,臺“外交部”18日與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共同發表“臺美防疫伙伴關系聯合聲明”,稱雙方將在合作交流的既有成果基礎上,“共同對抗源自武漢的新冠肺炎病毒,進一步強化臺美咨商與合作機制”。蔡英文宣稱“這是臺美合作再升級”,臺灣在島內口罩產量穩定后,將提供美國每周10萬個口罩。
不少輿論認為提升入境管制還不夠。新北市長侯友宜18日緊急召開防疫會議,公開呼吁蔡英文盡快發布緊急命令,因為疫情擴散速度絕對超過思考法令的速度,“沒有什么比臺灣民眾的健康更重要的!病毒已全面攻進臺灣,若還不全面迎戰,尚待何時?”臺灣民眾黨“立委”張其祿隨即呼應道,防疫需要實施許多緊急措施,實質上已經是緊急命令的作為,蔡英文應扛下責任。臺“總統府”回應稱,“現階段情勢還未到難以控制的地步,暫時沒此需要和必要性”。
臺灣歷史上曾頒布4次與自己有關的“緊急命令”:第一次是在1959年8月的“八七水災”;第二次是1978年12月“臺美斷交”;第三次發生在1988年1月蔣經國去世;第四次是在1999年的“9·21大地震”。“中華民國憲法”第43條規定,“遇有天然災害、癘疫或國家財政經濟上有重大變故,須為急速處分的時候,總統在立法院休會期間經過行政院會議的決議,可以發布緊急命令,做必要的處置,以取得時效”。中時電子報18日分析稱,為了防疫,臺“行政院”日前宣布高中以下師生7月14日前禁止出境,立即引發社會對于“違憲”的討論。臺“行政院長”蘇貞昌隨即援引“傳染病防治法”平息疑慮,“看似明快果決,卻有侵犯總統職權之嫌”。因此,是否宣布緊急命令已經撥動蔡英文和蘇貞昌之間最敏感的權力神經,蔡愿不愿意站在第一線扛起全部責任也是一大關鍵。此外,是否影響民眾心理、引發恐慌等也是重要考慮。
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建議,假如有需要發布緊急命令就大膽發布,不要提不起放不下,也不要拐彎抹角地走快捷方式。孫文學校總校長、臺大政治系退休教授張亞中則認為,緊急命令非必要時不能輕易動用,關鍵在于有無達到緊急命令的條件,或不用通過緊急命令也可達到預期效果。▲